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界限 再現生醫新價值 勤業眾信:掌握稅制、法規和科技演進 生醫業突破新里程碑(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313 15:23:59)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3)舉辦「2018 年生技醫療產業趨勢論壇-突破界限 再現生醫新價值」,從產品與市場、科技應用、資本市場與私募併購角度,探討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如何再現價值。2017 年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歷經了國際局勢、法規環境與人才培育等挑戰,募資狀況有較往年下滑的趨勢;而受到國內外重大法規修改,以及數位科技與生醫產業跨界整合趨勢,也為企業營運帶來嶄新的局勢。儘管如此,在人工智慧(AI)等創新科技助攻下,生技醫療預期將有突破性發展,並帶來極具潛力的成長動能與商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施景彬表示,受到數位科技發展產生的影響,智慧醫療等議題備受重視。然而,生技醫療於資本市場的表現,亦是眾所關注的焦點。據統計,生技醫療產業於 2016 年及 2017 年,蟬連台灣資本市場募資金額第一名。然而,在市場價值評估困難、研發期間募資不易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台灣生醫業者與國際合作夥伴的談判議價空間有限,募資活動較前幾年趨緩。國內有大型生技公司規畫赴美國等海外市場募資,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台灣主管機關亦研擬多項優惠條件,期盼能與台灣生技醫療等創新產業,共創發展契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總經理蘇郁卿表示,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是各界十分重視的議題,櫃買中心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動相關策略,自民國96年成立生技產業類別後,從當時生技醫療業上櫃公司家數為24家、總市值484億元,占整體上櫃公司市值2.59%;107年1月底生技醫療業上櫃公司家數成長至81家、總市值5,179億元,已達整體上櫃公司市值15.09%。顯見,櫃買市場為生技醫療產業最重要的募資管道之一,並已逐漸形成「產業聚落」。蘇郁卿表示,櫃買中心將持續扮演協助生技醫療產業募集資金的重要橋梁,以供應發展所需;也已於去年與業者攜手遠赴倫敦、紐約等海外市場,交流並擷取成功經驗。未來,將持續推動優質生技公司進入資本市場,與生技醫療產業共同迎接健全的產業環境。
掌握制度調整與科技應用契機 再創生醫業巔峰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指出,稅制改革、法規變化和科技演進,為影響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其中,川普稅改新制拍板,為跨國企業投下赴美投資誘因,未來IP布局與併購活動將可能移往美國;中國則藉由醫療和醫藥改革加速整合與創新,不過隨著管理連帶趨嚴,建議新進者應留意法規動態。至於台灣的部分,隨著人工智慧於生醫領域應用大幅度崛起,新藥研發與生產效率得以加速進展,未來預期將有更多客製化療程。同時,在銀髮經濟趨勢帶動下,以銀髮族需求最為考量,有效地整合與活化資產,更是打造「溫暖有感」的銀髮照護產業之關鍵。統計資料顯示,近年(2012 年─ 2016 年)台灣上市、上櫃與興櫃新藥公司之新藥授權案件持續成長,並以與中國、日本和美國三地合作最多。其中,台日海外授權合作案日益增加,例如日本企業JSR收購中美冠科、而日本醫材龍頭Terumo,也與益安簽訂止血裝置智財權讓與、服務與產品供應合約等。勤業眾信預估,台灣生醫海外合作將持續蓬勃發展,業者除可獲得權利金挹注,授權亦為與國際藥廠拓展合作、順勢卡位海外市場的利器。
台灣資本市場之生技醫療產業募資趨勢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審查部副理林佩姻,分享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於資本市場掛牌表現時指出,櫃買中心配合政府長年推動之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政策,上櫃公司產業類別自2007年明確劃分「生技醫療業」,以加速產業群聚效應及便於投資人參考。截至今年一月底止,櫃買市場生技類股共有81家上櫃、59家興櫃公司(共計140家),占所有生技醫療上市(興)櫃公司超過八成比例;掛牌類股則分布於製藥/新藥開發、食品生技、醫療器材與再生醫療領域。其中,市值表現以製藥/新藥開發類最高,醫療器材類次之。此外,上櫃生技醫療公司資本額已由2008 年的 131 億元,成長為 670 億元;市值則由十年前的 332 億元,成長為 5,179 億元。林佩姻表示,以掛牌現況及成效觀之,資本額及市值持續成長,櫃買市場也已形成完整的生技醫療產業聚落,並促成生技產業鏈之完整及投資人對該產業之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生技醫療公司亦可透過現金增資,取得長期資金挹注,以維持營運發展所需。
從產品觀點解析生技醫療產業新價值 黑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羅敏菁解析生技醫療產業中,有關「生技醫藥、醫療器材和醫療照護」創造新價值的關鍵。在新藥開發方面,她指出,由於藥品定位將影響市場價值,可從初階臨床數據和競爭者策略分析中切入,選擇合適的利基市場,,才能開發出新價值。另外可善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中的數據挖掘功能,協助或加速找到疾病缺口或風險,並搭配伴隨檢測,標定目標病患,以提高臨床成功率。而傳統藥廠可考慮建立社群平台、開發APP蒐集數據,或透過衛教、醫藥諮詢等整合式服務,提升用藥詢問度、病患黏著度,創造服務新價值。在「醫療器材」的部分,不同醫材有不同創新價值的方向,羅敏菁指出,由於「侵入式醫材」由醫師主導和操作,故新價值的創造在於如何減輕醫生的工作量和醫療疏失的產生;而「檢測式醫材」則會朝多重檢測功能、可攜式或可連網的設計方向競爭。在「創新醫療」方面,以熱門的3D列印為例,其主要價值在於加速完成客製化的骨材或軟性組織的修復,例如客製化的顱面骨或鼻耳的重建。最後,羅敏菁表示,在「醫療照護」 領域中,新價值來自如何掌握數據。而隨著數位醫療逐漸普及化,建議業者可加入或自創區塊鏈平台,透過創新技術分析醫療記錄,打造智慧醫療生態圈。
私募與併購為生醫業注入活水 德勤財務顧問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表示,台灣新藥公司的募資管道相當多元,包括IPO、現金增資、授權或併購等。然而,受指標性新藥公司臨床試驗成果發表不如市場預期等因素影響,整體產業在資本市場的估值狀況,呈現出衰退趨勢。在此情況下,台灣生技醫療公司積極尋求其他的財務策略或選項,例如透過前往其他海外資本市場掛牌,或進行海內外併購等方式,達成價值創造的目標。潘家涓指出,由於生技醫療產業的估值表現,與投資者對該領域的專業知識程度及市場風向息息相關;不同的募資管道與資本市場,也有不同的特性與限制,台灣生技醫療產業面對目前市值走低、募資備受挑戰之影響下,除了考量併購或海外授權等選項外,亦需要仔細評估合適的財務策略,並避免遭受潛在風險,俾為企業創造最大的發展效益。
借鏡典範 台灣生醫產業再現價值 日商大和企業投資(DCI)副總經理暨CFA台灣分會理事陳播暉在分享中指出,近年來日本對於再生醫療、癌症免疫治療、醫用機器人等領域獲得重大進展,政府端也建構了創新技術導向的法規環境,亦提供資金予大學及創投業者成立基金以投資新創技術,讓整體生技醫藥產業坐擁良好的發展環境。日本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及成熟的大型企業體系,台灣則有舉世聞名的新創事業環境與創業家精神,因此台日雙方在生技醫療的合作,逐漸從產品技術的授權,轉變為更多樣化的合作模式。看準這樣的趨勢,2015年大和企業投資成立的「大和台日生技創投基金」,即結合台日政府及民間投資者的資金,專注於投資早期及中期的生技醫療公司。目前已投資六家台灣公司及六家日本公司,串聯了台日生技研發及商務能量,提升被投資企業的價值,成為台日生技產業之間重要的接點。訊息來源: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