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2, 2013

當Big Pharma 對中藥有興趣時…


醫藥界聯名提案限外:質疑政府主導招標 北京新浪網 (2013-03-09 04:29) 政協會議開幕第二天,40余位醫藥界委員就聯合行業全部24家學會、協會,簽署了多項聯名提案。上述聯名提案稱,應該取消政府主導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歸還公立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權和定價權﹔同時,建議盡快完善藥品評價規則,不再設置原研藥質量層次,取消外資企業原研藥實施特殊定價政策,將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納入仿制藥的藥品進行競價。"一個創新的藥品從研發一直到拿到生產許可證,大約有7年時間,進入醫保大約有5年時間,很多藥企可能就死在路上。"全國人大代表、康乃爾董事長宋治平表示,這些創新藥進入醫保後又面臨招標問題,門檻太多,中標後各醫院面臨的收費也是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在這些方面給創新藥、民族藥一個更好的配套措施。
外資擴張 "新醫改這幾年,實際是中國醫藥企業的整合期。"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一位副會長坦言,眾多政策導致中小藥厂被兼並,提升了制藥工業集中度。但四年後的現狀是,有實力繼續發展的中國藥企,急需得到政策的庇佑和扶持──跨國藥企已把戰場擺到了家門口。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于明德介紹,2012年,雖然中國醫藥工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總額和出口交貨值都在增長,但漲幅卻在下降,與上一年度相比,銷售收入、實現利潤總額和出口交貨值的漲幅分別下降了8.65%2.84%9.67%。與此同時,外企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擴大,據全國人大代表、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通過他們對全國三級甲等醫院使用西藥的調研發現,跨國公司、合資企業生產的已經占到了70%。而且近十年間,全球15家最大的跨國醫藥集團都已進軍中國,並把研發中心搬到了這裡,在中國的科研支出年增幅達22.5%。跨國醫藥集團在中國的擴張,之前是通過對某個藥品品種的收購,現在則直接收購企業。在業態的發展上,之前對西藥感興趣,目前也已轉到了中藥方面。據了解,2012年中藥產值是4200億,占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28%,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醫藥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和一些代表委員均表示,中國是仿制藥大國,在走向原研過程中,本身需要扶持,如果政策扶持較弱,將來無法與跨國藥企競爭,中國的老百姓也衹能繼續吃國外的高價藥,中國醫療費用的支出將會成為中國重要的財政支出負擔。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集團董事長閆希軍建議,取消外資企業原研藥實施特殊定價政策,同時對國內醫藥產業建立和提高對質量、臨床療效的觀察、評價體系。張伯禮也表示,對跨國集團和"洋藥"的保護、傾斜政策應該終止,世界其他國家沒有那么長時間的保護期,應該把國內國外企業放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里。
政府角色 對於完成了藥品創新和仿制的醫藥企業來說,對他們制約最嚴重的則是招標采購程序,以及爭論中的"二次議價"。全國政協委員、東科集團董事長趙東科認為,普藥招標要實行改革,政府的一衹手在招標采購降低價格,一衹手卻在"推高"價格,如原研藥單獨定價、優質優價、醫院的采購托管等,都使得藥價偏高。而另一方面,價格偏低、存在質量風險的藥品醫院不敢用,沒有利潤空間的醫院不願用﹔藥價虛低轉而提高藥事服務價格,則成為病人看病貴的推手﹔利潤進一步壓榨導致藥企生存困難。在他看來,通過對藥價的調控,現在醫院、病人和藥企都站在了有關部門的對立面。因此,趙東科認為,日用量在5元以下的藥品省去招標采購的環節。這樣在招標采購中先撕開一個口,逐漸取消招標環節,讓醫院和藥企以市場方式談判。"招標方面,我個人認為從方向上就錯了。"全國人大代表、葵花藥業董事局主席關彥斌認為,目前醫藥招標采購基本上是以政府為導向,招標成了市場的二次准入,但是政府又不完全說了算,因為二次准入之後又面臨著二次議價。他認為,藥品生產企業和醫院是平等競爭的主體,可以公開議價。政府可以把這部分錢直接補給消費者,靠市場經濟來調節矛盾。"二次議價之所以形成,是政府在整個醫改中的角色定位。"全國人大代表、輔仁藥業集團董事長朱文臣認為,現在招投標本身就是政府搭建了平台,代表醫療機構去參投,但政府又要市場化運作,又要自身參與,政府代表著幾方與制藥企業進行博弈,這本身就很矛盾。"政府可以作為最大的資源配置者出現,但資源配置者出現的話,政府要把醫藥產品的提供者作為其中一方,而不是作為對立面。"朱文臣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