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2, 2019

(台灣骨王) Discovery非常慎重….美國醫學教授: 這是非常有趣的研究 !!!


台灣骨王 王民良 愈困難 我愈瘋狂 研發手術AR Discovery來採訪 2019/03/19 作者、攝影╱唐復年 開發出全球第一副頭戴式智慧手術眼鏡的台灣骨王公司,今年1月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美國CES展,獲得CES 2019新創獎,也拿到創新界奧斯卡獎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公司成立未滿2年已拿到8座大獎,「人生一定要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是執行長王民良從小立下的志願。王民良出生在台中外埔農村,是養蜂人家之子,爸媽到現在都還在養蜂,有記憶以來每天都跟著父母四處放、收蜂箱,連幼兒園都沒念,上小學第一天全班只有他不會念ㄅㄆㄇ。「第一堂下課就揹起書包以為可以回家,同學傻傻的也跟著我,結果被哥哥抓回去。」王民良笑著說,「我那時像不懂規矩的野孩子,哥哥告訴我,你要待在這裡一天!跟著爸媽外出工作時,常常到河邊把石頭排成奇怪圖案,大概就是這樣激發出創意吧!」

高工一路K書到博士 「養蜂很繁瑣,一定要一整天才做得完,無形中學會爸媽做任何事都不放棄的毅力,但我看爸媽這麼辛苦,只有一個志向,以後不要做這個,因為太累了!」王民良念書沒讓父母操心,國中拿過全校第一,考高中分數可以上台中二中,「但我選擇台中高工電子科,原因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住校生活根本像當兵,5點半起床把棉被摺得像豆干,還要唱軍歌;老師都很硬,上課第一天要我們去摸110伏特的電,看會不會被電死,其實是要讓你知道被電的感覺。」王民良說,儘管如此,卻很懷念那段日子,「我那時就會自己寫軟體程式,呵呵!」高工畢業後,王民良陸續念了勤益工專電子科、南台科大資工系,退伍後只待過一間公司,做相機研發,但他覺得公司很保守,凡事綁手綁腳,不到一年就辭職,當時一心想當教授,全力K書,3個月後考上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入學第一天我就闖進校長室,想請校長當指導教授,聽秘書說才知道,見校長得先預約。」王民良不氣餒,又去找一位剛從美國回來的教授,第一句話就是「我要把博士念完」,教授嚇一跳,回他:「哪有人這樣?」王民良說,「但我目標很明確,就一定要達成。」「我常在研究室一待就3天,老師都覺得我很crazy(瘋狂),其實我給自己的壓力比別人給的大很多。」王民良說自己是技職體系出身,原本英文不太好,就逼自己一定要把英文補起來,後來一天可看幾十篇國際學術論文,經常凌晨3點半才上床。王民良研究的是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相關領域,他說:「我最喜歡去重建別人paper中提出的成果,要驗證作者講的是真還是假,像有個研究說可用一張照片測出當時太陽的位置,就被我驗證根本是唬爛的。」王民良碩博士加起來共念了7年,有篇研究機器人辨識系統的論文發表在IROS(智慧型機器人與系統國際學術會議)的期刊。他很自豪的說,「這個期刊台灣沒幾個人上過,後來發展為博士畢業論文,登上IJR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那是機器人領域最頂級期刊,當時全台只有3個人上過,我是唯一的純種土博。」

研究登上機器人期刊 2010年王民良拿到博士後思考,如果只是繼續研究,還是不能創造未來,他說:「我的好奇心永遠很重,無法一直做重覆性很高的事,該做點對人類有貢獻的事,而且要對台灣產業有幫助。」不久後,秀傳醫療體系的亞洲遠距微創中心邀請他加入,他想說過去都做機器人,對醫療完全陌生,但又想到「可以幫助人類社會」,與他一貫的想法很像,所以沒考慮薪水問題,接受來自醫院醫師面試,談一次就定案。在微創中心第一件事情就做AR,「我的想法是,醫生動手術時,眼睛要看著一旁螢幕,卻不是看著患者的患部,這樣準嗎?」王良民頭一歪,擺出與醫生歪頭看螢幕卻還在動手術一樣的姿勢繼續說著,「有醫生反駁說,準就是準啊!我就舉開車的例子告訴對方,如果是歪著頭只看行車記錄器的螢幕,不看前方道路,你這樣開看看,保證瞬間撞車!」不過醫生告訴他,歪著頭看螢幕動手術一樣可以辦得到,「因為就是要訓練啊!」至此,王民良想通了,「原來醫生的訓練要這麼多年,訓練去符合一個不人性的做法。」也因此更加確定非得做這項創新研究不可,因為「愈困難的我愈crazy,愈想要達到目的。」王民良也發現,醫學跟工程完全不同,工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一翻兩瞪眼;但醫學就不同,例如印堂發黑,有可能真的只是曬黑,醫學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幾乎沒有標準答案。他先把問題簡單化,「看投影機時是把影像投射在牆壁,那我就把病人患部當成牆,管它是脊椎還是腹腔,就把X光或核磁共振拍到的內容直接投影在患部」。王民良開發把影像轉成三維資料的軟體,投射在患部,顯現的就是脊椎的實際情形,他與團隊做了20多個人體實驗,證明它是可行的,於是發表論文,他說:「那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非常多,我是全世界第一個幹這種事的人,可以幫到醫生、病人,很有成就感。」

影像直接投影在患部 「有醫生告訴我,有無機會可以變成產業?我原本沒想那麼遠,因為做商人並不是我的初衷。」王民良說,有次臨床實驗對象是位78歲阿嬤,脊椎痛起來時真的是要她的命,經過治療後,阿嬤以感激的眼神看著他,「先生,感謝你,本來很多天痛得沒睡好覺,現在好多了,真的很感謝…」王民良說,「阿嬤的話讓我深深感動,更證明這個技術是真正可以幫到人。」王民良說,從那時起更確定了目標,絕對不會放棄了。王民良說,每次做手術都勞師動眾,器具架一大堆,當時在想若要產業化,要有好的產品讓醫生願意用,除了要小巧方便外,還有什麼可以做?「那時剛好Google眼鏡問世,大家都當它是3C產品,我則想把它用在醫療上。」「如果把東西放在眼鏡裡讓醫生看呢?」王民良說,某天半夜忽然想到這個點,超級興奮,馬上記錄、勾勒產品的未來,整夜都沒睡。王民良說,兩個星期後他就弄了一副戴上去可以看到影像的眼鏡,「戴眼鏡做手術的概念」於是成形,但「看得到不代表可以用」,接著就是冗長的研究過程。他同時間在中正大學及勤益科大都有開課,於是帶著學生團隊從開發軟體開始,一項項研究,有進展就透過論文發表讓外界知曉,果然在2015年被Discovery看中,專程來台採訪。Discovery非常慎重,先在新加坡與我視訊,再找兩位美國醫學教授來審查我的東西,教授給的評語是『這是非常有趣的研究』。」王民良說,Discovery以紀錄片方式拍攝,從2015年底一直拍到次年4月,20167月「台灣無比精采」專題正式播出。 這當中王民良曾經想放棄,「那是很黑暗的一段,要讓眼鏡中看到的東西,能浮現在最精確的位置上,光這個技術就卡了一年半。」王民良說,技術突破的那一刻,心中真的很高興,立刻申請了世界專利,加上Discovery的播出,讓他認真思考,是不是真的要從學術研究轉為產業化?「如果我的人生不賭這一把,時間過了,後悔就來不及,如果失敗,至少非常努力過,但如果不做或不努力,10年後再說當初如何都沒用;後悔的事是我最不想做的。」王民良很肯地的告訴團隊,「我們來做產業!」「晚上睡覺前我問自己,到底要怎麼做產業?我能讓大家賺到錢嗎?真的能幫到什麼人?要怎麼做到好?」王民良說,他按部就班寫下計劃與時間表,向政府申請資源,在勤益科大開科專計劃,並且找醫師加入團隊,賣掉嘉義的房子,湊到5200萬元資本額,20173月正式成立公司。

頻頻得獎規劃上市櫃 王民良說,很多做醫療的新創團隊都納悶,「台灣骨王」為什麼會這麼快就開起來?首先公司的地點很重要,他一開始就選定中科,當時科技部次長蘇芳慶曾對他說:「少年仔這麼衝也不容易,我一定要支持你。」所以公司成立前4個月就拿到進中科的許可,成立那天就申請當年度的國家新創獎並且得獎,未來一定會申請上市櫃。台灣骨王目前有三項產品已經問世,分別是智慧手術眼鏡、脊椎導引系統及數位解剖桌,初期以骨科手術為主,未來會朝難度更高的軟組織手術發展,商業模式不只是賣器材,還包括耗材及向每位病患收費。王民良說,目前與德國百靈簽了合作約,與英特爾的合作案正在談,也與嬌生副總裁見過面。如今的王民良猶如童年時,依舊過著游牧般生活,一年有4個月以上在世界各地參展,接受《蘋果》採訪的第二天,他就要飛往杜拜。公司成立還未滿兩年,王民良說,雖還不能損益兩平,但年營收已經有600多萬元,以新創公司來看已經很不錯。產品9成銷往國外,尤其美國佔了全球高階醫療器材一半以上市場,台灣骨王已在矽谷設分公司,東南亞則因推廣成本低,也會是重要市場。「我會一直保持著初衷,要幫助這個社會,這並不偉大,而是給自己的承諾。」王民良說,研發產品最初目的並不是要挑戰世界,只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就像爸媽養的蜜蜂,每一隻都是個小螺絲,一件一件的做,一隻一隻的養,沒有什麼事情會有捷徑,只有努力和辛苦,才會達到目的。

【王民良小檔案】 年紀:1978年出生,41 學歷:◎台中高工電子科 ◎勤益工專電子科(二專)◎南台科大資訊工程系(二技)◎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博士 投入研究的初衷:為人類社會留下貢獻

【台灣骨王小檔案】成立時間:20173/資本額:5200萬元/員工人數:15名,平均年齡30歲以下/經營方向: 開發高階醫療器材及軟體,包括醫療軟體研發及設計、醫療電子設備、3D醫療視覺成像、人體構造圖等醫療產業的解決方案及產品/大事記:◎2016126 核准進駐中科 201811 取得台灣GMP醫療器材廠並通過ISO13485國際醫療器材品質認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