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1, 2016

監察院: 健保署 未訂合理藥價差 比率

藥價黑洞 健保署:擬公開醫療機構藥價差比 新頭殼newtalk | 林朝億 台北報導 發布 2016.10.09健保署回覆給監察院的公文指出,正研擬公佈個別醫療機構藥價差比率。監察院指出,全民健保藥價差問題,俗稱藥價黑洞,長期遭受詬病。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回覆監察院調查時指出,將研議全面公開個別醫事機構藥價差比率,俾收集各界藥品利潤比率合理標準之建議。監察院指出,日前報載醫療體系大規模換藥,以「藥價差最大」為準則,而未將病人對藥物反應及其實際療效等重要因素入考慮,擅自把135種藥物從原廠藥換成學名藥,引起各界關注。監院表示,此事件除凸顯國內醫療機構以藥養醫,不尊重醫師專業用藥及病人療效之扭曲醫療生態外,並掀起原廠藥與學名藥療效之爭議。監察院早於2015年即非常重視此類國人用藥安全之醫療正義事件,鎖定健保藥價差問題進行專案調查,並於今6月提出多項興革建議意見。該調查報告針對「以藥養醫」現象指出,「健保署迄未釐訂明確合理藥價差比率並罔顧醫療院所賺取藥價差已然超出其合理利潤範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對此初步回應,將研議全面公開個別醫事機構藥價差比率,俾收集各界藥品利潤比率合理標準之建議;另朝公立醫院按政府採購法議價,取得藥品利潤及價差比率作為參考之可行性;並就藥價差明訂合理比率議題,調查醫、藥團體意見;長期規劃將朝向擴大支付單位處理,惟仍需各界形成共識。監察院認為,國內醫療院所不應以藥價差限制醫師臨床選藥專業,「以藥牟利」絕不可取,民眾用藥安全與品質不該被犧牲。監察院另表示,目前民眾質疑學名藥療效不如原廠藥,現階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學名藥之把關,是藉「上市前的審查」及「上市後的監測」,包括:定期與不定期實地查廠、市售藥品抽驗及比照國際建立藥品品質安全監測機制等措施;食藥署每年針對較有可能有療效相等性疑慮之藥品,或常被通報療效不等之藥品加強監測,並對臨床上較懷疑有療效疑慮之藥品,加強市售品抽驗及製造廠稽查,確保學名藥品質。監察院最後呼籲並建議,擔心拿不到原本使用的藥品或被換藥的民眾,在領藥時應注意藥品外觀、顏色、包裝、劑量等,和之前拿的藥是否相同。用藥後,留意身體變化,有無不適、副作用,或和以前有無不同,倘若感覺異常應隨時回診;更可諮詢藥師,利用醫院用藥諮詢服務或請社區藥師幫忙評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