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所為何事 2016年05月17日13:24 作者:陳文卿 中央研究院多事之秋,連個院長也難產,新聞整天上媒體,可是如果問國人中研院是做什麼的,可能絕大多數國人都回答不出來。值此政權交替之際,或許當局應重新檢視,國家設置中央研院的目的何在?而當前產生的一些問題,是否與中研院設置宗旨背道而馳? 從中研院的網頁可以看到中央研究院的任務為「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並有三大任務,分別為: 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以及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所謂「學術研究最高機關」表示超乎各公私立大學,以及行政院所屬各部會所設置的研究機構(如工業技術研究院) 之上,而隸屬在總統府的目的更很清楚的是為了顧及其任務中的「指導研究」、「培養研究人才」,也就是說做的是紮根的工作,幫國家提出學術研究大方向。 因此,中研院的重點應該是學術基礎研究,而非汲汲營營於去從事創造商機的研究,並對每年有多少億元的技術移轉引以自豪。說得更貼切一點,中央研究院應該是扮演科技研發的上游,如果走到中下游去,與工研院、資策會、國衛院等的角色就嚴重衝突了。 當然,科技研究領域不應該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科技作太明顯的區分,二者是互為表裡的,必須有厚實的基礎科學,才能創造卓越的應用成果,但研究方向的起碼分工,總是可以做得到。 直言之,舉世先進國家沒有不重視學術研究的,因此有一個像中央研究院的機構存在絕對有其必要性,但大家對中研院的期待是必須扮演學術研究火車頭或整合的角色,而不是重複投入與大學、研究機構等做相近的研究,甚至去爭奪有限的研究資源。而尖端、高難度,或短期無市場應用性必須長期投入的課題,更是中研院責無旁貸的。要不然,中研院可虛級化,成為以院士為核心的機構,扮演學術指導的角色,而必須從事實質研究的則回歸到各大學,或各部會所屬的研究機構去做。 從這個角度來衡量繼任的中研院院長人選,就不能僅考量其學術成就了。學術領域隔行如隔山,中研院的院長即使是優秀的化學家,但對人文、資訊領域卻可能僅一知半解,所以合適的院長應是有能力帶領這支龐大的學術研究大軍,來提昇台灣學術研究水準的。而這裡指的研究大軍不是僅指中研院的幾個研究所,還必須包括國內各大學、研究機構在內,作為領頭羊的角色,如此才符合其設立任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