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2, 2011

全球鎖定來勢洶洶的中國CRO產業

論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醫藥報     :2011-4-2    邁入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和研發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焦點。2003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哈斯商學院教授Henry WChesbrough教授率先提出了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理念,即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可利用內部和外部相互補充的資源實現創新,企業的技術創新路徑是創新鏈的各個階段與多種合作夥伴多角度的動態合作。對於生物醫藥行業而言,實施開放式創新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研發外包(CRO)。本文作者通過對我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得出結論:未來除了進一步發揚我國在CRO領域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新型的服務模式外,還要認識到我國CRO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需要將醫藥研發外包作為戰略工具,加速創新藥物技術的本土化產業實施,以及市場的國際化。其文貼近現實,值得業內人士一讀。 近年來,國際大型制藥企業紛紛將新藥研發業務轉移到我國,推動了我國新藥研發外包服務產業的發展。目前,研發外包已成為提高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能力和建立外部知識產權網路的重要手段之一,並日益受到全行業的廣泛重視。近幾年,我國生物醫藥研發外包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長,並表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量質齊升  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我國制藥行業生存環境的變化催生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市場的興起。隨著新藥研發管理法規的不斷完善,藥品研發過程相應變得更為複雜、更為耗時且費用也更高。與此同時,我國制藥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行業整體利潤率下滑、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制藥企業要在這樣一個管理愈加嚴格、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盡力縮短新藥開發時間,同時控制研發成本並減少失敗風險。政策環境和競爭環境的雙重壓力推動了中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許多跨國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始了研發轉移"試水"2002年,總部位於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率先在北京建立了其全球研發中心,此後,羅氏、輝瑞、禮來、諾華、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也紛紛在華投資設立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的設立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的發展。跨國CRO公司在華設立分支機搆、承接國際在華的研發業務,以及承接大量新藥研發離岸外包業務的本土CRO公司的興起,如藥明康得、康龍化成、尚華醫藥、博騰股份、泰格醫藥、華大天源等,也是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普華永道全球發佈的《亞洲地區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動態》報告指出:依據成本、風險和市場機會三項指標評估,中國的醫藥離岸研發外包市場預計到2012年將達到近8億美元規模。目前,具有規模的本土CRO企業不僅建立了固定的客戶群,而且已經開始同大型制藥企業實現戰略聯盟,期待從這一市場中長期獲益。為適應全球新藥研究開發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新藥研發外包承接機構或委託合同研究機構正在不斷強化藥物發現的專業技術,建立符合新技術發展的研發模式,並出於時效性的要求,建置網路工具,加速臨床試驗流程。

2.企業數量迅速增加 在國際CRO企業的帶動下和中國鼓勵新藥研發政策的大環境下,中國CRO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據估計,在國內開展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務的各類機構約有300餘家,主要集中在京、滬兩地,其中北京地區就有近百家CRO機構。目前,隨著四川生物醫藥CRO聯盟的建立,西部地區CRO的崛起已成為趨勢。在國內開展業務的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機構主要分三大類:一類是QuintilesCovanceKendles等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機搆;第二類是合資型企業,如北京凱維斯公司,其服務物件主要是小型跨國企業及一些大型本土企業,其服務的國際化程度較高且規範,收費也較高;第三類是本土企業,目前約有200家,其中比較活躍、有一定規模的約有100家,其服務物件為中國本土企業,服務內容包括改變劑型、仿製藥研究,以及臨床研究等。

3.優秀CRO企業湧現  CRO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且企業類型多樣。CRO行業按所承擔的業務內容可分為:從事化學、臨床前藥理及毒理學實驗等業務的臨床前研發CRO;從事臨床試驗及相關業務的臨床型CRO;從事新藥研發諮詢、新藥申請報批等業務內容的CRO;從事新藥創新過程中與生產級工藝相關的定制研發與生產服務CRO。前三種類型在行業發展初期為主要的企業服務類型,而隨著CRO細分市場的深入發展和制藥企業研發市場戰略的最新變化,第四種類型(即新藥定制研發與生產服務,CDMO)在國內逐漸得到成熟發展,改善了我國CRO產業鏈中新藥定制領域力量較為薄弱的舊面貌。與此同時,以臨床前與臨床綜合模式作為發展戰略、業務類型多樣化的CRO公司也正逐漸興起,並以其方便、高效的合作方式吸引了大量醫藥企業。下表展示了臨床前、臨床、新藥定制和一站式綜合型四種不同業務類型中較典型並且取得較好績效的合資或國內民營CRO企業。

4CRO企業獲得風投關注  隨著研發外包業務的開展,國內一些CRO公司如藥明康得、桑迪亞、美迪西、睿智化學、康龍化成等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其中部分企業憑藉驕人的業績、清晰的戰略定位、良好的發展前景,獲得了風險投資的青睞。

前景向好

1.臨床研究逐年上升  在中國開展新藥臨床研究是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方面,世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東西方人種的差異,使得同樣的疾病用藥體現出來的藥效、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經過臨床試驗來進行治療方案調整或藥物的研發;另一方面,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對於開發新藥來說,能夠快速招募到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利於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縮短臨床研究時間。因此,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展的臨床研究專案急速上升。

2.藥物篩選廣泛開展  將創新藥物的前期篩選轉移到中國是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的重點。創新藥物研發是高風險、高投入的科學研究。篩選出有活性的先導化合物,是進行下一步藥理實驗的基礎,是藥物研發成功的必要條件。在人力成本逐漸高漲的美國、歐洲等地,長期開展這方面的業務,企業的負擔是沉重的,而中國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等與歐美相比都較為低廉。因此,藥物篩選業務成為國際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的研發業務之一。

3.藥物安全性評價成為新的焦點 在新藥研製過程中,臨床前實驗研究、臨床人體試驗研究、新藥批准上市後的不良反應監測等三個階段都涉及藥物安全性評價問題。隨著各國藥物非臨床研究管理規範(GLP)、藥物臨床研究管理規範(GCP)的頒佈和實施,藥物安全性評價需求不斷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也逐漸將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轉移到中國進行。

4.中藥開發成為新熱點   從中藥中篩選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為近年來一些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展研發業務的新的目標。中國擁有豐富的中藥、天然藥物資源,這對於跨國藥企的新藥研發來說是一塊"良田",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合成化合物的活性篩選進入"瓶頸"階段,對天然藥物的研究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如諾華與上海藥物所合作,已開始從中藥中篩選活性成分用於新藥的開發。阿斯利康一位負責人也曾說到,要"把中藥的有效成分挖掘出來,供全世界的研發中心開發適合他們的藥物;從西方把成熟的藥物研究開發經驗移植到中國,開發中國人、亞洲人需要的藥物"

5.服務集中度較高  國際制藥企業轉移到中國的研發業務,主要集中在幾家研發外包服務企業,如上海藥明康得、開拓者化學、美迪西、先導化學、輝源生物科技(原華大天源)等企業都有相應的外單。從技術市場登記的合作分析中可以看出,藥明康得承接的研發外包業務占到上海研發外包業務總量的50%左右,其次是美迪西、開拓者化學、睿智化學等幾家企業。通過對這幾家企業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企業大都是國外留學或在國際制藥企業從事多年研發工作的中國人回國創辦的企業。他們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國際化的管理經驗,企業的建設按照國際標準來進行。憑藉其高層人員在國際制藥企業的聲譽,這些企業逐漸成為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到中國的主要承接商。

6.產業鏈專業化與綜合化發展趨勢並存 從國際大型CRO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現在國際CRO企業明顯向兩個方向分化:業務領域專業化的外包服務和業務領域綜合化的研發外包服務。而對於我國本土CRO來說,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目前也正在表現出這兩種發展趨勢。 相對於印度,中國在新藥研發方面的技術優勢在於有機化學合成。國內主要的研發人員集中在化學領域,尤其是在化學合成、提取與工藝研發方面。但是在整個新藥研發外包的活動中,這一塊的份額比較小,有13%左右。國內發展比較早的CRO,主要就是依靠這一業務發展起來,並逐漸累積自己的技術能力。同時,其他一些本土CRO機構亦在自身積累的業務基礎上,繼續深化穩固自身在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化服務優勢,比如臨床CRO專業化服務機構泰格醫藥,新藥安全性評價專業化服務機構北京昭衍,生物技術藥物定制研究服務機構中美奧達,化學創新藥定制研究服務機構博騰股份等。 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碩果累累,已具備擴大業務鏈規模的少數CRO企業,如萬全科技、藥明康得等,正依靠自身在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方面的絕對優勢,逐步擴展業務範疇,向綜合化方向成功邁進。2010118,藥明康得蘇州毒理中心獲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頒發的優良實驗室管理規範(GLP)證書,標誌著藥明康得在GLP領域的成功突破。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藥開發難度逐漸加大,國際上藥物研發外包服務以年均13%的增長速度發展,到2010年已達到300多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並且正在表現出地區集中度高、企業層次分明、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加快等顯著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在短短20年中經歷了從本土走向國際的過程,雖然發展迅猛,但在國內外醫藥研發市場中仍然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未來,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發揚我國在CRO領域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全面加快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提高我國研發服務水準;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程度低、CRO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的現狀,將醫藥研發外包作為戰略工具,加速創新藥物技術的本土化產業實施,以及市場的國際化,推動我國制藥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和健康、持續發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