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股跌跌不休 新股掛牌放慢腳步 2017/07/24原本被市場賦予「提振生技股人氣」使命的生華科及亞獅康-KY, 一掛牌後股價暴跌,讓原本就進入冬眠期的生技股再吹起一陣寒風,恐影響下半年生技股上市櫃熱度。全球高齡化、新興市場對醫療基礎建設的需求,將進一步帶動醫療器材、生技製藥、智慧醫療、健康福祉等相關領域發展。政府將生技醫療產業列為五加二重點產業之一,期盼成為台灣經濟發展新引擎,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今年5月,曾經是興櫃股王的正瀚生技上市申請案遭到證交所退件,再到近期無預警宣布撤回上櫃申請的健永及晟德 集團旗下豐華,3個月內就有3家公司上市櫃之路叩關失利,引發市場對生技股首次新股掛牌(IPO)之路增添雜音。在2014年期中解盲失敗、引爆股價崩跌的「基亞事件」後,市場將浩鼎視為生技股的「救世主」。而2015年下半年,浩鼎確實也帶領台灣生技類股一度走出陰霾,重返「未來明星產業」的榮耀。不料2016年2月浩鼎解盲失敗,再度打亂了生技股的「氣場」。儘管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以「出乎意料、跌破眼鏡的成功」來詮釋解盲結果,但市場不買單;專家以「科學上成功,法規上失敗」來看待,資本市場則直接以「失敗」二個字終結,畢竟股價已先行反應解盲成功的預期,處在相對高檔位置。浩鼎股價從 2015年底755元高點,歷經解盲失敗、內線交易及政商糾結等疑雲,一路跌到今年7月21日的202.5元最低點反彈,暫時守住200元關卡。而浩鼎的一路破底,也讓台灣生技股跟著一蹶不振,至今已整整盤跌了1年半的時間。歷經接二連三的風波後,市場對生技類股的檢視標準轉趨謹慎,不只投資人小心,主管機關在監理及審查端也更加嚴謹;而接連幾個案子掛牌叩關失利,券商也受到不小波及,反而對生技案子怕怕的,挑案也更加謹慎小心。券商因應之道通常會要求工業局核准函等前置作業提前到公開發行前先預備好,一切準備就緒後再辦理公開發行,避免上了興櫃一直送不了件申請上市櫃,成了「萬年興櫃股」,有些怕被記點的乾脆就辭任推薦券商。指標股紛紛中箭落馬,是投資人對生技股信心逐步流失的主因;近期生華科、亞獅康掛牌後的表現,更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市場信心崩盤,唱衰生技產業的言論更加高張。為了避免投資人踩到地雷,主管機關嚴格把關、加強監理措施在所難免。浩鼎案發生後,金管會在 2016年5月就曾公告,加強對科技事業(含生技不含文創類)的監理措施,包括公司淨值不得低於股本2/3、強制集保期間由目前的1年延長至 2年等,導致許多生技公司原本預計掛牌的時程紛紛遞延,想要成功掛牌,難度已經大幅提高。近來送件申請上市櫃的生技公司及輔導承銷券商私下透露,的確感受到主管機關針對生技股特別硬,其實從浩鼎事件後就開始緊縮、保守,尤其主事者有官司更是忌諱,只有自行撤件一條路。之前傳出近來通過審查的泰福-KY 就被證交所要求5%以上大股東及董監事股票,必須全數集保直到公司季度出現獲利。對此項傳聞,泰福-KY 董事長陳志全證實表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主管機關有不同的做法、想法跟考量是可以理解的;對泰福團隊而言,本來就沒有短期賣股票的盤算,所以對泰福而言並沒有太大差異,能配合的就盡全力配合,這的確是泰福的承諾,也是對股東的承諾。陳志全強調,重點是公司往後發展目標是要把藥做出來救世濟人,透過資本大眾化往下走,希望不只資本市場可以參與,也能吸引好的人才參與。證交所上市二部協理杜惠娟表示,由於泰福-KY 對自己在幾年內即可獲利表達相當信心,證交所才提出希望董監事及持股5%大股東可將持股集保至單季獲利為止,增強投資人信心,公司經營階層也欣然同意。對生技新股掛牌,證交所並未形成「要集保到獲利」的通案。杜惠娟指出,對於生技新股上市審議,是否獲利並非門檻;但希望經營階層可以將公司現況以更「口語化」的方式向投資人揭露,若與會的證交所主管與專家學者認同,當然不一定「鎖住」持股。櫃買中心表示,生技類股的審查並沒有比較嚴格,通常是申請公司本身的問題;櫃買中心主管也表示,並沒有對生技做特別加強,基本上處理態度都是一致的,只是針對不同個案會有通盤的考量及做法,審查團隊會針對不同面向,包括經營面、關係人交易、技術未來性、研發進度及經營團隊學經歷、技術背景、穩定性做全面性判斷。櫃買中心主管強調,如果有疑慮會有特別的要求,之前就有過這樣的特例,像電池廠立凱當年也承諾過大股東集保必須超過 3年才能領回,除非提前獲利。而針對不同的個案做出不同的措施跟條件,是原本既有的彈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