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科合作 心衰竭治療新趨勢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健康醫療網)2013-12-0417:38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對嚴重心衰竭的患者來說,單純接受藥物治療,一年存活率只有不到50%!遠遠低於攝護腺癌。而心臟移植雖是治療心衰竭最有效的方式,但受限於器官捐贈不足,許多患者常等不到移植機會。因此,目前醫界普遍傾向透過內外科團隊合作,以傳統藥物及心臟手術、搭配機器輔助以及心肺移植等方式,多管齊下,提高心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阮俊能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是一種臨床徵狀的表現,是心臟因充血功能(舒張性功能)失調或收縮功能故障,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部份器官,導致這些器官功能發生問題而死亡;最常表現在骨骼肌(容易肌肉疲勞)、肺部(運動甚至休息時呼吸困難)或腎臟(體內鹽分及水分堆積)。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連續1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平均每十萬人口中,就有約50人死於該疾病;加上國人平均壽命日益延長,罹患心臟疾病的人口比例也持續增加,心臟衰竭無疑已成為心臟疾病中最重要的課題。阮俊能醫師進一步說明,心衰竭初期,人體的各種代償機制還能維持身體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此早期往往沒有徵兆;但日積月累後,這些代償機制反而會逐漸對心臟造成二度傷害,造成心臟功能喪失。治療上,由於目前健保醫療費只有補助短期心室輔助器、並不補助長期心室輔助器或人工心臟,因此患者必須自付至少300萬元以上的費用,購買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全人工心臟或主動脈內幫浦等設備。而心臟移植雖是心衰竭患者重生的良方,但礙於台灣器官捐贈明顯不足,僧多粥少下,很多患者常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就不幸死亡。所幸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透過內外科團隊合作,整合傳統藥物、心臟手術和機器輔助以及心肺移植,以團隊方式為病友設計適當的治療計畫,成為目前醫界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
Monday, December 9,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