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3, 2019

華大基因 大數據積累 成王牌?


基因檢測從併購驅動進入數據驅動時代 北京新浪網 (2019-09-02 08:08) 來源:阿爾法工場導語:高端測序儀器和底層大數據積累,好比硬體和軟體,硬體短期能夠實現暴利,但軟體未來才能定義一切。基因測序公司期中成績出來了,我對於「王者選手」Illumina(NASDAQ:ILMN)和「青銅選手」華大基因(SZ:300676)又有了新的認知邏輯。本質上,基因測序是一門「突變」的生意,過幾年一個大跳躍;不像半導體行業摩爾效應18個月來一次效率翻倍。比如Illumina,在二代測序技術的風口上(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億美元降到1萬美元,後來又降到1000美元),通過收購solexa獲得遠超同行的技術和全球銷售網路,完成微陣列晶元銷售到基因測序儀龍頭的戰略大轉移。不過,到今天illumina併購帶來的突變紅利,似乎已經吃完了,中報4%的收入增速尤顯低迷。其增長乏力幾年前已現頹勢,只是當時市場還沉浸在它的成功之中,相信其通過進入中游檢測市場,能講出「基因測序界的蘋果」的生態故事。而另一邊,華大基因在對手擅長的測序儀領域已有所建樹,其自主測序測序平台數據產出量佔85%2018年宣布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到600美元,推動國產替代,還開始向海外輸出自己的產能,也因此遭到illumina專利訴訟的遏制。

重要的是,業務驅動的差異值得我們關注:Illumina就是併購,而華大基因更關注大數據的積累,其布局已經全面領先——策略性的民生合作項目拓寬市場(這個隻影響單個檢測的售價,不影響收入,因為擴展到了市場行為完全不可能能的覆蓋區域,真正實現了「普惠精準醫療」;且在普惠的價格下,毛利率基本保持穩定,華大自主平台的成本和大樣本的規模優勢依稀可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底蘊、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積累、以及在植物和農業等多元化基因數據方面的布局。 有基因數據代表的基礎科學研究布局,才可能掌握基因檢測的未來、甚至實現生物醫藥領域的彎道超車的可能(醫藥行業不重視基礎研究,所以抄襲海外化葯、生物葯、免疫療法之外毫無建樹),畢竟:位於23對染色體內的2.2萬個基因,決定了人類從性別到疾病、從記憶到永生的一切。高端測序儀器和底層大數據積累,好比硬體和軟體,硬體短期能夠實現暴利,但軟體未來才能定義一切。併購驅動的illumina和以大數據驅動的華大基因,今年二季度在美國、瑞士、土耳其的專利互訴不是偶然,碰撞才剛剛開始。

01 青銅的「王者之心」 基因測序儀領域,從當天靜態實力能力對比,可以看出誰是王者誰是青銅。 二代基因測序領域,Illumina有著近乎壟斷的地位,全球七成以上的測序結果都由其測序儀得出,像貝瑞基因、艾德生物就是以其測序儀為底層。而華大基因呢,在測序儀領域雖然稚嫩,但卻已具氣象:實現了自主可控,華大基因85%的測序數據產出由自主平台輸出; 推動國產替代也做的可以,截止2018年有371家經審批開展產前診斷的機構,其中100家用上華大基因BGISEQ-500桌面測序儀;海外輸出產能,這一點還未有特別大的進展,但對手已經發來了「肯定」其價值的訴訟函。靜態的看,在測序儀領域illumina是王者,華大基因是青銅,兩者似乎毫無可比性,但動態的看卻並不是如此。illumina的併購魔法,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魔力。誠然,併購會在前期帶來迅猛增長,但這種模式的局限也很顯著,其邊際效應遞減(蛇吞象、象吞象、象吞蛇對業績的拉動會逐漸減小),買到測序儀和試劑盒之後,illumina的併購再無大的作為。從財務表現的結果來看,illumina併購驅動模式已經走到了極限:2019年中報收入僅增長4%,歷年中報的收入復合增長率逐步走低;往中遊走的測序服務也沒做成,其2019Q2服務收入同比下降15%1.34億美元,即賣儀器又搶儀器客戶的生意不是那麼容易的。推廣開去,搶合作方利益的事總不那麼靠譜,就像比亞迪撇開供應商自己搗鼓汽車零部件,毀的一匹。有人說了,華大基因上半年的收入增速也就13.2%,好不到哪裡去。如果結合經營模式來看,會發現裏面另有玄機: 華大基因有五大塊業務,其中生育健康業務是旗艦,往年都是拉動收入增長的主力,但近幾年收入增速卻放緩,從2015-201660%左右,到2017-201920%左右,究其原因——策略性的「民生項目」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所謂民生項目,就是華大基因與地方合作的無創產檢、疾病篩查等業務。地方得到低價疾病篩查緩解支出壓力,華大基因得到當地市場。這種業務模式導致華大基因ARPU(單個客戶平均收入)下降,但利潤並不會顯著減少,因為原來為打下市場的營銷費用節省了。華大基因上市后,民生項目合作城市從18線城市上升到二三線城市,導致了客戶人數高速增長和收入增速的放緩。對於華大基因來說,做民生項目不影響利潤,還能快速排他性的拿下一個個城市,未來甚至可能是一個個省份的市場,這筆生意不虧——但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東西。再多想一層,華大基因其實是按互聯網巨頭思維在做事:構築獨特場景—形成數據黑洞—數據壓強賦能各條業務線,華大基因正快速的構築它的基因數據護城河(截至報告期,生育產品臨床檢測累計服務900萬人次)。最近發佈的《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企業100強榜單》華大基因名列第六(前面是BATHK,在智慧醫療領域位列第一。數據大了自然智能,比如193萬份孕期無創產前基因篩查發現孕期腫瘤的例子。數據驅動是與併購驅動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華大基因雖然暫時在測序儀領域是青銅玩家,但在數據領域卻堪稱王者,民生項目只是其數據戰略的冰山一角。

02 「突變」的底層邏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信息時代最鋒利的武器莫過於數據;數據中最本質、最準確的莫過於基因,了解了一個人的基因,遠比根據他在互聯網上留下的cookie進行畫像來得有效。對本質的了解更深入,才有基因這門生意的跳躍式發展。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有摩爾定律,18個月成本翻一倍;在基因領域「突變」來得更兇猛:

2003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是30億美元;

2006年第二代測序技術后降到1萬美元;

2014illumina把這個成本降到1000美元;

2018年華大基因宣布其全基因組測序成為已降至600美元。

Illumina的突變靠的是收購solexa,華大基因的突變靠的是大數據的積累。除了民生項目這個實時更新的基因信息池,華大基因在數據方面的優勢還有很多:

(1)中科院系出身,國際化項目積累:1999年開始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千人基因組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工作。

(2)多元化的基因技術儲備:水稻基因組計劃、家蠶基因組計劃、家雞基因組計劃、炎黃一號等,所以後來破譯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顯得信手拈來。

(3)政府對於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持「我們上面說的民生項目,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政府支持有著自主知識產權的華大基因,而illumina的合作方貝瑞基因想要跟隨華大基因的民生項目,卻鮮有動靜。

沒有這個數據的積累,沒有對基礎的研究,就像國內的醫藥公司一樣,永遠停留在抄作業階段,做專利過期的化葯、做生物仿製葯、做靶點已經被驗證的免疫療法…… 但這些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是抄了PD1的作業,以為能獨立的開發免疫療法,結果其他IO(免疫腫瘤學)靶點全滅。有了數據才有我們上面所說的突變式的發展,而且它的意義不僅是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儀這種「粗淺」的測序量層面的變化,更是深入到破譯基因密碼,獲得真正精準醫療的終極夢想,那時才是真正的「 one day」。很多人不理解終極夢想這個概念,再說的直白一點:之前說了人身上2.2萬個基因位於23對染色體內,每一個染色體都有主要的功能,比如15號染色體決定了你的性別。更niubee的是14號染色體里的TEP1基因,它製造的一種蛋白質,是端粒酶的一個組成部分。缺少端粒酶會導致衰老,也就是說找到所有端粒酶的組成基因,就會使對應細胞長生不老,進而實現所有機能的長生不老。 你的智力、環境、本能、疾病、壓力、個性、記憶、性別等等都有相應的基因開關。基因領域的每一個相關性、因果性突破都將帶來較大的增長,這就是華大基因領先於所有參與者的潛力,構建的商業邏輯。說了很多未來,我們回到現實,華大基因12.9億元的營收規模、1.8億的扣非利潤規模、1.5億元的研發投入規模,依然都是國內同行中最高的。 從估值上來講:艾德生物PS(市銷率)16倍,illuminaPS(市銷率)12.2倍,華大基因PS(市銷率)9.3倍,貝瑞基因PS(市銷率)7.9倍,達安基因PS(市銷率)7.1倍。如何你要配置基因賽道,現在(有自主測序儀、估值合適、龍頭地位)和未來(強大的基因大數據矩陣)均領先的華大基因,可以說是最值得觀察的標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