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7, 2017

(生命的保險) 無限需求 有限資源中 權衡&選擇


名嘴癌逝,一個殘酷事實:以陳立宏的案例,什麼普通保險都幫不了忙! 撰文者李雪雯 2017.06.26上週,名嘴陳立宏因腦癌過世,媒體上又不可免俗的,出現各種「促買保險」的文章。 有文章引述受訪者:「如果他哪怕把投資的錢,取一小部分出來購買一份重疾險,估計最後也不會因為巨額醫療費用,導致整個家庭生活徹底被改變。」有的新聞寫:「購買便宜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所有昂貴標靶治療藥物都會理賠。」「買保險也不是為了賺錢,但它是減少意外和疾病損失,轉嫁風險的最好方式。」。以上這些隨著新聞議題而「打秋風」的文章,除了幫業務員促銷之外,對民眾的幫助幾乎「等於零」。甚至,其所傳達的保險錯誤觀念,反而是給民眾錯誤的印象。因此,我想要告訴讀者的是:

第一,陳立宏的昂貴醫療費支出,已經不是任何普通保險能夠輕易支付的 以陳立宏的醫藥費為例,有的新聞說是每月4050萬元,有的說是15萬元,且因為醫藥費太貴,所以只能把價值6千萬元的房子賣掉。但如果每月4050萬元的醫藥費為真,那麼就可以知道:他會需要賣房子,全在於治療的醫藥費太貴,除非他早早就買「非常高額」的癌症險,否則,沒有一張保單可以讓他「高枕無憂」! 以每月40萬元為例,三年下來他的醫藥費大約要1440萬元。老實說,就算他買的是傳統「分次給付」型癌症險,也就是罹癌先給付一筆罹癌保險金(約保額的10%20%左右),之後,則是分別依照住院、手術、出院傭療養…等,而分批請領保險金。但是,這種分次給付型的癌症險,最重要的理賠前提就在於「有住院事實」。所以,除非當事人每月都有「必要性住院」,且購買的保額夠高,否則,每月很難領到40萬元的理賠金,用來支付這筆高昂的醫療費用。所以,最適合這種高額醫療費用的保單,應該是「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至於同樣為「一次給付」型的重大疾病險(癌症是其基本7大給付中的一項),理論上因為保障範圍廣,同一性別、年齡、保額之下的年繳保費,鐵定會比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要貴。 因此,假設陳立宏每月醫藥費是40萬元,3年總醫藥費高達1440萬元,並以1440萬元為投保金額,在他40歲時,購買20期繳費的某張「一次給付」型終身癌症險附約(沒有身故保險金),等於他每年要繳28萬多元的保費 對,讀者你沒看錯,如果你生了病,想要把所有風險都轉移給保險公司,那麼,你就必須付出相對高額的保費。也就是說,如果保戶沒那麼有錢、保費繳得不夠多,就算買到「正確」的保單,也一樣無法支付不了昂貴的醫藥費。

第二,如果讀者會買、懂得挑選對的商品,是可以省下很多的保費 這是因為同樣叫「一次給付」型癌症險的保單非常多,同樣性別、年齡、保額的終身主約附約,及一年期保單年繳保費,保費就是天差地別。假設他向產險公司,購買沒有保證續保的「一次給付」型定期癌症險,40歲投保1440萬元保額,年繳保費也要近3萬元;當然,由於這種一年一期的定期險,是採取「保費隨年齡大幅調漲」的「自然費率」,50歲投保的話,年繳保費就提高到近7萬元。

第三,保險很重要,但它絕非萬能 我想再三強調的是:保險是風險轉嫁的好商品,但它絕對不是萬能,更不要隨便相信「只要買了保險,什麼狀況都會賠」的說法。特別是「購買便宜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所有昂貴標靶治療藥物都會理賠」為例,根本就是不實話術。因為,如果沒有必要性住院,且標靶藥物不是非得住院施打,保險公司可是不會理賠的!就以「通常在門診就可施打的標靶治療藥物」為例,少數癌症嚴重病患,在施打標靶藥物時,也有住院的需要。但是,之前曾經採訪過的一位理賠部門主管就不忘表示:此時保險公司就會深入了解保戶住院的「必要性」。如果在每次施打時就「住院」,保險公司可是會逐次審查的。第四,人生處處有風險,但要避免風險的發生,買保險不是唯一的方式 例如「其他的投資或儲蓄」也很重要,絕不能少。以陳先生為例,看來他的所有資金,都投入到房地產上了。也許,房地產具有「兼顧居住與投資」的雙重優勢,但別忘了,既是投資,就一定會「有賺有賠」,再加上房地產又不得分割、流動性又差,當真正遇到突發狀況,且手上別無其他恆產時,資金周轉的劣勢就更加明顯。第五,不管是為了轉嫁風險的保費,或是治病的醫藥費,絕對不是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 讀者也不要怪全民健保,為何都不給付這筆昂貴醫藥費。因為到目前為止,不管醫師或藥廠,都無法保證每一位使用這些昂貴標靶治療藥物的病人,能夠100%的痊癒。特別是對於癌症末期的患者,只是延長生存,但還是無法治癒。更重要的是:人生在世,本就是不斷地在無限的需求,以及有限的資源中「權衡」與「選擇」因為,當一筆錢花在某處,就會排擠掉其他的花費之際,人們勢必得在眾多選項中,選擇其中「具有最大利益」的一項,並且放掉其他選項。且每一個人的選擇,既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 作者簡介_李雪雯現任《聯合理財網》及《Yahoo奇摩》專欄作家與自由媒體工作者,擔任多家財經與醫療保健雜誌、手機APP新聞台的特約撰述,並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著有《聰明使用信用卡》、《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好險,你一定要知道的保險知識》以及《聰明買對健康險》共13本書。

陳立宏腦癌逝 醫師:視力突改變、暴怒要特別留意 20170621 魏怡嘉 名嘴陳立宏因罹患腦惡性膠質瘤今病逝台北榮總。醫師表示,若經常在早晨起床時就感到頭痛、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或是反應遲鈍及突然暴怒等,就要注意罹患腦癌的可能,目前醫學上仍然沒有找到明確危險因子或證據來預防腦部腫瘤的發生,民眾可透過精準高階儀器,如磁振造影(MRI來檢查腦部重要器官,及早發現病灶。國內腦神經科權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如果發現腦部有腫瘤,只有透過手術將腫瘤組織取出化驗,才能判斷其為良性或是惡性。通常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而惡性腫瘤就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癌症,發生在頭顱內的腫瘤即統稱腦瘤,依發生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腦瘤是指在腦部形成的異常細胞,而繼發性腦瘤則是由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腦部。蔡清標指出,腦瘤的臨床症狀相當常見,卻非常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個人就醫時的誤判,因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罹患腦瘤症狀包括經常在早晨起床時就感到頭痛、日常生活中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或是與平日有異的精神症狀,包括嗜睡、反應遲鈍及突然暴怒等。目前醫學上仍然沒有找到明確危險因子或證據來預防腦部腫瘤的發生,只能由症狀上來判斷,蔡清標呼籲,民眾要透過精準高階儀器,如磁振造影(MRI 來檢查腦部重要器官,並透過有經驗的醫師進行影像判讀,正所謂「眼見為憑」,幫民眾揪出腦內不定時炸彈。(中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