浩鼎新藥為何失敗 2016年02月23日 04:10 鄭永銘 台灣新藥研發的指標案,浩鼎的OBI-822,在21日宣布解盲結果未過關。這個新藥研發案有國際知名的醣化學專家翁啟惠院長主導研發,有生技產業的專家張念慈負責營運,有尹衍樑的資金支持,集所有良好條件於一身,為何還會失敗呢?大多數的疾病會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發病機轉,只要對核心的機轉進行調控,是很有希望得到可預期的結果。如糖尿病主要是控制血糖,高血壓是控制血管的張力。但癌症不同,癌症是基因突變的結果。每個病人的癌症基因突變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個癌症的內部,不同的細胞所帶有的突變的基因也是不一樣的。這使得要找出一個通用的癌症的治療方法異常困難。OBI-822是一種針對癌症表面分子的療法。這方面的試驗有幾個成功的案例。四分之一的乳癌帶有HER2基因的增幅,導致細胞表面有HER2的數百倍上升。HER2是生長因子受器,對癌症的生長非常重要,所以,對抗HER2的抗體,可用以治療此類癌症。CD20是B細胞表面的分子,B細胞淋巴瘤的所有腫瘤細胞都帶有此分子,因此,以抗CD20的抗體治療可以殺死大多數的癌症細胞,雖然正常的B細胞也會被殺死,但此副作用是可控制的,因此抗CD20抗體廣泛的應用在治療B細胞淋巴瘤。OBI-822的標的是翁院長團隊所發現的醣基globo-H。Globo-H是在多種癌症細胞株發現的抗原,有些學者就認為它可做為治療的標的。但研究者不知道的是癌症細胞株和癌症本身是不一樣的。癌症細胞株是相對同質性的細胞,病人的癌症細胞異質性高多了。要證明Globo-H在大多數的癌細胞表現,必需以免疫染色在病理切片上證實,但在中研院以Globo-H進行免疫染色的文獻可發現globo-H在癌症組織只有14%至75%的癌細胞表現,即使這些細胞全被殺死,還有一半的細胞存活。這個試驗給台灣生技產業的啟示是,在進行大量投資進行臨床試驗之前,要先進行完整的臨床前試驗,把相關的病理機轉弄清楚。要找誠實敢言的專家多方評估可行性。這樣的案件再多幾件,台灣的生技產業前景堪憂。(作者為台大病理學科教授)(中國時報)
鄭永銘 副教授兼專任主治醫師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系1992,臺灣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博士2008 研究領域摘要1. 以微陣列分析尋找在肝細胞癌過度表現的基因,研究其對癌症生長和侵犯的影響。我們發現RNA結合蛋白IMP3會促進癌細胞的侵犯並且是肝細胞癌重要的預後因子。我們也發現另一RNA結合蛋白Lin-28B會經由抑制microRNA let-7 的processing 因而促進癌細胞的生成和侵犯。2. 發現Lin-41在肝癌過度表現會抑制microRNA的作用,進而增進致癌基因的表現,以促進腫瘤的生長。3. 發現膽管癌有一亞型的病理機制和肝細胞癌類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