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泮池】善於搞定學生?楊泮池駁「學生豈能輕易左右」文/嚴文廷2017.04.19 對於有台大教授批評「楊泮池把學生都搞定」,楊泮池強調:「現在的學生很有獨立思考能力,怎麼可能會被一位校長輕易左右,我在去年5月的校務會議以超過9成的支持度獲得續任,都是這次論文事件台大師生沒有針對我個人提出抨擊的原因,證明我任內做的事有獲得肯定。」當外界質疑台大內部為何都沒有發聲撻伐校長?甚至歷屆學生組織代表還一度發聲明呼籲,校長去留應由自家人決定,外界不應干預,楊泮池說他聽了還滿感動的。回顧4年校長任期,楊泮池表示,雖然大學排名當作參考就好,但這次台大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公布的全球大學各類學科排名中,首次在藝術與人文、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五大領域都擠進前50大,上任以來致力於均衡各領域發展終於收到成果。台大校長楊泮池辦公桌上,擺著台大學生感謝校長的小冊子,楊泮池笑說:「能獲得學生肯定,證明自己4年任內做的事是對的。」確定不再續任後,楊泮池說,這幾天心情終於比較輕鬆,也期待6月校長任期結束後,可以回到醫學院,把教學、研究和服務做好,「畢竟我的診療技術還不錯,教學也有拿過好幾次傑出教學獎,學生會感謝我,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教得還真的算不錯。」話說完他自己也爽朗地笑了,似乎一掃過去幾個月深陷論文造假案的陰霾。楊泮池說:「以後如果學校有需要,願意借重我的行政經驗,回來當義工都願意,但還是要尊重學校和醫學院的體制。」
與郭明良過密?楊泮池:非僅與郭一人合作 記者:外界對於校長與郭明良之間的關係諸多揣測,為何會有這麼密切的合作關係?楊泮池:2000年我建立肺癌細胞株與癌細胞轉移模式,當時我是醫學院教研副院長又是台大醫院教務分處主任,應該以身作則,只要有人願意幫忙研究解決肺癌問題,我都是無條件將細胞株給願意研究的人、never say no,加上當時郭明良真的很優秀,因此在2002至2010年間有長期的合作,但沒有因私下感情好就合作特別密切,因為我同時還有和其他研究者合作;外界謠傳推薦郭明良擔任台大生科院院長,也是誤傳,這是前校長李嗣涔任命,並非在我任內。
記者:這次論文造假案爆發後,部分媒體和學者對於調查中尚未釐清責任歸屬前就遽下定論,面對這些壓力,當時的心境如何?楊泮池:我是比較相信體制,必須要讓科技部與教育部獨立調查結果出爐,雖然很多聲音要校長請辭,但我自己很清楚,我沒有學術倫理的問題,必須忍到結果出爐後再澄清,當然過程中真的很悶,也常跟朋友抱怨,幾個月來真的很難過,現在既然已經證明我未違反學術倫理,最大希望是台大能走出這段時間的陰霾,畢竟台大停滯半年甚至1年,這對台大傷害非常大。這段時間媒體與網路的言論很多都不求證,有點類似獵巫,未審先判,很多事情沒求證就散布,整個社會發展很不健康,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出來幫大家服務卻被說成學閥,這樣以後沒人敢出來幫台灣做事,我看了網路上的言論,講得好像真的一樣,連登機證都能說是假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遭指控學閥斷送台灣生技夢 楊泮池這樣回應 記者:媒體指控台大論文造假案是集體犯罪,學閥把持經費分配,導致台灣生技夢碎,對於這樣的指控怎麼回應?楊泮池:這樣的批評很不好,抹煞很多人努力參與的台灣生技發展。我重新談對這整件事的想法,當台大發生這件事,第一時間非常難過,去年11月,匿名網站爆發後,是郭明良教授主動跟學校說對不起,希望學校主動調查此事,在11月11日請辭,並開始勘誤發表的論文,先將2016年那篇論文撤了以後,又撤了2008年那一篇。台大校長楊泮池面對論文風暴的沉重壓力,辦公桌上始終放著全家福照片,這是他最強的後盾。台大論文造假案是發生在生醫領域,讓台大醫學院這次成了重災區,多位教授遭科技部處分。教育部的報告指我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責任,其實Cancer Cell(2006)第一作者蘇振良負責實驗操作,完成論文2005年投稿後,就已經離開台大,前往美國德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接受中研院院士洪明奇指導,2007年回台至中國醫藥大學任教,2008年出現圖片大量勘誤時,蘇已離開台大3年,我則是2007年開始擔任醫學院院長,當時勘誤時是郭明良主動提出,我重看期刊網頁文章發現勘誤數量很多,詢問郭明良,郭表示,與院士洪明奇都給予學生非常嚴厲的警告,蘇也向我認錯,站在老師的立場,一定會給學生一次改過的機會,加上當時沒有好的軟體,可以像現在這樣做調查。國家型計畫中,總計畫主持人是不能申請計畫,我身上掛的經費是支付整個辦公室2、30人,計畫審查都有5位審查人,必須過半同意才能分配到計畫經費,對於外界沒有詢問研究團隊就這樣的批評,不是很合理,更不應該抹煞努力工作的團隊。
記者:校長任內在資源分配上,是否有獨厚生醫?以及未來生醫產業的前景如何?楊泮池:台大從3、4年前開始進行均衡發展,才會在QS的排名上五大領域都擠入前50大,例如人文社會雖然沒有儀器設備,看起來經費比較少,但相對投入在教學的經費就會比較多。至於台灣生醫產業,目前仍是市值高於產值,但是目前台灣的發展只走到一半,已有43件在做新藥臨床試驗,還有9件進入第二期以及第三期的臨床試驗,相信未來10年會是生醫的黃金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