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1, 2020

(阿茲海默症) 安立壐榮 獲100萬美元補助進行 FDA phase I

台杉轉投資安立璽榮生醫 獲國際協會100萬美元獎助金 2020-08-27 16:19 經濟日報 /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今(27)日表示,其投資的安立壐榮生醫公司(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之免疫新藥EI1071,榮獲微軟集團創辦人比爾蓋茲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Alzheimer's Association) 合作的2020 Part The Cloud-Gates PartnershipPTC)計劃100萬美元獎助金。此計劃是專為加速推動治療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創新型藥物開發的非營利型研究計畫,往年獲獎者多為歐美頂尖研發機構,在今年來自全球,橫跨美、英、以色列、澳洲共16個獲獎的學校、研究實驗室及公司團隊中,安立壐榮為首位也是唯一一個來自亞洲的獲獎者。安立壐榮公司指出,阿茲海默症協會首席科學官Maria C. Carrillo博士說:「隨著失智症席捲全球,我們迫切需要能夠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各類型失智症的療法。阿茲海默症協會很高興能加速安立璽榮的新療法推進至臨床試驗」。此一獎助金將無償資助安立壐榮在美國進行EI1071免疫新藥人體一期臨床試驗。阿茲海默症連續數年都名列美國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 5,000萬名失智者,預計罹病人數到 2050 年將大幅成長至 15,000萬人。相較於其他疾病領域的治療新藥不斷出現,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開發近數十年來並無太大進展,亟需有創新的治療藥物來滿足此一重大醫療需求。安立壐榮以研發中的EI1071癌症免疫治療新藥向PTC提出獎助申請,公司創始人暨董事長陳泓愷表示,EI1071是全新群落刺激因子1受體CSF1R口服抑制劑,在臨床前動物試驗中CSF1R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腦內一種特殊的免疫微膠細胞,進而達到減緩神經損傷並改善認知功能的治療效果。除了阿茲海默症之外,EI1071也具有治療包括帕金森氏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和顱腦外傷等疾病的潛力;EI1071現已獲得美國FDA核准在美國進行初次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安立壐榮表示,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除了治療神經退化疾病的產品之外,公司創立迄今三年內已構建出針對慢性B型肝炎治療、以及癌症抗體生物的多項新藥研發產品。因此公司已獲得國內外投資人的青睞,累積已經募集超過1,600萬美元,包括台杉投資、中華開發國際資本、台安生物科技,及日本Mizuho金融集團體系Axil capital的資金支持。

(胸部X光審閱) 國泰人壽 利用AI輔助節省閱片

國壽引進韓國新創 核保擬率先導入AI肺部檢測 2020-08-27 13:43 經濟日報 / 記者葉憶如 / 台北即時報導 「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發表六大概念性驗證成果,完成POC比例近七成,遠高於市面平均值,與國際新創磨合深入金融服務場景技術實力再提升 ,年底將啟動第二期計畫。國泰金(2882)金融創新實驗室今發表導入全球創新的驗證成果,其中有六例完成度逾七成,其中國泰金子公司泰人壽目前在核保流程上,每年在新契約保險的體檢上有3萬件醫療影像胸部X光審閱需求,因此規劃優先導入AI技術,輔助醫師醫務的判讀,加快核保效率。國泰金今日發布首次「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完成6大金融創新的概念性驗證,包括金控、人壽、銀行、產險等子公司業務場景,橫跨金融科技、保險科技、醫療科技、法遵科技、房地產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在6大概念性驗證中,「AI輔助檢驗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為國泰人壽審查部、韓國醫療科技新創Lunit合作的專案。Lunit運用AI深度學習技術來檢測肺部異常疾病,可提高醫學影像分析的判讀速度和準確率。國泰人壽目前在核保流程上,每年在新契約保險的體檢上有3萬件醫療影像胸部X光審閱需求,因此規劃導入AI技術,輔助醫師醫務的判讀,加快效率。此次合作是以國泰人壽醫師內部審閱資料,以近200件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片做為驗證樣本,採用Lunit 先進的AI模型進行判讀。驗證結果發現,陽性命中率為83%、陰性命中率為92%,整體準確性達到90%。此外透過Lunit AI輔助診斷也能發現一般人工較不易判續的細小肺結節、肺纖維化等潛在病灶,辨識潛在風險。未來國泰人壽將積極評估導入AI科技輔助診斷,預計將可節省90%的閱片時間,並且結合投保健檢及理賠資訊,建立影像歷程,透過數據驅動及創新技術,提升核保效能。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表示,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是以集團業務需求出發,有規模、有策略地為集團挹注創新能量的模式,透過數數發中心統整子公司創新技術需求,再廣泛接觸全球頂尖新創企業,更快速、更精準、更有效地實現金融創新。參與概念性驗證的子公司,在過程中與新創企業密切合作,提升國泰在金融創新技術實力的國際視野,並從中跟新創交流學習,強化創新思維的成長。概念性驗證的成果沒有成功或失敗,重點是子公司與新創企業的切磋琢磨,累積實戰經驗,加速推動集團數位轉型。「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為國泰金控創新計畫,透過數數發中心與集團子公司盤點科技創新需求、全球招募篩選、概念性驗證,透過實作導入全球創新科技。國泰預計於今年第4季啟動第二期「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計畫,持續提升國泰在數位數據與技術的全球視野。國泰金控去(2019)年推出「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Cathay Financial Innovation Lab)」計畫,歷經大規模海選,從全球400多家新創公司中嚴選出技術成熟、具備規模潛力的9家新創企業,透過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接軌,與人壽、銀行、產險等子公司協同合作,完成6大創新金融服務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s, POC)。後續國泰也將積極評估導入領先技術,提升營運效能、優化數位使用體驗,強化數位轉型力道。首次「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完成6大金融創新的概念性驗證,包括金控、人壽、銀行、產險等子公司業務場景,橫跨金融科技、保險科技、醫療科技、法遵科技、房地產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6大概念性驗證分別為「資本市場情緒自然語意處理(NLP)分析」、「生物辨識安全防護」、「車損部位辨識」、「AI洗錢防制偵測」、「不動產鑑價商業化」、「AI輔助檢驗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泰在海選出9家新創後,完成概念性驗證的比例接近七成,遠高於一般市面上企業籌辦的加速器(概念性驗證完成度平均20~30%),實屬不易,顯示國泰不僅投入相當的資源,也希望能透過驗證過程獲得對企業轉型有用的經驗。

Thursday, August 27, 2020

快篩抗體測 新冠病毒抗原: 國衛院+國防醫學院 技轉 安特羅/尖端醫/台灣奈米碳素/鼎群科技/冷泉港

技轉國衛院快篩試劑 最快Q4送認證並啟動量產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2020/08/10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共同合作的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其中,國光生 (4142-TW) 子公司安特羅生技 (6564-TE) 為技轉廠商之一,安特羅總經理張哲瑋預估,快篩試劑最快本季有初步臨床結果出爐,第 4 季可送認證並量產。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開發的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已有 5 家公司完成技轉授權合約,包括國光生子公司安特羅生技、尖端醫 (4186-TE)、台灣奈米碳素、鼎群科技及冷泉港生技。張哲瑋指出,該產品目前已在進入臨床試驗等相關驗證,預計最快 8 月底前能有初步結果出爐,若數據結果正向,估10月能送件申請專案製造許可及相關認證,審查期約1個月後,即可開始啟動量產。安特羅也與其他台廠合作,進行產品量產規劃,初估月產能可達50萬片,著眼龐大美國及歐洲市場。安特羅表示,與國衛院合作的快篩試劑,透過特異性抗體檢測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抗原,產品特性包括成本低、檢測時間僅需 10-15 分鐘、無需搭配儀器操作、靈敏度與專一性高。安特羅除新冠快篩試劑有進展外,與國衛院共同開發的新冠病毒DNA疫苗,此 DNA 疫苗在動物試驗結果中,發現具有專一性抗體與中和病毒抗體,可望減少有害反應風險,預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進入人體一期臨床試驗。

高榮+中華電信+緯創醫學: 開發 智慧醫療

緯創醫學攜手高雄榮總與中華電信 向海外輸出智慧醫療 2020-08-06 12:50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即時報導 緯創醫學科技今(6)日攜手高雄榮民總醫院以及中華電信,三方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宣示共組國際醫療服務海外拓展團隊,結合科技業技術能量、專業精實醫療以及5G前瞻應用,藉由三方跨產業核心優勢,積極推廣至國際社會,展現台灣智慧醫療科技實力,造福廣大人群。緯創資通技術長暨緯創醫學科技總經理黃俊東表示:「緯創除了在資通訊產業上具有相當影響力,在專業醫學方面更已扎下深厚基礎,團隊擁有廣而深的醫療專業與資訊技術,並融入在今日5G時代最需要的醫療物聯網創新技術,推動以軟帶硬、軟體輔以硬體之全面性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冀望推動微型化醫學中心等級的雲端醫療平台,以實現後疫情時代善醫利病的遠距醫療,並集合跨領域專家昇華整合型數位病理平台,成就21世紀精準醫療的大數據油田。此次攜手高雄榮總與中華電信,期能共創嶄新醫療服務生態圈。」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林曜祥表示:「高雄榮總研創資訊團隊,已規劃將醫療照護、醫學研究結合多方人工智慧、物聯網、5G科技的數位遠距等各類型產業互相支援模式,將檢疫、疫情調查、隔離措施安排,以及檢驗、影像、病理報告等監測醫療服務,無縫串接防疫經驗,整合成醫療服務及防疫解決方案等技術合作,提供給新南向的國家運用,深化國際合作。」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總經理吳學蘭表示:「Covid-19防疫成果,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醫療科技的產業實力,同時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商機發展與合作機會,尤其在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新興國家,隨著其國家經濟的飛速成長,政府越來越重視健康與醫療的照護發展,這次很榮幸能與高雄榮總、緯創醫學科技兩家頂尖夥伴組成跨領域的國際服務團隊,希望於此豐厚的基礎下,未來能有更多的醫療科技優質廠商也能加入行列,壯大台灣專業團隊陣容,共同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台灣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防疫大作戰,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後疫情時代的今日,緯創醫學科技秉持緯創集團「客尊、誠信、創新、卓越」企業文化,積極將智慧醫療推進於早期預警、預防醫療、精準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協助醫院引進智慧醫療,造福醫病。除了為台灣醫療品質貢獻心力,更希望協同台灣代表隊,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科技的驕傲。

永信 深耕馬來西亞 34年

永信藥品 深耕馬來西亞 展現台商風姿 工商時報 陳彥綺 2020.08.11 永信藥品馬來西亞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0年,從一間小小的藥品銷售公司,到當地設廠,生產的產品囊括學名藥的錠劑、針劑、軟膏、膠囊眼藥水等到健康食品、美容及動物用藥等。我們深耕當地34年,2004年在馬來西亞上市,現已成為馬來西亞前三大藥品製造批發商,還在越南和印尼設廠,並在新加坡、菲律賓、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地建立子公司。

經營當地 先找市場再設廠 永信在選擇南進時,並沒有直接選擇馬來西亞設廠,同時也考察了菲律賓、泰國;剛好當時馬來西亞的代理商家族發生問題,就順勢接手,直接經銷,經營四年後才蓋工廠,是邊走邊看、時機成熟後,才做的選擇。但都是在東南亞,為何馬來西亞整合得比較快,原因是當年馬來西亞的法令,將內銷批發市場對外國人開放。台商在東南亞經營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種,一是為了取得原物料或廉價勞工,這種企業大多逐水草而居,只要原物料或勞工取得不易,就會轉移,直接外銷市場的訂單多來自國外;第二是衛星工廠的生產,比如一些科技大廠,如宏碁等,經營模式可說是間接外銷;第三種是圈地為王,在本地買地或租地,進行種植或養殖等行業。永信模式則跟大部分台商不一樣,要取得當地市場,在意的是批發權、零售權是否對外人開放;要取得市場,也須面對當地競爭者,開放跟公平間沒有等號,各國情況必須一國一國的了解,不是用問得可以問出來。永信的做法就是先做市場、渠道,再蓋工廠,終於水到渠成。

外移沒有困難 重點在「融入」 永信是做學名藥,大馬政府認為這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提供優惠,加上種族和內銷市場競爭等問題,政府招標訂單都是當地藥廠拿走。永信走自己的路,吃下私人診所、藥房訂單,發展成馬來西亞第三大製藥廠。疫情發生以來,永信的學名藥、調劑藥銷量減少了,但健康食品卻成長了幾倍,網路購物的銷量也有增加。台商外移成功的重點在下的功夫多深,要先認知自己經營的行業,進行蹲點,融入當地,建立灘頭堡,才有成功的機會,道聽塗說、蜻蜓點水考察,只是繳學費而已。最好一年要在當地住上九到十個月、先住兩、三年,建立起團隊,發揮自己的經營長才,才可以進行正確的判斷。

做生意不是賽跑 隨時來隨時有機會 台灣的法規、稅務、公司治理等跟國際鍵接,是政府推動新南向很重要的成分,台灣人的天賦跟創新有優勢,但不趕快跟國際連結,優勢會越來越少。東南亞市場人口多、時差少、貿易和經濟體系還不甚成熟,對比歐洲或美洲,深耕東南亞市場仍有機會。重點是要蹲點、深入了解當地,才有成功的可能。

智慧醫院&臨床決策: 彰化基督教醫院+羅氏醫療診斷

推動智慧醫院 彰基攜手羅氏診斷成立亞太示範基地 2020-08-10【大紀元2020081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五男台灣彰化報導)隨著台灣智慧醫院與臨床決策發展,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台灣羅氏醫療診斷公司日前成立亞太示範基地,雙方將合作推動智慧醫院與臨床決策,整合智慧醫院先進的流程作業,配合癌症個人化臨床決策輔助資訊,加速佈局個人化癌症病患決策,為台灣癌症醫療照護努力。 彰基示範基地在院長陳穆寬、副院長林慶雄、胸腔外科部主任王秉彥、胸腔內科部主任林聖皓、疾病整合管理中心主任廖秀鳳、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腫瘤中心督導高瑞君,及羅氏診斷總經理鄧傑成等人見證下正式啟動。彰基示範基地是羅氏在亞太建置的第一個亞太基地,將協助促進台灣醫療經驗與亞太各國之交流,展現台灣的醫療實力、科技實力與創新實力,藉由數位平台降低醫療人員作業負擔、提供輔助醫療決策數據,積極將成果推向國際。該計畫不只是資訊平台發展,同時也是研究發展與國際合作平台。透過彰基與台灣羅氏開展長期夥伴關係,能夠促進國際交流,突顯台灣的醫療實力,將台灣智慧醫療實力與優勢帶上國際舞台。陳穆寬表示,彰化基督教醫院為雲、彰、投唯一的醫學中心,持續積極發展創新的醫療,提高急、重、難症的醫療品質。針對癌症治療尤其不遺餘力,在硬體建設上,彰基投入數十億元興建癌症大樓,即將擁有最先進的質子治療系統;在智慧醫療發展上,於今年年初取得電子病歷國際認證HIMSS Stage 6認證 ,展現彰基在無紙化、醫療資訊閉環管理、臨床決策支援系統均達到高度水準。透過與羅氏合作,彰基也引領台灣導入FHIR 病歷交換標準,不但符合國際醫療資訊的前端趨勢,也為未來大數據奠定基礎,進一步帶動院方發展AI及智慧醫療升級。數位服務是羅氏集團最新的發展策略,結合西藥、診斷、數據與流程,期望成為醫院全方位的合作夥伴,數位診斷(Digital Diagnostics)一方面透過資訊科技加速診斷作業效率,另一方面提供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 RWD)輔助臨床決策。羅氏診斷NAVIFY平台輔助多專科腫瘤個案討論的臨床專業經驗討論與知識交流,針對癌症病人的複雜度、病史及診斷結果等,以真實世界數據與臨床決策支援整合的概念,導入智能化的實證醫學、臨床試驗決策支援工具及數位化臨床指引,發展更加個人化的精準癌症治療。計畫合作期間,羅氏專案團隊將持續與臨床、資訊、學術研究、專案管理等單位密切互動,掌控計畫以確保計畫效益,為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的癌症數位醫療平台持續努力。責任編輯:葉琴

Wednesday, August 26, 2020

(涉嫌證交法) 內線交易罪: 懷特 痛寶解盲

被控懷特新藥解肓內線 美吾華董座李成家300萬元交保2020/08/11 中時 陳志賢 股票上市的「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因涉嫌在2016年懷特生技公告「懷特痛寶」解盲的重大利多訊息前,指示財務部經理游菁惠購進美吾華股票300多張,估計擬制性獲利80多萬元,涉嫌違反《證交法》內線交易罪。台北地檢署今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搜索美吾華、懷特2公司及李、游2人住處,並約談李、游及證人共7人到案。檢察官晚間訊後諭令李以300萬元交保,游女則請回。李成家620分被移送北檢時,被媒體詢問有無涉及內線交易,李強調「沒有」。檢調調查,201638日,懷特生技發表重要公告,指「懷特痛寶」完成樞紐性臨床實驗,經解盲發現,對於患者術後疼痛改善有正面效益。檢方查出,20161月至2月間,李成家涉嫌在重大訊息公開前,指示游菁惠利用特定人頭帳戶買進300多張的美吾華股票,涉嫌內線交易;由於股票並未售出,擬制性獲利80多萬元。

Tuesday, August 25, 2020

(康友) 20億元買安徽六安華源製藥 (改名為康友); 規避申報 日售9張持股

【生技股王爆掏空5】返鄉鮭魚變鱷魚 黃文烈幹壞事不是第一遭 鏡週刊Mirror Media 劉曉霞 2020818 被指控掏空康友的黃文烈是苗栗後龍人,今年59歲,他和技嘉董事長葉培城、副董事長劉明雄是明新工專的同班同學,他靠著收購、轉賣3C二手廢棄電子、五金獲利致富。2003年,黃文烈搭上中國大陸「國退民進」政策,他以廈門為基地,收購大陸國營企業,旗下版圖包括房地產、電子、物業等。2007年,黃文烈砸下約20億元買下中國安徽六安華源製藥,後改名為康友,六安華源是中國第六大疫苗、輸液廠,2015年康友以海外第一上市方式返台掛牌,後來他看準動物疫苗產業,轉進印尼設立帝斯生技,生產開發禽流感疫苗,康友股價一度飆上538,成為台股股后、生技股王。前年9月黃文烈規避申報規定,每天出售9張持股,總計賣股158張,導致康友連吞14根跌停,一路跌到每股只剩125元。走過跌停風暴後,黃文烈出面道歉,「是我思慮不周,對不起小股東。」豈料言猶在耳,康友今年又爆出掏空疑雲,這次黃文烈直接選擇神隱,讓外界都找不到他,面對掏空風暴,恐怕不是黃文烈一句思慮不周就能解決的。

健喬 愛克痰600mg N-Acetylcysteine乙醯半胱胺酸: 2020年上半年營業額1.38億

健喬獲利大爆發 上半年EPS 1.92 2020-08-11 15:56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書璿健喬(4114)透過不斷的資源整合、各類產品互補及產能稼動率提升,十年來呈現個體財報三大表現,包括營業費用率大幅下降、營業淨利率達近五倍數成長、毛利率維持約40%以上。旗下轉各投資公司也呈損益狀況逐漸改善,推使合併營業淨利由負數轉為正數。2020年上半年合併營收 14.7億元,2019年同期12.9億元,合併營收成長13.9%,其中歸屬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新台幣48,237萬元,EPS1.92元的高成長表現。在新藥開發上,於2010年和新加坡知名醫藥大廠簽訂的Nimo頭頸部癌新藥,預計於2022年上市;另於20152018年分別和日本大藥廠簽訂的Uritos泌尿道新藥及Goofice胃腸類新藥,預計於20212023年上市,此三項新藥市值達新台幣20億元。健喬期許自2021年起,在台灣每年至少上市一項新藥產品 ; 兩項以上的第一學名藥;中國大陸每年一項產品上市,除台灣大陸外,其他國家每年有10個以上產品上市。全球受新冠疫情與流感病毒嚴重衝擊下,健喬主力產品愛克痰600mg發泡錠-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cysteine, NAC)的化痰與抗氧化效果倍受各國關注,乃因大陸衛健委鍾南山院士於歐洲呼吸學會分享抗疫經驗指出,高度肯定NAC的臨床價值,用於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稠性(化痰)所使用。本藥品2020年上半年營業額13,821萬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7.03%;大陸註冊方面,已於6月送予中國藥監局審評中心完成受理,預計於2021Q4可望取得進口註冊證。依IMS資料,NAC所有製劑在大陸年市場值達新台幣84.7億元。另一呼吸道用藥「布地奈德鼻噴劑Besonin(碧適清)」,由健喬與中國西藏海默尼藥業簽訂產品授權合作,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7,085萬元,再加上統計可見訂單截至202010月將創造1.9億營業額,共計約有410萬支,較2019全年成長198%,可見市場需求甚急。另外,泌尿系統主要產品Urief優列扶,於上半年營收也創14,097萬元;荷爾蒙全產品系列營收也呈現20.56%成長。法人認為,健喬長期鎖定於利基市場的高技術平台發展,持續併購加快自身成長,在業外支出方面也大幅呈現下滑,以十年個體年報為基準分析,營業收入及毛利成長率達284%264%,營業淨利成長率達488%,顯見穩健爆發力道強。2020年上半年受益於優良股權收購案加持,產生廉價購買利益18,220萬元與處分利益2592萬元,共計將認列高達新台幣38,113萬元利益,亦挹注整體獲利。

博謙 董事 解任: 李定洲 (慈濟 神外醫師)

博謙生技董事解任 中央社  2020810日日 期:20200810日公司名稱:博謙生技 (6713) 旨:博謙生技董事解任發言人:曾偉宏說 明:1.發生變動日期:109/08/102.舊任者姓名及簡歷:李定洲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3.新任者姓名及簡歷:不適用4.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或「新任」):解任5.異動原因:因任期中轉讓持股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股數達1/2,依規定當然解任。6.新任董事選任時持股數:600,0007.原任期(例xx/xx/xx ~ xx/xx/xx:107/12/27~110/12/268.新任生效日期:不適用9.同任期董事變動比率:1/810.其他應敘明事項:本次股東臨時會將全面改選董事。

Monday, August 24, 2020

台杉 投資 炳碩生醫 (脊椎與骨科微創手術)

覓後疫金雞 台杉逆勢投資生技 2020/08/03 工商時報 杜蕙蓉 後疫時代產業重新洗牌,台杉投資瞄準生醫產業前景,逆勢加碼布局,目前除了已投資藥華藥、炳碩、Regenacy Pharmaceuticals等台、美五家生技公司外,也積極規畫在下半年募集第二檔以創新醫材為主的生技基金,規模約1015億元。 新冠疫情持續上演,目前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1,780萬人,死亡人數也逾68.3萬人,在各國因封境造成經濟、產業投資停滯,生技產業的臨床和投資案的進度也備受衝擊中,台杉生技則逆勢持續布局。就初步統計,台杉生技基金今年已陸續投資台、美5家公司,除了藥華藥是參與其增資外,炳碩、Regenacy Pharmaceuticals等都是新創公司。創立於2016年的炳碩,是結合機器人平台與AI大數據,專注於解決脊椎與骨科微創手術相關之臨床未滿足需求,原技術由台大副教授顏炳郎實驗室技轉而來。台杉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表示,台杉投資原計畫安排炳碩生醫團隊於3月前往美國德州醫學中心新創中心(TMC Innovation Institute)的加速器TMCx,與進駐該加速器的國外新創團隊交流,不過因疫情影響,已規畫的拜訪活動皆已改為線上進行。沈志隆表示,台灣擁有ICT(資通訊)和BIO(生技)最優秀人才,雖然很有機會在精準醫療和數位醫療領域中脫穎而出,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創新醫材」和「新藥」搭配,否則會流於「對症」卻「無法下藥」的窘境,最關鍵的醫材和藥品解決方案還是仰賴國外廠商。沈志隆表示,近年來,生技產業結合先進應用材料、光電與電子技術、資通訊科技與精密機械科技等,從突破式創新、開發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的角度切入,無論是醫療治程改善、症狀監測、精密且精準醫材設備研發,已是國內外生技產業新趨勢。另外,台灣也在科技部、中研院及各醫學大學的投入下,產、學、醫共同合作打造出醫材產業生態聚落。台杉生技基金下半年也將啟動募集的基金,初步規模約1015億元,將鎖定創新醫材領域,除了是要扶植國內創新醫材團隊,也將結合台杉現有的國際資源,協助國內醫材團隊走向國際市場。

Sunday, August 23, 2020

世基 啟用 「兒童基因健檢中心」

2020-08-07台灣台北 - Media OutReach - 202087- 世基生醫是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於2005年創辦,曾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目前世基在台灣設有研發中心,並得到GMP / ISO13485認證,專注於藥物基因及預防醫學分子診斷試劑的產品開發、生產及運用,並積極跨入基因及功能性醫學實驗室檢測服務自建項目,即將獲得精準醫療實驗室認證(LDTS),是目前台灣少數有能力提供藥物基因檢測完整服務的公司。今年四月世基生醫啟用了規劃已久的「兒童基因健檢中心」,成為台灣第一家以兒童基因檢測服務為主要服務項目的健檢中心。為了推動兒童個人化健康照護與用藥安全而成立的兒童基因健檢整合平台,結合多種檢測技術平台,針對兒童不同基因型態進行檢測分析,提供的檢測項目涵蓋兒童常見用藥基因檢測、個人化基因檢測、功能性醫學檢測三大類別,可預先掌握基因組成與個人體況,同時提供紙本報告與雲端即時用藥查詢,作為服藥前的參考依據。

做兒童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兒童基因檢測就像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健康檢查,若能越早檢測,就能越早知道個人的用藥資訊,對於孩子的健康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基因檢測結果可以讓兒童用藥更安全,讓父母知道孩子適合使用的藥物,在未來兒童用藥的過程中可以提早防範藥物使用的不良反應。畢竟兒童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與排除功能與大人不同,如果用藥不當,對兒童的傷害遠大於成人,將對小小的身軀造成極大的負擔。基因檢測同時也方便醫生對症精準用藥,根據WHO研究統計,由於小兒劑量不易計算,導致兒童用藥錯誤發生率,為一般成人的3倍,基因檢測結果提供醫師作為評估參考依據,針對不同個體開立適合的處方,並且適當調整用藥劑量。

檢測報告數位化 用藥查詢零時差 拜科技發達之賜,人類基因不再是難解的秘密,可以透過基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健康,甚至可以知道哪些藥物可能引起藥物過敏或產生藥物代謝異常,世基兒童基因健檢中心針對9大專科7大類33種兒童常見疾病用藥作基因檢測分析;同時也開發APP,詳細的檢測報告將上傳雲端,能夠使用APP下載檢測報告,可以隨時隨地將報告帶著走,需要與醫藥專業人員溝通時,就可以輕鬆、快速的瀏覽孩子的基因檢測報告,並與醫藥專業人員溝通分享。除了根據檢測報告分析內容,也可以使用APP對藥盒上的barcode進行掃碼,暸解孩子本身應避免的藥物,以及合適使用的藥物類別,做為服藥前的參考依據,降低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如果能在兒童12歲以前的黃金發展期,甚至到18歲邁入成年以前,及早做藥物基因檢測,就能降低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避免藥物對於兒童不必要的傷害。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次檢測,一輩子受用。 檢測報告為個人藥物使用評估,檢測結果提供醫藥專業人員作為臨床用藥參考,不作為用藥的唯一依據。

(翁啟惠) 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 6.6%:創造 全世界第一醫療服務

翁啟惠:生醫迎十年榮景 2020-07-30 01:50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黃淑惠/台北報導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惠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的影響,提供了生醫產業與資通訊產業合作的契機,台灣擁有全世界第一的醫療服務與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再加上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並納入數位醫療與國家策略產品,將帶動生醫產業達到新的高峰,他也認同將會有十年榮景。以下是翁啟惠接受專訪摘要。

問: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生醫產業的影響?答:今年4月起生策會舉辦一系列的座談會,結合產官學研界商討疫後的發展。大家首先形成的共識是先建立好國家安全的新思維,那些醫療用品與物資是必須掌握、不可缺少的,並思考生技、醫藥業應該如何投入;第二個重點是建立關鍵新科技、開發新市場。生策會自去年改選理監事後,新增了許多科技業及醫界的老闆,到了今年疫情爆發後,網路視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5G及雲端等科技都派上用場。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世界是第一,若能結合ICT(資通訊)新科技,應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及「人體生物資料庫」為例,這是推動台灣走向早期治療和預防醫學重要關鍵。將來透過大數據分析整理,可協助我們瞭解疾病的形成、發現更多致病因子;除了疾病治療之外,對發展早期檢測及預防也有幫助。

問:怎麼看待台灣ICTAI結合創造生醫產業未來?根據統計,全球生技醫療支出,2018年約達10.6兆美元,占全球GDP10.9%。台灣的醫療支出只占國內GDP6.6%,相較全球的平均值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數字值得注意,為何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6.6%就能做到世界第一,這也是台灣特有醫療環境所衍生出來的好成績。未來台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新科技提升醫療精準度與效率,甚至延伸到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維護將是關鍵。我很樂觀看待ICT(資通訊)產業跟醫生對話而創造新機會。簡單的說,由醫師提出醫療相關需求,而ICT產業則提供相對應的產品或交由生技界研發。尤其,台灣的ICT產業非常有競爭力,每年平均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占總營收的2.85%,如果其中有1%投入跟生技有關的研發,每年就有數千億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問: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將有新版,如果成功,是否會帶來十年榮景?答:肯定會有的,這次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傳出將延長十年,並將新增「數位醫療」及「國家策略生技產品」。三年前政府在BTC(生技諮議委員會)會議上已經有共識要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國家策略生技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對的項目,透過生技新藥條例提供賦稅優惠,鼓勵朝高附加價值相關的產品去發展。以疫苗為例,並不是一項高獲利的產品,但是對國家安全卻很重要。另外受到這次疫情影響,產業全球化的概念也會有新思維,台灣對於關鍵原料的掌握很重要。

問:近月來生技股相當熱絡,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影響?答:社會大眾對生技產業有必要進一步的認識,從資金、人才、研發項目到國際化等四大重點去關注。生技產業投資期長、風險也很高,台灣因為從事股票交易不用課稅,全民投入股市後,一遇到波折就容易出現不同的聲浪;另一方面,台灣比較缺乏對早期的新創公司及後期臨床試驗的投資,造成公司因資金短缺而經營不順利,或許政府可以鼓勵更多創投,讓資本市場更活絡。在人才方面,如前所言,因為資本市場的結構問題,台灣生技產業在剛成立的初期及臨床三期這前後兩階段,都很缺乏資金。因此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很小,人才被稀釋,加上生技經理人才本就缺乏,整個產業體質也不夠大,也就無法造就更多經營管理人才。第三是研發選題的部分,因為國內的資金較保守,不太敢投入高風險的研發項目,目前台灣已有18項新藥研發成功,其中七項已進入世界各國市場,只是目前已上市的藥品市場範圍仍小,希望後續能有更多重量級的新藥在台灣推出。台灣也應該要鼓勵發展需要經過人體試驗的高階醫材。第四是國際化部分,台灣經濟發展的強項在中小企業,這固然能讓初期的生技公司發展更靈活,但是到後來往往需要大公司來承接,並開拓市場,在國內現有的藥廠之外,或許台灣的高科技廠商也可以參與扮演這樣的角色。

Thursday, August 20, 2020

慧智基因 設置東南亞基因檢測中心: 曼谷Sukhumvit

搶攻東南亞商機 慧智基因泰國子公司遷至曼谷醫療精華區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慧智基因(6615)今(30)日宣布,為擴大泰國服務規模,今年5月將泰國子公司遷至曼谷醫療精華區,除了規劃在泰國即可進行檢體檢測的實驗室外,更放眼東南亞龐大的醫療市場,目標將泰國子公司打造為東南亞基因檢測中心。慧智基因表示,看準東南亞龐大的基因檢測市場,以及泰國先進的醫療水準和優越的地理位置,2019年初在泰國曼谷成立子公司,並建立基因檢測實驗室,隨著基因檢測業務量日益成長,慧智基因今年五月將泰國子公司遷至曼谷的Sukhumvit,持續擴大服務規模。慧智基因總經理洪加政表示,慧智基因泰國子公司設置的Sukhumvit不僅是曼谷金融重鎮,也鄰近多家醫學中心與婦幼醫院診所,例如東南亞最先進醫院集團之一的Samitivej醫院、曼谷醫院及Bumrungrad國際醫院等,是泰國醫療體系的精華區。慧智基因指出,泰國為全球知名的醫療旅遊目的地,近幾年醫療市場成長快速,慧智基因設立泰國子公司至今,除了希望能夠移植台灣多元的基因檢測項目外,也希望能夠推出在地化的基因檢測服務,與台灣產生互補效應。慧智基因說明,目前慧智基因在泰國主要的服務項目為孕前檢測、癌症基因檢測及新生兒檢測,也在規劃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等服務,而且泰國擁有多間獲得國際醫院評鑑(JCI)的醫院,醫療品質位列東協第一,期望與當地頂級醫療機構合作。洪加政指出,慧智基因不僅要推出在地化的基因檢測服務外,也規劃打造在泰國即可進行檢體檢測的實驗室,讓泰國子公司可以自行完成一定比例的基因檢測項目,增加基因檢測的效率,進而推動基因檢測服務擴散,朝向東南亞各國發展。慧智基因強調,泰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醫療產業發展,致力將泰國打造為「亞洲醫療中心」。而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預估,東協與南亞2022年醫療支出總和將達到4,439億美元,成長速度為全球區域市場之最。洪加政強調,慧智基因看好東南亞醫療市場發展的潛力,未來規劃以泰國為中心,朝東南亞潛在市場像是寮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發展,下一步的目標是將泰國子公司提升為東南亞基因檢測服務的中轉站,提供東南亞各國完善的基因檢測服務。

(新冠新藥) 國鼎 授權Antroquinonol: 韓國BNC Korea 執行臨床試驗

國際授權首發 國鼎新冠肺炎藥前進韓國 時報資訊 202087 【時報-台北電】國鼎生技(4132)宣布與韓國BNC Korea Co., Ltd.簽訂共同開發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新藥AntroquinonolHocena)之合作意向書,契約或承諾起迄日為10986日至1231日。國鼎表示,與BNC後續的合約將會說明有關授權金與產量供應的細節,此次只是區域授權的開端,在尚未開始臨床試驗就有授權金,創歷史意義。國鼎將自行研發之小分子新藥Antroquinonol授權予BNC,並由BNC負責進行韓國境內臨床試驗及新藥上市之申請;藉由與BNC之共同合作,將有助拓展新冠病毒新藥Antroquinonol之東亞地區布局,及開發韓國市場。(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兒童基因檢測 一次檢測 一輩子受用

藥廠 併購: 巨獸誕生? 鹹魚翻身? 強化弱點?

病人與暴利的重量?國際藥廠大併購時代的巨獸誕生 2020/08/06 賴勁文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只國勢,生技醫藥領域同樣受用。最近因為COVID-19藥物研發而眾所矚目,身價將近1,000億美金的吉利德(Gilead),被近期COVID-19疫苗爭霸戰的後起之秀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身價1,400億美金)頻頻示好,似乎忘了六年前自己回絕美國輝瑞藥廠(Pfizer)手捧近1,200億美金的併購案。另一個故事版本,則是有滿手現金的吉利德對擁有腫瘤藥物產線的阿斯特捷利康眉來眼去。雖然最終雙方沒有取得共識,吉利德仍想保持自家商標,阿斯特捷利康無法提出更好的方案,導致這個雷聲大雨點小的併購案終究草草落幕,但也讓人不禁好奇:醫藥界的愛恨情仇,為何每當併購案的消息傳出,都會吹皺一池春水,牽動整個醫藥界的神經?

併購案的合縱連橫 製藥公司之間為何會有併購熱潮?可能的推動原因有以下幾點——(1)進軍新興市場:相對於成熟的歐美市場,在中國、印度或拉丁美洲地區,醫藥產業仍在開發中階段,歐美大廠透過併購當地製藥公司,可直接取得在地銷售通路,拓展商機。(2)再活化研發產能:嶄新藥物的出線可遇不可求,原廠藥的「專利斷崖」(Patent Cliff)現象會使公司面臨利潤急速下降的威脅。一般來說,暢銷藥物在專利到期當年的銷售額會下降40%,第二年後甚至會大幅下滑70%~80%,因此併購藥廠可最快速填補內部新藥研發真空期,一如1960年代綜效熱潮(synergism),讓重組後的公司有更多活錢可用。(3)節省成本考量:傳統藥品開發耗時費力,也無法保障明星級產品如期上市,因此為了降低成本,裁退原有研發部門;另一方面開始收購小型、卻擁有較佳創新能力的生技公司,以新的技術或開發中藥品帶動內部能量,進而提高獲利。通常併購案不會是單一因素主導,也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定奪的小事。197647日,基因工程一把手博耶(Herbert Boyer)與投資方斯萬森(Robert Swanson),共同創立了「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其充沛的內部研發能量,先後完成了胰島素、生長激素等的基因克隆工程。1990後期,基因泰克又相繼完成了革命性產品利妥昔等藥物,開創了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藥物治療腫瘤的全新模式,建立其不可撼動的醫學轉譯地位。而瑞士藥廠巨頭羅氏集團(Roche)起步時是以合成維生素起家,再透過做干擾素而切入到生物製劑市場,然後擴張到癌症市場。在仍受金融危機衝擊的2009年,以近500億美金收購基因泰克,成功的進入基因、診斷、製藥三合一的業務模式。但在塵埃落定前,羅氏早已於1990年收購56%的基因泰克。在獨立運作不過問的模式下,羅氏在2015年前有基因泰克生產藥物的美國海外市場優先經銷權,但隨著內部開始轉變,基因泰克從超高比重到僅存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力在研發部門,加上重疊的市場讓羅氏發現:維持現況只會讓雙方人財兩失,才在2009年基因泰克另一項藥物第三期臨床結果公布前一次完成併購案。近年來羅氏又與美國最大的病例數據分析平台PatientsLikeMe合作,2018年併購Flatiron Health將醫師手寫病例電子化,去年找英國的人工智能公司Sensyne Health來提高效率與成功率,更加強化羅氏的內部實力。另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當屬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吉舒達(Keytruda),如何從差點被砍掉的專案一路騰達,經歷多次併購才進入美國默沙東(Merck Sharp & DohmeMSD)旗下,在後援無虞的狀況下通過臨床試驗,成為劃時代的藥品。所以一個併購案可以徹底翻轉醫藥市場,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看是否有伯樂適時推波助瀾。併購的類型,藥廠多會採取以下幾種併購方式以維持成長動能。1)產品線延伸:過去各個藥廠術業有專攻,新藥開發和學名藥製作是一刀切,但透過併購,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況被打破,多角化經營讓藥廠增加多樣性,以自己固有的聲譽流通更廣泛的產品。2)科技連鎖:傳統藥廠土法煉鋼無法適應生技製藥(Biologics)萌生的新環境,透過併購主打新技術,如人工智能探索新藥,抗體量產技術等,追隨當前的風潮,用自身財力拚一波。

3)水平整合:強化弱點並在併購後裁掉工作性質重疊的冗員,多半為研發人員。例如,美國輝瑞藥廠在併購惠氏(Wyeth)之後,藉裁員在三年內節省了40億美元。(4)垂直整合:可以是單一或多種商品,提案公司可用併購公司的產品,加上內部成熟的產銷部門,從原料到市場全盤吸收整合,打開新的銷售通路並增加新藥的利潤。新創公司的長處是創新,大公司則在量產、產品優化、包裝行銷上有長足的心得。傳統藥廠該如何跳脫窠臼,放眼新領域,併購新創公司是相當有效率的做法;被看上的小公司則有機會把一個概念帶上臨床,鹹魚翻身。所以現行生態似乎都走上這條路徑:新創公司在發展初期相當仰賴來自創業投資或藥廠端的天使基金,以一種背水一戰的心態,寄望在資金燒完前能拿出投資者滿意的半成品,繼續吸引下一波的投資,有種待價而沽的意味。當然其中也不乏功能健全,資金充裕的新創公司,在沒有大藥廠資助下,將產品直通市場。

王道併購可以一意孤行? 雙方你來我往,內部評估會議不間斷,如何有效資源整合,提高研發成功率,尋求最高利潤。藥廠收購看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各取所需。但從自由競爭市場促進創新來看,最後仍會如同其他產業,需要祭出反托拉斯法來制衡。在2019年的諸多併購案中,美國境內的BMS藥廠併購賽基(Celgene)後使其部分藥品市占率過高,同意由美國安進公司(Amgen)收購賽基的重點藥物歐泰樂(Otezla),才讓BMS併購賽基一案過關,成為全球第一大併購案。而跨國併購案首推日本武田藥品(Takeda)收購愛爾蘭的Shire ,讓武田一舉爬升到銷售額全球前十名的地位,也是亞洲地區製藥的龍頭。除了1+1>2的做法,瘦身策略也能使藥廠專業化升級,加速成長。例如美國默沙東希望透過公司重組來強化免疫治療藥物上的投資,領先集團的GSK和輝瑞也同意合併其下消費保健業務,並成立新的一家跨國公司。這也並非新聞,2013AbbVie因為其暢銷藥品「復邁」(Humira)收益過於龐大,被母集團美國亞培(Abbott)切割出來,在疾病藥物研發上自立自強,亞培則回歸老本行,專攻檢測試劑、醫療器材和營養品。併購有好有壞,但確實就大環境來說,如今巨頭鼎立,銀彈攻勢讓眾多新創公司無法做大,成為有機會擠身列強的新興品牌。但就自己身為研發人員的角度,也得承認,大公司的資源讓研究推行上較無阻礙,若能維持自身競爭力不被開除,其實是樂見手邊工具的不斷更新。但假設透過併購案的利基遠高於研發,大藥廠的研發部門也是面臨裁撤的危機。另一方面,收購不只是吞併市場和利潤,原公司的壞帳和其他缺陷也需要一並接納。近期案例首推德國拜耳(Bayer)併購孟山都(Monsento)案,看似一舉拿下巨大的農業市場,但孟山都長久以來的殺蟲劑訴訟案仍未告終,導致今年拜耳必須付出超過一百億美金的鉅款來平息孟山都時期導致的致癌糾紛。短期內拜耳公司有沒有辦法將這筆投資立即回收,都讓許多人感到困惑。

黑心藥廠利益至上? 在生醫研究的日積月累下,收購案並不能遏止新技術進入市場。雖然藥廠財大氣粗的形象讓人不悅,但針對不同疾病的藥品和治療方式推陳出新,讓我們相信藥廠還是有在執行醫藥創新的任務。無奈的是藥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相當程度反映研發資金的消耗之大。就經濟學的角度,競爭者的增加可以避免單一藥廠壟斷,壓低藥價,但各國法規以及專利文件的複雜度,尤其是生物相似藥,讓當今的原廠仍占有最大利潤空間。譬如歐洲的法規在生物相似藥和學名藥上較美國寬鬆(例如較能接受仿製藥),使歐洲病患能取得較便宜且效力相當的藥品。而藥價制定也還有所謂的社會契約參與其中:藥廠好好做藥,醫療消費體系以相當的營收來支持藥廠,然後藥廠再投入做出更好的藥,進入正向循環。例如雷傑納榮製藥(Regeneron)的杜避炎(Dupixent),就是先跟保險系統和病人討論過,才決定最終售價。霸道的藥廠仍存在,但財務資訊透明以及網際網路的流通,確實可幫助合理制定藥價。藥物研發本身就是漫漫長路,從最初尋求一種藥治百病(吉利德曾尋求多功能的抗病毒藥物),到現在發現每個基因族群都有其特性,藥物設計必須更有針對性,透過基因定序尋找最恰當的病人。藥物研發的每個環節都有它的不可預測性,即使研發前端看起來數據亮眼,也不能保證能通過最後關卡,唯有實作才能給予最終答案;而像是2013Celsion公司肝癌藥物第三期失敗,股價瞬間蒸發90%的慘案就是最直接的案例。所以如何加深自己的口袋,一步一腳印去驗證,也是藥廠決策高層的萬年難題。併購是一種資源整合的手段,以求開發出有數據背書的有效藥品。這次COVID-19疫情讓諸多藥廠串聯在一塊,即使專注於完成世紀併購案的BMS,其執行長卡佛里奧(Giovanni Caforio)也站出來呼籲,在合作加速研發COVID-19藥物後,各家藥廠應該保持暢通管道,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跨國議題如心臟病。畢竟一如20世紀初默克藥廠的總裁喬治.默克(George Merck)所言

Wednesday, August 19, 2020

九州大學 開發 新冠肺炎蠶蛹口服疫苗

不只能做蠶絲被 日本教授養蠶研發「口服」新冠疫苗 編譯羅方妤/即時報導 20200808 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九州大學教授日下部宜宏打算養蠶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甚至用蠶蛹開發「可食用」新冠肺炎疫苗。日下部嘗試將新冠病毒棘蛋白基因植入其他病毒,再注射到蠶身上,使蠶的脂肪組織細胞吸收後大量製造作為疫苗原料的棘蛋白,並提煉加工做出注射用疫苗。日下部表示,已從自己飼養的500種蠶中找到可以高效率製作棘蛋白的品種。這種方法的安全性比降低病毒毒性的疫苗更高。日下部表示,利用蠶製造新冠病毒疫苗原料成本更低,且時程能從數月縮短為最短40天製造出大量原料。他希望能在明年年初進入人體實驗。日下部還說,自己也正在研發「可食用」新冠肺炎疫苗。他將植入新冠病毒棘蛋白基因的病毒注入蠶蛹內製造出口服疫苗,只要稍稍烹調就能有像蝦一樣的口感,如果不敢食用蠶蛹,也能磨成粉服用。

生華科Silmitasertib (CX-4945) 合作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Banner Health &喬治亞州先進研究和教育中心

生華科跨美合作 治療新冠肺炎 時報資訊 2020810日【時報-台北電】生華科(6492)和美國喬治亞州先進研究和教育中心醫療機構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將申請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用於由研究者主導的人體臨床試驗(IIT)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生華科表示,將負責提供Silmitasertib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這是繼10986日生華科和全美最大醫療體系之一Banner Health簽訂合作備忘錄將進行擴大取得人體臨床試驗(Expanded Access IND)和由研究者發起主導的IIT人體臨床試驗後,第二家美國知名醫療體系積極向生華科提出共同合作,進行抗新冠人體臨床試驗,足見生華科CK2抑制劑Silmitasertib已在美國生醫界具高能見度,期直接治療新冠患者,有機會替目前尚無新冠特效藥而失控的全球第二波疫情提供另一項醫療方案。(編輯整理:張嘉倚)

聯亞生: 自行開發新冠疫苗&授權生產機會

聯亞生 爭取疫苗授權生產 2020-08-04 00:57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台康生技傳出將獲國際新冠疫苗授權生產資格,引發本土疫苗產業迴響。聯亞生技昨(3)日表示,除自行開發新冠疫苗,也正與全球新冠疫苗資助計畫COVAX及其他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機會,若有必要,聯亞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疫苗。 國光生技(4142)、高端疫苗也表示,只要在先照顧好國人安全、價格合理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台康傳出在政府促成下,有望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合作,成為該藥廠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針對傳聞,台康並未否認,公司指出,相關訊息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主。衛福部疾管署截至昨天並未對外說明。對於台康將獲得國際授權生產的傳聞,國內其他疫苗廠反應各不相同。聯亞表示,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可產出每一批次1億劑疫苗,聯亞正與COVAX及國外三家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若有必要,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則表示,正在開發疫苗,只要台灣民眾需求先被照顧好、價格也合理的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據了解,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沒有疫苗廠,在全球尋找八座生產基地,每座都須量產新冠疫苗1億劑以上,亞洲已敲定印度SII疫苗廠;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約。據透露,台康若獲得國際授權,須進行產能翻新擴充、新廠房建置規劃,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由舊廠、新廠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1.2億劑。其中生產成本估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

國光 準備7~8億元 完成新冠病毒疫苗開發/ 安特羅+美國NIH開發DNA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 8月進人體臨床 時報資訊 2020730日【時報-台北電】國光生(4142)29日舉行法人說明會,針對外界高度關注的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期程規劃說明。董事長詹啟賢表示,目前病毒變異株交叉保護力試驗、安全性及攻毒試驗等都大致完成,預計8月正式進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由台大協助主持,收案人數6070人;1011月僅接著二、三期臨床試驗將一起做,預計會做3000人,三期希望採多國多中心方式進行。此外,國光生旗下安特羅也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DNA疫苗,還有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為戰略主軸等新冠肺炎疫苗開發。詹啟賢強調,這是一場有障礙賽的馬拉松,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重點不是在跑第一名,只要跑完全程,不只第一名有獎金,只要跑完的、通通有獎,且前三名獎金不會差太多。國光生啟動專案研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已取得病毒基因,透過基因重組等方式取得有效數據,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等合成開發技術。國光生指出,此疫苗研發特點主考量安全、可穩定量產,以基因重組技術在非哺乳類細胞生產的模式製造病毒的蛋白,由於此技術生產的產品包括FluBlok(美國)、B型肝炎疫苗、子宮頸癌疫苗等已在全球上市,生產平台已成熟完備。詹啟賢說,由於重組蛋白技術開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擁有100%自己研發的智慧財產權,有完全自主能力,未來到任何地方發展都不受限,才能真正國際化。台灣臨床實驗為優先,臨床一期二期完成後,三期會往多國多中心模式進行,政府目前只補助到二期,未來即使沒有政府補助也會自費完成三期臨床,現階段準備新台幣78億元完成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目前也已開始生產臨床試驗批次,預計今年12月有2030萬劑可以供應給醫護人員使用。如果一期順利,明年農曆過年前可以備妥200300萬劑供國人使用,目標是明年順利完成2300萬劑。(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COVID19肺炎康復者心臟: MRI發現心臟受損&肌鈣蛋白濃度升高

疫苗研製有成令人振奮!防疫則更不可鬆懈! 自由限時批 2020-07-29 18:00 宋娣防疫不二法門,一是疫苗研製,一靠個人防護。而政府團隊的提前綿密防治部署,和國際聯防及互助合作,自不在話下。然則,目前台灣的疫苗研製有成,讓人振奮,而國人的防疫鬆懈却令人憂心!連專家學者近日均紛表憂慮,猶擔心壓垮醫療體系,甚至產生「報復性」疫情爆發!現在全球各地研發的疫苗逾150種(約有20多種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而台灣的疫苗研發團隊,則陣容堅强,包括國衛院利用4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最快在今年秋季即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又如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目前也正進行疫苗劑型與劑量的優化。這兩個研究單位的成果都已與國內廠商洽談並啟動合作。此外,國內廠商所開發的疫苗也預計於今年底前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在在令人振奮! 中研院針對武漢肺炎四路並進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候選疫苗已出現可抑制病毒的中和抗體,預計下半年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圖為3月初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團隊研發出15分鐘快篩,開放實驗室供媒體拍攝。今媒體報導,又有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與研究技師詹家琮合作,證實從白扁豆萃取出的蛋白質FRIL,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感染,更展現台灣生技的優勢實力!馬徹並指出,在武漢病毒細胞實驗中,加入FRIL後細胞幾乎零感染,其研究報告在本月24日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廣受重視。據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不久前指出,國內各單位研發疫苗、藥物的進展相當順利,預計年底前將展開臨床試驗,而目前新藥抑病毒的能力已高達90%以上。政府還編列187億元預算作為國內疫苗研發獎勵、採購金。繼口罩國家隊後,科技防疫國家隊亦儼然成形,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使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能持續對全球防疫有所貢獻。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就表示,政府從兩角度雙管齊下,保障台灣疫苗供應,一是鼓勵國內疫苗廠商加緊腳步,把疫苗做得正確、有效,供應給全國使用;二是在還沒完成臨床試驗之前,跟國外已經取得藥證的廠商預購相關疫苗,提供給醫護、防疫人員、高風險族群使用。而今疫苗進展相當順遂,未來若在疫苗製造有足夠產量,也將援助需要照顧的國家。由於武漢肺炎病毒十分刁鑽惡毒,有如「天蠶再變」,不斷變化,防不勝防,除非有疫苗始克有濟。據美國心臟期刊《JAMA》報導,美國醫療團隊抽樣調查發現,患者的肌鈣蛋白(troponin)濃度升高,顯示有「心臟發炎」的症狀。這項研究結果與德國研究不謀而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院日前檢查100名武漢肺炎康復者的心臟,經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有78人「心臟受損」,也發現76人的肌鈣蛋白濃度升高,等同「心臟病發」造成的損害。而在漢堡的心臟血管中心大學(University Heart and Vascular Centre)亦發現有病毒直攻心臟的跡象。同時,許多科學研究亦証實,患者病癒後,臟器有「難以恢復」的後遺症,何其可怕!今連世界衛生組織(WHO)都提出警告,武漢肺炎病毒和有明顯季節趨勢的流感病毒大不相同,切勿因季節變換而輕忽防疫。像今年秋冬季爆發疫情,至夏季反變本加厲,且有再爆發情形。截至今(29)日,全球逾1673萬例確診、66萬死亡。而近1週疫情增加11%,單日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其中仍以美國及中南美洲疫情最為嚴峻,南亞疫情快速上升,歐洲及西太平洋多國疫情亦有回升的趨勢,十分嚴峻!自值得吾人警愓。截至今天,儘管台灣沒有新增本土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但因出現返泰移工確診個案,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這是繼前次日本女留學生之後,再次出現的1名泰籍涉嫌感染源不明的武漢肺炎本土個案。對此,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就提醒,像原本也是「防疫優等生」的新加坡,就是因為移工群聚感染導致防疫潰堤,移工是高風險族群,指揮中心應針對國內移工篩檢,同時在國境大門加強入境篩檢。感染科醫師則呼籲,若確實是本土個案,國內就不該繼續推行防疫新生活,應全面回到全民戴口罩、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日本女留學生屬於潛藏在社區中的無症狀個案,但這名泰國移工已經2年沒出境紀錄,最大可能就是被其他入境的無症狀移工感染。陳秀熙表示,不僅是泰國,新增的南非、美國等個案,都是來自高風險國家;若無法全面入境普篩,至少要針對高風險的國家人民篩檢。至於返泰移工確診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據了解,移工在泰國的檢驗結果是非常弱的陽性,現跟泰方溝通,希望能做第二次採檢。目前全台累計467例確診,分別為37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1441人解除隔離、19人住院隔離中。眼看81日就要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若未列出優先順序,恐為台灣的醫療體系帶來壓力。詹長權指出,當前國際疫情仍相當嚴峻,比較少國家開放外國人就醫,若要開放會以已經入學的學生、有商務往來的工作人士為優先;但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不是當前最急迫的事情,也恐給醫療體系帶來壓力。他表示,台灣目前雖然解封,但仍須保持高度警戒,政府必須要知道周邊國家的疫情狀況,對於高危險地區入境的移工與學生需要全數進行檢測,且應恢復集中檢疫,以免出現漏網之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觀察發現,最近民眾的行為幾乎回到正常生活,除了在大眾交通工具和醫院裡有比較多人戴口罩外,其餘在室內或人潮擁擠之處戴口罩的比率越來越低,變成只有少數人戴口罩的誇張現況。「其實,自己已經越來越不想寫關於戴口罩的勸世文,因為愈寫實際上的情況愈惡化,多數人並不在乎其他國家疫情多嚴重、病死了多少人,那是遠在天邊另外一個世界的事」;有人想到恐「報復性疫情爆發」?「大家別忘了,我們相對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沒有疫情的基礎上」。謝宗學認為,只要爆發本土疫情,上述一切的美好將瞬間消失,頗值得大家省思檢討,有以改之,落實人人防疫標準,保護自已、家人、衆人的健康,才是正辦!

Tuesday, August 18, 2020

(康友 高層離職) 財報亮麗 帳上現金30億元

【生技股王爆掏空4】黃文烈靠借錢發股利 銀行竟傻傻貸款15 鏡週刊Mirror Media劉曉霞2020818 昔日生技股王康友董事長黃文烈疑似掏空,不僅大小股東受害,就連銀行都踩地雷,有銀行透露,過去康友財報亮麗,帳上現金高達30億元,才願意借錢給康友發股利,沒想到康友居然爆出財務問題。另一個踩康友地雷,受害慘烈的是國內銀行業者,根據本刊調查,安泰商銀、遠東商銀、華南銀、永豐銀等都有借錢給康友,估計至少有15億元的損失。受害銀行業者現在也找不到人,甚至準備派在大陸的員工去了解始末。事實上,康友恐出問題的端倪可從去年發現,「康友去年說,因為錢卡在中國大陸出不來,來談借錢發放股利,由於康友帳上現金多,過去業績也不差,因此放貸給康友,沒想到爆出掏空疑雲。」一名銀行業者透露。本刊接獲爆料,康友主要生產基地中國大陸六安華源廠已幾乎停業,員工只剩300人,讀者並提供7月底實地走訪六安華源廠照片顯示,工廠大門緊閉,大門警衛更直接說:「已經要關廠了。」事實上,這也不是第一次銀行踩到地雷了,近年來,遠航董事長張綱維以美化財報,向合庫借貸22億元,搬挪資金,直到紙包不住火,遠航去年停飛,整起貸款案才爆出來。去年老牌塑料貿易商潤寅也爆出老闆楊文虎以虛假應收帳款詐貸案,向王道、台企銀、星展等13家銀行借款超過472億元;2016年的慶富、鼎興牙材案也都是知名的詐貸案,分別向銀行借款130億元和37億元,都讓銀行損失慘重。

法德藥瞄準美國B肝學名藥 (EntecavirTablets 0.5mg、1mg): 0.6億美元

法德藥B型肝炎學名藥 獲美國FDA核准並取得藥證 2020-08-11 09:03 經濟日報 / 記者謝柏宏/台北即時報導 興櫃股法德藥(4191)今(11)日公告,公司的學名藥產品Entecavir Tablets 0.5mg1mg,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核可並取得學名藥藥證。法德藥公告,這項產品將透過美國當地之銷售夥伴進行銷售。這項本學名藥的適應症為:治療有B型肝炎病毒複製跡象的成人慢性B型肝炎。根據國際醫藥專業統計機構IQVIA資料庫統計,該藥品於2018年度美國市場之銷售金額約為0.6億美元,目前市場競爭者包括AurobindoTevaHetero等公司 法德藥這項產品已在20196月獲得中國藥監局(NMPA)的註冊批文申請受理。

雞皮疙瘩(goosebumps)刺激交感神經/提升毛囊幹細胞/加速毛髮再生

臺大跨國團隊發現生髮密碼 研究登國際頂尖期刊 作者 記者潘韜宇 -2020-08-06頭髮在人類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掉髮不僅可能造成外表上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當事人的心理。發展生髮的藥物及治療方法,一直是再生醫學研究上重要的議題。毛髮具有週期性再生,而毛髮的再生需要毛囊幹細胞的活化。臺大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幹細胞的基礎研究,將引領發展新的治療方法與標的。由科技部、臺大醫院以及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的支持,臺大「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暨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醫學工程系特聘教授暨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臺籍學者許雅捷(Ya-Chieh Hsu)透過跨國研究合作分析毛囊幹細胞的基礎調控機轉,找到毛囊幹細胞調控與毛髮再生的新密碼,以及可能的新治療標的。研究成果於86日獲登國際頂尖期刊 《細胞》(Cell)。

從雞皮疙瘩現象發現生髮密碼 計畫主持人林頌然表示,研究團隊從雞皮疙瘩現象分析「豎毛肌」及毛髮直立的機制,發現了在寒冷時,交感神經會高度活化,此時除了可以刺激豎毛肌收縮產生雞皮疙瘩之外,毛囊幹細胞活性也會同時被提升,具有加速毛髮再生以增進保溫的功能。這也可以解釋何以寒帶動物如北極熊等有著豐厚的皮毛。冬天一陣冷風,全身不禁就會起雞皮疙瘩(goosebumpspiloerection),主要是因為冷風刺激交感神經使豎毛肌(arrector pipi muscle, APM)收縮及毛髮直立,可以留住體表更厚的一層空氣,形成更好的冷空氣絕緣體。此外,豎毛功能也具有防敵效果,動物遇到危險或受到驚嚇時,也會本能立起體毛使身形看起來變大,以對抗可能的敵人(例如貓)。具有體刺的動物(例如刺蝟與豪豬),遇到危險時也可立起體刺,防衛敵手的攻擊。這些本是哺乳動物對抗外敵與禦寒的重要機制。類似的豎毛功能,對於鳥類的飛行、求偶及禦敵也相當重要。他們同時發現,交感神經除了促成毛囊幹細胞的活性與毛囊豎毛肌的運作有關外,也與毛髮生長的作用息息相關。此交感神經-豎毛肌-毛囊幹細胞單位在一般生理環境下,交感神經可降低豎毛肌的休眠因子基因foxp1 and fgf18之表現,使其活化門檻降低,以裝備毛囊幹細胞進入較易活化的狀態。一旦毛囊失去交感神經後,毛囊幹細胞會進入深度休眠狀態,毛髮會停滯在冗長的休止期,不易再生。因此,在寒冷時,交感神經會高度活化,此時除了可以刺激「豎毛肌」收縮產生雞皮疙瘩之外,「毛囊幹細胞」活性也會同時被提升,加速毛髮再生,以增進保溫功能。 林頌然與跨國研究團隊發現,交感神經除了促成毛囊幹細胞的活性與毛囊豎毛肌的運作有關外,也與毛髮生長的作用息息相關。(臺大提供) 團隊分析毛囊幹細胞調控與毛髮再生機制 他們並進一步他們探索在皮膚發育過程當中,此「交感神經-豎毛肌-毛囊幹細胞」單位之間的機制如何建立。他們發現在胚胎皮膚內,毛囊會最早發育,並在毛囊內形成毛囊幹細胞。隨後毛囊幹細胞所產生的衍生細胞會分泌一種訊息傳遞因子,叫做「音速刺蝟因子」 sonic hedgehog),來打造適合的微環境,以誘導「豎毛肌」在毛囊周圍發育。豎毛肌發育完成之後,會誘導「交感神經」朝向豎毛肌生長。因為成束的豎毛肌的起點緊貼毛囊幹細胞,交感神經會在此處同時伸出神經纖維來支配毛囊幹細胞,導致此三源結構之形成。此研究解釋了交感神經如何在發育時,建立同時支配豎毛肌以及調控毛囊幹細胞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動物成體之後,交感神經也高度依賴豎毛肌提供的結構支撐功能。因此,三者的關係是互相影響的,因為,他們發現一旦毛囊失去豎毛肌,交感神經也會自毛囊附近退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此時不僅雞皮疙瘩的功能消失,毛囊幹細胞也會進入深度休眠而使毛髮陷入長期休止。也就是說,交感神經與毛囊幹細胞的活性之間的關聯也是毛髮生長的密碼。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雄性禿病人的禿髮處也可以看到豎毛肌消失。因此,交感神經可能也與雄性禿的病理機轉相關。而另一群病人,因為感染發炎或是手術而導致身體半側交感神經興奮,也有此半側毛髮過多的情形。本研究也提供了這些多毛疾病的可能原因解釋。 臺大副校長陳銘憲於記者會上致詞,恭喜團隊研究成果。(臺大提供) 研究團隊另一突破性的發現,是解釋交感神經如何調控幹細胞的機制,交感神經在接近毛囊幹細胞處,會形成類似神經突觸的結構 synapse-like structure)。此結構可以使交感神經有效率透過釋出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精準刺激毛囊幹細胞的活性。在體內神經突觸的結構,過去只發現存在神經與神經的交界,或是神經與肌肉的交界。這是首次發現類似神經突觸的構造,可以用來調控體內的幹細胞。他們也發現毛囊幹細胞是透過ADRB2受體接受交感神經訊號,進而啟動毛囊再生。此一研究也有助於藥物研發。實驗中透過利用小分子藥物來活化ADRB2受體,也可成功活化小鼠毛囊及以及培養的人類的毛囊幹細胞。因此透過調控ADRB2受體或是其下游的分子途徑,將有潛力作為開發生髮藥物的新標的。

國衛院DNA疫苗 與 安特羅生技合作

國衛院疫苗有效!染疫倉鼠照常吃喝玩 病毒量少100 2020-08-10 12:4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定DNA疫苗開發平台在病毒挑戰動物模型已看到顯著保護效果。相較於沒打過疫苗的倉鼠,打過疫苗的倉鼠照常吃喝玩,體重不降,而且肺臟病毒量少了一百倍。院長梁賡義表示,接下來希望儘早完成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試驗,最快明年下半年能夠提供國人使用。今天同時也是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查爾與我國簽訂衛生合作備忘錄的大日子,被問及是否可望與美方合作下階段臨床試驗?國衛院成員及安特羅都笑而不答。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表示,疫苗注射於倉鼠後腿肌肉,再經由呼吸道感染病毒,三天後測量體重及肺臟病毒量,並與未注射疫苗的倉鼠比較。結果發現,有疫苗保護的倉鼠,其體重並未下降,但未打疫苗之倉鼠體重下降一成;打過疫苗的倉鼠,其肺部病毒量也比未打疫苗之倉鼠少了一百倍。廖經倫說,疫苗作用關鍵在於「棘蛋白」,透過疫苗將遺傳訊息打入人體,在人體內產生蛋白,等於是對免疫系統下達一個訓練指令,將來真的有病毒進來的時候可以去中和病毒、阻擋病毒無法進入細胞複製產生新病毒,比較能夠模擬真正病毒感染的狀況。廖經倫表示,根據目前文獻和其他病毒研究,中和抗體是最有效預防感染的指標,也是所有疫苗研發的目標,因為它能直接阻斷病毒去感染細胞。這次動物實驗在第四週和第六週,都看到具專一性的中和抗體,另外也誘發了高量的TH1細胞激素,顯示疫苗安全性高。廖經倫表示,DNA疫苗具有多項優勢,除了在國內快速量產可行性最高、可誘發最高中和性抗體效價,也有別於目前國內外大廠研發的疫苗類型,可分散研發風險。國衛院DNA疫苗的專利也已在申請美國暫時性專利。廖經倫表示,現在全球疫苗以RNA疫苗、DNA疫苗、病毒載體這三種研發走得最快,國衛院DNA疫苗即將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必須仰賴跨國多中心合作,這也是為何選擇與國光旗下的安特羅生技合作,因為國光是目前台灣跨國研發經驗最豐富的廠商。現在疫情較嚴峻地區都有很多疫苗測試正在進行,例如巴西、美國都很適合。安特羅生物科技技術開發處處長李政道表示,安特羅與國衛院從腸病毒71型疫苗合作到現在,默契良好,看到動物實驗成效極佳,驚喜中帶著忐忑,未來勢必要投入更多資源和人力。「研發疫苗是一場豪賭,沒有做到最後不知道誰是贏家,」李政道說,目前全世界沒有一株可以用的DNA疫苗,希望台灣能第一個成功。

本草綱目 白扁豆去毒: 中研院詹家琮+馬徹 FRIL蛋白質 抑制新冠&流感病毒

白扁豆抗流感更可抑制新冠病毒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最新更新:2020/07/29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29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研究團隊發現「白扁豆」所萃取出的蛋白質FRIL可抓住新冠病毒表面的醣分子、阻斷其傳播。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09729日(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9日電)白扁豆是熱帶區域重要作物,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現,白扁豆萃取蛋白FRIL除了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也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在中國中醫古籍裡,包含本草綱目、藥性草本及本草圖經等,對於白扁豆都有相關「去毒」記載,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長年在中草藥裡找尋傳染病的科學解方,也透過實驗發現白扁豆萃取液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且效果與常用藥物克流感相當,後來再與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合作,盼能了解白扁豆抑制流感病毒的原因。中研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分享研究成果,馬徹在會中表示,研究團隊花費23年時間發現白扁豆萃取蛋白質FRIL是抑制病毒的關鍵,FRIL外觀類似消波塊、大小約7奈米立方,其4個頂點與醣分子結合能力相當強,能抓住流感病毒上的醣分子,進而抑制流感病毒、阻擋病毒進入細胞核。馬徹說,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從小鼠鼻腔噴入FRIL,再給予足以致死劑量的流感病毒,有FRIL保護的小鼠可以有效抵抗病毒感染。今年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後,研究團隊也對於FRIL是否對新冠病毒有抑制效果感到好奇,馬徹說,研究團隊在4月取得台大醫院、疾管署提供的病毒株後,便開始測試FRIL對新冠病毒的抑制能力,透過實驗發現,FRIL對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也非常有效。馬徹表示,目前的成果仍屬基礎研究,要進一步將研究轉化成治療或預防的醫藥用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研究論文發表後,中研院智財處會將研究成果變成可以技轉的技術,後續由廠商接棒進行。中研院表示,此研究論文已在今年724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第一作者為中研院與陽明大學微免所合作學程博士生劉佑民,其他作者包含夏禾德、陳曉蕊、陳亭樺、廖國翔、羅婕玲、吳逸民、何孟樵、吳宗益、翁啟惠、詹家琮及馬徹。(編輯:張芷瑄)

行政院新冠疫苗” 百億” 採購: AZ授權/國衛院接手/台康生產

傳台康有望挑新冠疫苗生產大樑 股價攻漲停 2020-08-03經濟日報 / 記者黃淑惠/台北即時報導新冠疫苗持續延燒,傳出行政院目前規劃新冠疫苗採購有三大案,一、國人自研自製,二、全數對外採購,三、國際授權、台廠生產。受惠於此消息加持,台康(6589)股價直接衝上漲停,來到56.4元。市場傳出政府百億預算支持,台康有望獨挑新冠疫苗生產大樑,即由行政院編列逾百億元預算,並向英國牛津大學/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爭取新冠疫苗授權,再由國衛院接手、台康負責生產。大眾或許要問,台康到底有何能耐?上述方案即是第三案。根據政院官員透露,未來若成功授權,台康須進行產能翻新擴充、新廠房建置規劃,預計台康可望於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由舊廠、新廠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約1.2億劑。其中,生產成本概估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翻開台康的股東結構,會發現,台康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國家級生物藥廠」,泛公股持股比重超過三成,這些國家級股東中,包括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國家投資公司「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基金」,還有經濟部轄下法人研究機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台康是國內蛋白質藥廠,主要業務是受委託製造、生產蛋白質藥物,而其自身也有開發「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即生物藥學名藥)。台康成立於20121221日,台康成立之初,就喊出要做生物藥領域的台積電,如今他確實已經粗具規模。話說回來,近期「要成為某領域的台積電」似乎已淪為口號,但如果深入研究,台康也確實擁有這樣的競爭力。說到競爭力,20133月中旬,台康取得生技中心cGMP生技藥品先導工廠經營權,承接生技中心數十年累積的能量,才四年,台康的CDMO業務成長超過28倍,並且在2016年達到損益兩平,營運規模日益向上。台康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即切入抗體檢測有關業務,也取得不錯的成果,將於日本進行臨檢體測試,並擬向日本PMDA申請醫材認證許可。前此,台康的生物藥廠,也是台灣第一家通過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實地查核生物製劑原料藥生產。顯示,台康在產品開發的多元性,還有技術成熟度上,已獲得國際認可。除了CDMO,也就是在蛋白質藥物生產代工業務之外,台康自行開發中的藥物共有七項、三大主軸,四項為治療乳癌HER2基因變異之生物藥,兩項為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藥,另一項,是「疫苗用載體蛋白」,也就是當前最重要的主角。至於台康的「疫苗用載體蛋白」技術,台康指出,疫苗研發需要良效的載體蛋白來增進疫苗所促發的免疫反應,對抗致病原,台康的EG74032即是一個安全而有效的載體蛋白,為各式疫苗開發的最佳夥伴。

Thursday, August 6, 2020

康聯生醫 總經理 劉永弘 退/ 吳良襄 董事長兼

康聯生醫總經理異動中央社202083日日 期:20200803日公司名稱:康聯生醫 (6665) 旨:康聯生醫總經理異動發言人:劉永弘說 明: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9/08/032.舊任者姓名及簡歷:劉永弘 /康聯生醫科技()公司 總經理3.新任者姓名及簡歷:吳良襄 /康聯生醫科技()公司 董事長4.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或「新任」):職務調整5.異動原因:職務調整6.新任生效日期:109/08/037.其他應敘明事項:董事會通過由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瑞基 一季EPS約2.09元贏 2019年全年2元: 6月稅後淨利年衰退七成

瑞基6月獲利300 年減七成 時報資訊 202084日【時報-台北電】瑞基(41716月營收0.71億元,未能延續5月的億元大關,3日公布6月稅後淨利僅300萬元,年衰退率高達七成,EPS0.07元,遠低於市場預期。公司表示,6月獲利大減,主要是先前認列的所得稅利益迴轉,呈現在報表造成所得稅費用大增所致。檢測產品熱銷的瑞基,自結45月稅後淨利8,900萬,加計6月獲利,第二季稅後淨利9,200萬,EPS2.09元,一季賺贏去年全年的2元。瑞基公告6月自結稅前淨利2,800萬元,年增144%,因提列所得費用,稅後淨利僅剩300萬元,年減72EPS 0.07元。公司表示,呈現在報表上所得稅費用大增,不過7月起就會恢復正常。(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 杜蕙蓉/台北報導)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