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0, 2019

臺灣生技無獲利首檔掛牌 十四年: 2016平均募資15 億元 至今 4 億元

赴港IPO 臺灣生技產業 再進化之定位思考 2019-09-05 11:02會計研究月刊【文.徐俊賢、莊蕎安】近年,生物科技是臺灣和各國傾力發展的重點產業。由於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令世人振奮的科研成果一再發表,以及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等因素循環帶動,引領更多資源投入高端前沿技術的研發創新與商業化,期能提高市場可及性及病人的可負擔性。惟生技產業的特色是研發時間長、經費高、法規監管嚴、變數多、失敗率極高,但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則其產品生命週期長。根據行業一般經驗,一種新藥的成功上市,從前期發現、篩選到臨床試驗完成取得藥品許可證,平均需要歷經十年的時間及數億美元的投入,執行數千次的臨床前與臨床試驗;然而,如此高風險且回收期長的行業,前期研發經費需要看得懂價值,具有耐心的專業投資人支持。由此可知,資本支持對生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甚於其他產業。在臺灣資本市場,不受獲利條件限制而得以科技事業身分上市櫃(IPO)之生技公司,2005 9 首檔掛牌迄今已近十四年,近三年每年掛牌家數僅約3~4 家,籌資規模也逐年下降,從2016 年平均每家新臺幣15 億元,降至去(2018 年及今(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家不到新臺幣4 億元。臺灣研發型生技公司IPO家數少、規模小的趨勢值得探討。

大中華區生技IPO迅速崛起 臺灣盼掌握優勢急起直追 反觀香港及中國,在生物科技的投融資交易則非常活躍,一、二級市場資金動能充沛。根據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2018 年度資本市場報告顯示,在醫藥與生物技術細分領域一級市場的私募融資交易,去年較2017 年增長約73%,達142 筆交易、52 億美元的總集資金額。在二級市場,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在去年4月底推出「18A章—生物科技」新規,一年多來已順勢抓住中國生技產業高速增長的風口;目前8 家已上市(IPO總集資金額達30 億美元,平均每家發行規模約3.75 億美元)及6 家已申請IPO全數來自中國。近年,中國生技公司迅速崛起,香港資本市場儼然成為其面向全球投資人的最佳展示場。此外,上海證券交易所新板「科創板」亦於今年7 22 日開市,首批25 家上市企業中包括2 家生技公司,掛牌後市場表現也非常亮眼。由此觀之,中港資本市場均已積極部署因應新經濟崛起,吸納科技創新之未有收入或盈利企業之態勢非常明顯。兩相對照,臺灣生技產業現階段要正視的核心問題,可以用兩個角度觀察。其一就是海外優質生技公司與資金是否進得來。生物科技本應屬適合臺灣經濟轉型的重要產業,也確實看到政府與許多海內、外知名專家共同努力;當殷盼這些努力能開花結果為臺灣孵育出生技產業「台積電」世界級企業之際,對岸大型生技公司如Wuxi 藥明集團、百濟神州、恆瑞等,則已成功吸引中、外投資人的目光。從資本市場監管、資金來源,及市場整體環境營造等方面,都感受到兩岸市場資金動能的差異。其二,臺灣優質生技公司的價值能否被看得懂的投資者發掘,並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投資。臺灣經濟緩步前進已三十年,更應掌握速度運用在醫療等領域的既有優勢,支持好的項目推上國際舞臺較勁,才不至於被低估身價或錯失先機。兩岸政治關係特殊,香港與中國滬港通不會有臺灣版;值此中美貿易戰臺商海外資金回流之際,如可適度引導金流投向重點產業,將可為下一波臺灣經濟再轉型添加重要的柴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