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食物藥品管理近乎癱瘓!(文:南方朔) (09:03) 2017年5月29日 明報 1986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大衛.賽門(David R. Simon)出版了一本《精英偏差行為》(Elite Deviance),這是本討論近代風俗犯罪誌的重要著作,曾多次再版重印。賽門教授指出,以前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所以富人階級的犯罪較少,窮人的街頭犯罪較多。窮人的打打殺殺,以及販賣假貨及劣質商品遂相當普遍。這些窮人的街頭犯罪遂成了犯罪的主流,社會及法律治理也以街頭犯罪為主。但到了近代,由於商業變得複雜,商人對商業的信息更加壟斷,於是商人藉着商業信息的壟斷和商業信息的隱藏遂成了圖利的手段。於是有錢的商人遂犯罪增多,賽門教授遂記為這是有錢商人的新型犯罪,這也是新型的「詐欺」(Fraudulence)。 兩星期9宗食物藥品大案 過去的台灣,人們出去買東西,對市場邊的小攤販都必須特別小心,這些小攤販賣的東西輕常貨不真價不實。小攤販賣的成衣,都很容易縮水,而且質料欠佳,容易腐朽,至於市場邊的飲食攤販,則可能使用肉質欠佳的肉類,甚至可能使用來歷不明的肉類製作香腸等加工食品。因此我們小時候,家人或鄰居都會相互告誡,一定要去有品牌的商舖購物,以免買到劣質的商品。但近年來,台灣的商品日益進步普及,紡織品成衣已經不太可能買到品質欠佳的產品,紡織品成衣的標準化比較上軌道,但食品卻標準化不足,於是食品安全的問題遂層出不絕。由於食品問題並無嚴格的標準化,所以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成了台灣商業紀律瓦解最大的病灶。近年來台灣從飲料的塑化劑開始,再來就是劣質米、假澱粉、劣質油,工業原料假冒食物原料,有害的化學品當成食品添加物等。由於台灣政府的食藥檢查功能不彰,食物藥品的風暴遂不斷發生。到了今年5月,食藥問題更是變本加厲,短短兩個星期就發生了9起食藥重大案件: 這些案件計有台中力勤農產公司將過期的冷凍肉品換個包裝再賣;桃園木匠手作布丁使用過期原料;新北市中榮貿易公司將藥品正露丸過期再賣;高雄春橋田公司宣稱它賣的是有機食品,但卻用過期原料;台東知本金聯世紀酒店使用過期食材;新北的維格餅家所賣的鳳梨酥及蛋黃酥,過期後換個包裝再賣;高雄的裕榮公司製售的零食「蝦味先」使用過期原料;台中宏碩海產公司將過期的冷凍鮑魚換個包裝再賣;最新的是5月23日新北市逮捕宇碩興業藥品公司將過期的精神疾病用藥換個包裝再賣。這幾件食物及藥品公司的案子,它的犯罪形態極不尋常﹕——這些公司在食品界都是有名的商家或是大盤的批發商,至於藥商也是中大型的批發商,根據常理它們都可算是有名號的商家,一定會愛惜羽毛,不可能自砸招牌。——但近年來台灣經濟不振,各行各業都多少受到影響,於是大家都把過期的原料、食材及商品換個包裝拿來再用或再賣,由於大家都這麼做,所以商家也就視為正常,這在正派的商人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但現在卻已氾濫,這代表了台灣商業紀律已嚴重的崩壞。——食品藥品都有時間的限制,因此政府的食藥單位都必須嚴格檢查,這是政府監督所形成的「他律」,商人才不敢亂來。但最近的這些案件,卻都不是政府主動查獲,都是各違規公司的離職員工檢舉才被發現。這顯示台灣政府的食藥單位已形同廢弛,當政府功能不彰,商家們即無所畏懼,這乃是台灣食藥問題不絕如縷的關鍵。——前述的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大衛.賽門指出,近代以來,有錢的商人對於非法賺錢已不再有道德壓力,這乃是非法商人將不利於消費者的信息隱藏,用以圖利的最大原因。因此台灣商人將過期原料與食材製品換個包裝再拿來賣,這乃是將過期冒充沒有過期的詐欺式行為,因此這些案件和所有的食藥原件相同,都是詐騙式的商業犯罪。利用不實的物品騙取別人的相信,進而為自己圖利,這就是詐騙。因此食藥案件和其他的詐騙相同,都可歸為是騙的行為。今天的台灣商業紀律蕩然,就是商人已不再誠實並習慣性的認為騙是常態。
台灣商業紀律加速崩壞 就在新形態的食藥詐騙行為大增的時期,台灣又於5月份破獲了一個案子,那就是台灣的詐騙集團最近很流行在職進修,有一名在科技大學進修財金課程的男子,利用所學從事網購詐騙,他由於詐騙賺了賤,遂鼓勵同伙也來進修,有人學電腦資訊,有人學直銷口才訓練,甚至有詐騙犯最後成了直銷課程的講師。台灣各行各業中,詐騙業一枝獨秀,而且詐騙集團又懂得進修深造,希望能行騙賺到更多錢財,所以近年來台灣商業紀律加速崩壞,各種不實的欺騙生意到處氾濫,這種情况以前從未之見。近年來我的學術興趣之一就是社會及國家的退化,今天的台灣生意人不誠實,兩個星期內發生將近10起過期商品換個包裝再賣的案子,而且這些商家都是所謂的名牌或中大型的批發商,這是可怕的信息,所以台灣民眾遂認為台灣商人誰還可相信?台灣的商品還有什麼值得信賴?台灣《民報》總主筆 [南方朔] (原文載於2017年5月29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