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1, 2017

中華開發創投 徐大誠: 台灣生醫產業總市值遠低於一家美國中型生技公司 (2014年高峰:300億美元)


徐大誠看前景 聚落成形 機會很大 2017-11-29 01:50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公司總經理徐大誠昨(28)日表示,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表現追上國際,產業群聚已然形成,不過目前募資困難、低薪水難吸引國際人才,資本市場不容易讓新的生技公司募資順利,資本障礙非常大。徐大誠表示,未來台灣生醫產業如果能與國際廠商共同發展及引進授權,將國外生物技術引進台灣,將可望早日商化與快速壯大,另也可靠併購成長。徐大誠昨日在生技論壇中,以「 從創投看台灣生醫產業投資機會」為題演講,對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提出支持與建議,認為未來發展機會相當大。台灣生醫具有優質醫療與健保制度,徐大誠說,台灣生醫已經在2014年達到產業高峰、當年市值一度達300億美元,目前約200億美元,近年興櫃家數每年平均約10家,興櫃掛牌都還在進行中,目前有120家上市櫃與興櫃公司,共有170個新藥進入臨床。徐大誠指出,台灣生醫產業聚落已達規模,產業鏈上下游群聚形成,原料藥、新藥、美國學名藥等,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政府又陸續啟動政策支持,包括最新的5+2計畫,加上海外人才陸續回台創業,因都是老手出手,新創公司市值都1美元起跳。徐大誠表示,雖然生醫產業聚落已形成,但整體生醫產業總市值遠低於一家美國中型生技公司,原因包括台灣生醫產業項目並未切入主計主流項目,台灣近年許多募資都在生物相似藥、改良劑型新藥,但在國際新興領域例如癌正免疫療法、細胞治療等投資案反而較少;創新醫材的成功案例較少;數位醫療的大數據新創公司較少,新創數位醫療公司多半從ICT穿戴裝置等出發。徐大誠說,台灣面臨募資困難,除缺乏早期投資人、也缺乏興櫃或IPO後的投資人,建議公司必須要有良好的募資策略,並且與國內外指標生醫公司與異業廠商連結;另外,缺乏海外經驗人才,以至於在新興領域落後,建議增加與國際大廠或創投連結,可以以股票選擇權引進海外人才;現在生醫產業雖然較不受景氣影響,但是不像電子產業、每季出貨量可以因為熱賣商品而放大,建議要像電子業持續創新,創造良好績效,吸引投資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