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好菌可望治百病 古代中國就在用 中央社2018/02/24 12:32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4日電)糞便裡的好菌不僅可治療難治的腸道疾病,更有機會治療糖尿病、肝病等疾病,近年已被各國視為未來重要醫療技術。實際上,這項技術早從古代中國就有記載,和本草綱目中的「黃龍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肇堂今天上午在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的「FMT微菌移植共識會議」中表示,人體腸道內有上千種細菌,許多病患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卻常將腸道內好菌壞菌一併殲滅,只剩下抗藥性強的「困難梭狀桿菌」(CDI),造成病患持續拉肚子,即使用了最強的抗生素也難殺菌。林肇堂說,早在直到10多年前國外才有醫師以糞菌叢移植的方法治療CDI,醫師將健康人的糞便經過處理後,把菌叢植入患者腸道內,讓腸道菌相平衡。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指出,早從中國東晉時代就有使用糞便治病的記錄,也就是所謂的「黃龍湯」,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曾記載,可將發酵過的糞便上清液、新鮮糞汁和小兒糞用來治療嚴重腹瀉、發熱、嘔吐和便秘。吳俊穎說,全球目前共有200多個以糞菌叢治病的個案,一半集中在北美洲、歐洲及中國大陸,這項技術也被視為未來相當重要的生物科技發展技術,不只可治療困難梭狀桿菌,也可望治療用於癌症免疫療法,治療糖尿病、風濕免疫疾病、肝臟疾病、憂鬱症、癲癇等疾病。他強調,糞菌叢的糞便並不是隨便的來源都能用,必須嚴格篩檢、等待28天病毒潛伏期過後,找出最佳糞菌叢捐贈者,才能確保患者的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前衛福部長林奏延表示,台灣目前已有幾例糞菌叢移植成功的案例,醫界也希望能將其普遍作為醫療方式,但礙於法規未過,各家醫院只能在灰色地帶治療患者。林奏延說,想讓糞菌叢移植的法規能與時俱進,先要釐清糞便腸道移植到底是新醫療技術還是新藥品,如為新技術則由醫事司依醫療法規處理,如為藥品則要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臨床試驗。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預計今年4月將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特管辦法」,開放以「糞菌叢植入術」治療反覆發作的困難梭狀桿菌,估計6、7月就能正式公告,但若要治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其他疾病,還是需進行臨床試驗。(編輯:黃于)10702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