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 2014

台灣水稻教母: 余淑美

台灣傑出女性科學家獎昨揭曉2014/3/16【本報台北訊】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基金會舉辦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昨天揭曉,得主是中研院院士余淑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所所長熊昭。有「台灣水稻教母」之稱的余淑美,因祖父母都種水稻,從小在田裡幫忙,了解農民看天吃飯的痛苦,希望透過研究幫助農民,也為台灣在國際爭一口氣。余淑美於一九九三年開發以農桿菌轉殖水稻基因的技術,至今為學界廣泛使用,由於成本較低,被戲稱為「窮人的基因轉殖方法」。二○○二年開始,她投入設立「台灣水稻種原庫與突變基因資料庫」,至今已解碼約六萬筆基因突變實驗數據。余淑美認為,基因改造是解決糧食荒的最好方法,因為育種改良方式已到極限。她打趣地說,現在一碗飯裡面有好多粒米,未來透過基改,一碗飯裡面可能只有三粒米,但每粒都像饅頭一樣大。余淑美近期研究水稻基因,發現讓水稻降低三成的高度,生存力最佳,可以少用肥料、少用水,並提高產量,目前正和生技公司談技術轉移。余淑美也在研究水稻耐淹水的基因。她說,氣候變遷下水災頻繁,如果能讓其他作物跟水稻一樣耐淹水,就能大幅降低水災的影響。國人多半認知肺癌與吸菸有關,但亞洲女性吸菸人口不到百分之五,仍有許多人得到肺癌。熊昭長期擔任肺癌遺傳流行病計畫主持人,建立高危險群風險預測管理系統,致力於解開這個謎團。熊昭說,肺癌的成因可分為遺傳、環境因素,她領導跨國研究團隊,發現三個基因位點,與非吸菸女性罹患肺癌有關。她也開發基因檢測機制,為病人挑出合適的標靶治療方法。得到這個獎項熊昭不居功,她認為現代科學研究,除了團隊合作,「選問題」是最重要的能力,而要選對問題,背後必須有紮實的知識基礎,並時常接收新知。熊昭說,現在年輕人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接觸大量的資訊,卻似乎少了一些思考的空間。她鼓勵年輕人多動腦,並建議學者指導研究生時,「不要把學生當手,而要當腦。」昨天同時揭曉新秀獎,得主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副教授吳嫻,以及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理研究員陳韻如。為博士班女學生設立的「孟粹珠獎學金」,則由清大生物科技所學生林萱文獲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