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12

突出重點直面難點“十二五”醫改路線圖明晰

 20120417日新華網  暖色調的"十二五"醫改將給民眾帶來更多希望、解決更多困難,如實現跨省異地即時結算,降低支付比例、提高補助標準、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封頂線,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全面覆蓋、增加慢性病和兒童用藥品種,以及無負擔能力的病人發生急救醫療費用通過醫療救助基金、政府補助解決等等,這些都讓廣大老百姓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依託。上述這段文字援引自人民網今年326發表的題為《醫改帶來更多溫暖》的網民評論。國務院《"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規劃》)今年321正式對外頒布以來,引發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  

改革步入"深水區"要啃三大"硬骨頭"  各大媒體和相關專家指出,《規劃》在對過去三年醫改工作評估和總結的基礎上,圍繞健全全民醫保、鞏固完善基層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三條主線深入推進,改革路徑逐漸清晰。與第一階段醫改方案相比,第二階段顯然是在"啃硬骨頭"。 首先,醫保重點將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品質。媒體指出,過去三年醫改,最大的成績是初步建立了全民醫保制度。《規劃》進一步提出,充分發揮全民基本醫保的基礎性作用,重點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品質。《中國財經報》等媒體分析,今後4年,基本醫保參保率將再提高三個百分點;同時政府對醫保的補貼繼續提高到人均360元,住院費用醫保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門診費用醫保支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城鄉保障水準差距將明顯縮小。《南方日報》等媒體指出,對於老百姓關心的"看病貴"問題,《規劃》給出了一個"倒逼方法"———醫保部門對醫院採取單病種或醫療費總額"包乾制度",超額由醫院"買單",逼醫院自己想辦法節省醫療費。《人民日報》等媒體指出,針對百姓最怕的"生大病",《規劃》明確提出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取消起付線,提高封頂線和救助比例,進一步拓展重大疾病保障病種範圍。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指出,《規劃》提出2015年全面實現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以及初步實現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這意味著流動人口看病就醫的麻煩,將在"十二五"期間有所緩解。其次,基層醫改仍是重點。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孟慶躍指出,基層醫改實現了兩大根本性轉變:籌資機制從以藥補醫轉為多方籌資、功能從重醫輕防轉為以預防為主。《規劃》提出持續擴大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發展。《健康報》指出,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繁多,但部分患者仍然感到不夠用。《規劃》的發佈使基本藥物年內擴容成定局。騰訊網指出,《規劃》要求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向下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向上鼓勵引導基本藥物制度實施。  其三,公立醫院改革直面難點。媒體和相關專家指出,公立醫院改革受盤根錯節的利益牽扯,最複雜、最困難,在醫改第一階段未能真正觸動,在未來四年有了新的切入點,將由局部試點轉向全面推進。一是首次明確政府辦醫責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認為,《規劃》直面難點、沒有躲閃,提出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將"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作為一項關鍵內容。二是一改過去"給政策不給錢"的做法。《中國青年報》認為,補償機制一直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難點和熱點。打破以藥補醫舊機制,讓醫院走上新軌道,一直是人們的期盼。《規劃》規定,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三是確定縣級醫院改革為突破口。《國際金融報》等媒體指出,《規劃》提出未來4年將以縣級醫院改革為重點,切入破題。同時縣級醫院改革路徑也已明確,將通過綜合改革逐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新的體制機制,到2015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四是明確限制縣級以上醫院擴張。《國際金融報》指出,對於縣級以上的大醫院,《規劃》鮮明提出"限制擴張"的思路,包括禁止公立醫院舉債建設,控制公立醫院非基本醫療服務。五是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中國新聞網等媒體指出,針對目前一些市縣醫院的"院長兼局長"現象,《規劃》明確提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六是公立醫院存量改革值得關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對於改變公立醫院的既有格局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正是突破存量改革。《規劃》提出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實際上是引導社會資本針對醫療資源存量所進行的改革。七是"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是一大新意。李玲指出,這在以前文件中沒有提過,然而卻非常重要。醫改不僅僅是花錢的事兒,投入重在創新機制。有了新機制,上了新軌道,老百姓得到了真實惠,錢才花得值。  

統籌推進七項改革五大保障更有力度  《規劃》提出統籌推進七項相關領域改革,採取五大措施保障強有力地實施《規劃》,各大媒體對此予以積極評價。其中,新華網等媒體認為,明確提出後四年醫改投入的力度和強度均要高於前三年,是《規劃》最大的亮點。此外,以下亮點也備受關注:  一是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李玲認為,《規劃》關於"進一步增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政策的協同性"的提法非常有指導意義。目前,醫改的各項工作都在分頭推進,讓各項政策形成合力,共同向好的方向發展,實在是一件大事。 二是醫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商聯醫藥業商會主任殷海峰表示,未來四年市場集中度至少還要提高近7個百分點,將有一大批中小藥企要被重組或淘汰。騰訊財經分析,"以藥補醫"的破除,一方面有利於理順行業產業鏈條,具有現代物流體系的流通龍頭有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灰色地帶的厘清,藥品的品質、療效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優勢,這將有利於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擁有優秀產品的研髮型企業優先獲得發展。  三是首次明確提出民營醫院市場份額。《健康報》等媒體認為,對於備受關注的多元辦醫,《規劃》除了給出政策支援外,還首次明確提出了民營醫院市場份額: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  四是發揮醫務人員改革主力軍作用。《21世紀經濟報道》認為,與前三年方案不同,實施方案在"增強執行力"部分特別提出"發揮醫務人員改革主力軍作用,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  

改革方案亟待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建言  媒體刊發報道指出,《規劃》是好的,但關鍵是貫徹落實和執行。  一是增強政策理解力、提高地方執行力。英國Intertek天祥醫學檢驗所總經理陸培認為,從《規劃》的內容來看,中央政策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最後能達到怎樣的效果,與當地執行機關的水準和其對政策的理解有很大的關係。  二是制定扶持社會辦醫的實施細則。天津麥德森生物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執禮認為,目前已經出臺的民營醫院扶持政策已經很多,但落實情況並不好,比如民營醫院普遍規模比較小,相關政策過於一刀切,國家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制定更詳盡的細則。  三是調價決策要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南方日報》報道說,提高診療費、手術費"引發市民憂慮",擔心會不會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拆東墻補西墻"?一減一加,醫療負擔還是一樣重?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位專家表示,《規劃》已明確提出醫療技術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有關部門應針對市民的擔憂加大政策解釋和宣傳力度,在作出調價決策時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  四是加強國有衛生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南方日報》指出,公立醫院的改制涉及國有資產的管理問題,需要在實踐中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淩鋒建議,參考國企改革,成立國有衛生資產管理委員會,針對國有衛生資產進行管理。  五是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更有利於控制費用和提高品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欒建議,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實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付這些打包付費機制,這樣做不會降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水準,也能保證患者就診品質。中銀國際研究所王軍認為,相比單純的降低藥品價格,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更有利於醫療衛生總費用的控制,但其效果將取決於相關醫療衛生機構的執行力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