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2, 2016

醫院 論文製造機團隊 創造 仕途平順 ”甜美果實” 踢鐵板

論文造假連環爆 錯誤KPI把醫院變成「論文製造機」!湯家惠 2016-11-18繼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郭明良論文造假案爆出後,台北醫學大學也再被發現論文造假,「連環爆」的趨勢下,讓人不禁質疑台灣生物醫學論文造假情形究竟多嚴重?醫界學術環境是否有黑暗面?「醫師論文發表不足可能會被扣薪,」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台灣的醫院制度相當詭異,發表論文數量較多的醫師不會被加薪,而是臨床醫師若未發表定量的論文,將可能被減薪,後來醫院便發展出一群人專職作研究。

臨床醫師掛名論文,醫院醫師一起步步高升 台灣醫界有奇特的文化,由於醫療院所評鑑制度規定,論文數量與刊登於國際期刊次數,是醫院教授升等的重要KPI使得大部分醫院除了臨床醫師外,還有另外一群人專門進行基礎研究,如細胞、生物解剖等。「殺殺老鼠、做做實驗,這種研究產出相當快,錯誤其實也很多,原因在於他們不必負太大責任,」一位醫師這麼說,基礎研究不必透過人體實驗,論文容易發表、產出頻率快,且不容易被發現紕漏,所以許多醫院裡通常有一個「論文製造機團隊,負責累積論文點數,讓醫院、醫師「步步高升」,但這次終於踢到鐵板。此外,醫院裡的臨床醫師大多會掛名「論文製造機」的研究,由於政府醫療評鑑的KPI,論文發表數是重要指標,但臨床醫師哪來那麼多時間做研究?「掛名」便成了家常便飯。臨床醫師透過掛名論文,讓自己和醫院的評鑑分數提高,才能保障一定的薪資水平。「掛名的醫師通常位高權重,」這位醫師表示,這些地位較高的醫師,都是透過掛名讓自己仕途平順。醫師照顧病人應該是使命,本就應該跟研究脫鉤,但在台灣醫院評鑑制度下,論文卻成了醫師與醫院的評鑑指標。在美國,政府規定醫院教授可透過發表論文增加收入,但必須有一定臨床時數,不得將重心偏離病人。張志華也指出,醫院評鑑的指標本應該著重於病人,例如手術死亡比例、病人住院時數、併發症比例,而非著重於論文研究,這樣的KPI本末倒置,忽略醫院該以病人為主體的初衷。

學術造假案可能將連環爆 張志華指出,國外較具代表性期刊為確保自己的學術信譽,只要發現一名作者有論文造假情形,就會繼續調查該作者的其他作品,因此連環爆情形不難預期。由於學者在發表論文前,都需簽訂IRB(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的倫理規範,台大郭明良、北醫鄭雅文學術倫理卻出現瑕疵,也將嚴重影響台灣在國際上的醫療學術地位。「制度問題太嚴重了!張志華憂心,醫院裡的年輕醫師有樣學樣,不顧好臨床病人,而是把心思放在研究上,再由這些人升官成主任、院長,甚至進入衛福部任官職,享受過這些「甜美果實」的人不願改革,未來台灣醫療環境將可能持續墮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