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退化!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華人健康網)2014-04-1022:33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不是失智症,臨床調查發現,有逾4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合併失智症狀,雖然皆屬神經退化慢性疾病,但兩者致病機轉不同且無法根治,唯有早期確診,及早用藥,才可延緩神經退化,對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絕對有幫助,因此千萬不可以輕忽。 臨床調查發現,有逾4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合併失智症狀。 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腦部黑質細胞凋亡,造成多巴胺系統逐漸失調,常見症狀包括:行動遲緩、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以及缺乏平衡感等。
巴金森氏症神經退化 好發老年族群 統計顯示,國內巴金森氏症患者約4萬人,多好發於50、60歲,年紀愈大,罹病機率愈高。不過,年輕人亦可能罹患巴金森氏症,通常年輕患者發病症狀較嚴重。臨床治療可透過服藥調整多巴胺濃度,減緩巴金森氏病的症狀。目前研究已證實,巴金森氏症或失智症皆與腦部的神經細胞內含物堆積有關,這些外觀如粉紅色圓球的堆積物,會造成神經逐漸退化;通常一開始會影響嗅覺及神經腦幹,接著侵犯多巴胺功能,影響動作,最後影響整個大腦,造成嚴重失智情況。 調查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若能好好藥物控制,7年內仍可工作。 病程緩慢 醫療照護缺一不可林欣榮醫師強調,巴金森氏症並不是罕見的疾病,不少世界知名的人士也難逃它的威脅。像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拳王阿裡及名演員米高福克斯都罹患巴金森氏症,而已去世的台灣知名音樂人李泰祥,也深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臨床上,巴金森氏症發病緩慢,通常不知何時開始,剛開始只是覺得疲倦、輕度的肌肉酸痛或抽筋,讓人誤以為是精神壓力太大引起的憂鬱,因此並不容易發現,但患者若能好好藥物控制,7年內仍可工作,14年仍能過正常生活。《醫藥治療方面》:口服藥物包括:左多巴、抗膽鹼藥物、抗病毒藥物、多巴胺促進劑等;外科手術則可選擇在腦內植入晶片,刺激視丘下核神經,藉以調整神經傳導,改善症狀。《飲食照護方面》:建議患者可多補充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E,或是粒線體維生素Q10等,可減緩症狀,而且因為藥物及吞嚥動作的影響,巴金森氏症的患者通常吃得很少,因此會愈來愈瘦,所以有必要補充一些營養素。
【醫師小叮嚀】:巴金森氏症是一個慢性動作障礙疾病,患者到了晚期,多巴胺的吸收會受到吃太飽,或蛋白質吸收過多而影響,因此建議患者應多食用高醣、纖維質成分多的飲食,減少蛋白質與脂肪食物,以緩解症狀持續惡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