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1, 2017

(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總裁 程京) 中醫目診儀(鞏膜14區域反映人體14臟腑) &分子版《本草綱目》!


專訪:「科學化」與「工程化」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北京新浪網 (2017-05-29)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彭茜 馮玉婧 千百年來,中醫藥保障了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繁衍壯大。然而,因其治療機理難以用現代醫學理論解釋,中醫在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推廣困難重重。如今,隨著科技迅猛發展,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中醫藥相結合,「科學化」和「工程化」正在助力中國醫學更好地走向世界。

生物技術挖掘「科學內核」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程京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要想讓中醫這張傳統名片播撒更廣,還需為其增加「現代化」內核,即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解釋國醫國葯的治病機理,是謂「科學化」。程京介紹,為使中醫藥更加「科學化」,將現代分子檢測技術對接古老中醫藥作用機理的革新性實驗已經開始,「我們在清華大學搭建了分子版《本草綱目》平台,希望從分子層面去解析中草藥作用機理,使中醫藥在國際交流推廣中更容易被接受」。「分子版《本草綱目》」是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數千種中草藥粗提物及單體成分進行功能挖掘,從而建立起基因表達譜資料庫。人們將來不僅可據此研究古方作用機理,還可便捷地創建新處方。程京說,製作「分子版《本草綱目》」好比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翻譯成世界通用的語言,這一創新將推動中醫藥更好的國際化。

圖像識別輔助中醫診療 在程京看來,除「科學化」外,中醫藥現代化還離不開「工程化」,即通過與現代工程技術結合,讓傳統中醫診療規範化、數據化、網路化甚至人工智慧化。今年1月,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理事會暨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剛做完演講準備離開的程京被幾名俄羅斯醫科大學校長堵在門口:「你剛才介紹的中醫目診儀非常好,我們想去看看實物!」俄羅斯校長感興趣的目診儀是基於中醫望診理論研發的眼象健康成像儀。中醫認為,人眼鞏膜特徵與人體健康狀態具有一定關聯,鞏膜分為14個區域,可分別反映人體14個臟腑的健康狀態。目診儀會通過相機拍照記錄鞏膜上血管分佈、形狀、顏色等特徵,基於人工智慧的圖像識別系統再通過持續監測不同時段內眼象特徵變化來分析人體健康狀態。圖像信息和分析結果可上傳至雲端儲存,也能顯示在手機或手錶等可穿戴智能終端上。第二天,親身體驗過目診儀的「神奇」后,俄羅斯遠東國立醫科大學校長當即表示,希望能在他們學校設立俄羅斯首個目診儀中醫治療示範點。

中醫藥「走出去」初見成效 在現代科技推動下,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接觸中醫藥並對其產生濃厚興趣。從製藥、抗癌研究再到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現代化」中醫藥「走出去」已初見成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數據顯示,自2015年財政部設立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以來,已支持建設了17個中醫藥海外中心。例如,江蘇省中醫院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中醫藥海外中心,雙方關於黃葵膠囊的合作科研項目已順利完成臨床試驗,法國政府對項目給予專項資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腫瘤研究所進行的中美中醫藥抗腫瘤合作,已連續被納入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清單。雙方牽頭建立了國際中醫藥腫瘤聯盟,多國專家攜手,正藉助「現代化」中醫藥尋找抗癌良方。此外,北京中醫藥大學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設立「中醫-生物」雙學士學位本科項目,培養學生中西醫結合思維。程京表示,中國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和2000多年有記載的醫藥傳承,理應將中醫藥打造成獨特的民族品牌,讓其更好地惠及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