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輝李志文:台灣生技新藥業明年強弱更分明 精實新聞 2014-05-05 18:45:33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杏輝(1734)董事長李志文(如附圖)5日表示,國內生技產業目前都還處於做夢階段,但隨著很多公司三期臨床試驗的佳音傳出,將開始面臨下個階段如製造與銷售等經營策略的檢視,明年會進入強弱更分明的分野,五至十年後可能從目前的分割逐漸走向美國等已開發市場的整合。 杏輝是從學名藥及保健品起家,近年積極跨足特殊學名藥的研發製造有成,並發展新藥及專利物原料的保健品,其中投入超過十年的肉蓯蓉近年獲國際大廠青睞,應用於保健食品,大陸子公司開始進入轉虧為盈的收成期。另專注新藥研發的杏國生技,則與德國新藥公司Medigene結盟,除已有治療菜花的新藥去年11月在台上市外,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新藥Endo-TAG1也將擇機進入歐澳亞洲的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 針對國內生技業的發展,李志文表示,先前因美國生技股的修正,市場對台灣生技泡沫化的疑慮加深,其實台灣生技產業已形成聚落化,上市櫃加上準上市櫃的興櫃公司家數已逾百家,其中絕對會有好的公司,但難免也會有不如預期的,但還不至於全面負面。李志文指出,近期台灣生技業有不少好消息傳出,如有些新藥公司與國外合作夥伴的三期臨床試驗有佳音傳出,但下個階段就得面臨實際市場的考驗,如要怎麼賣?生產製造委託給誰等,經營者挑戰更為嚴酷,投資者也須更敏銳冷靜的分析個別公司的組織與產品結構,拿到藥證後的可能發展等。 他認為,台灣目前生技新藥產業多數還處於做夢階段,或許今年還沒到全面強弱分野的時間點,但隨產業面越來越多消息出來,有正面有負面,明年下半年的強弱分界會慢慢浮現。 李志文說,國際生技新藥產業都走向大者恆大,併購案頻傳,這與國內近年不少新藥公司分拆的趨勢相反,這可能是基於創業與籌資的考量,但長期而言,想獨立永續經營的公司恐怕很難靠單一產品支撐製造與行銷,未來五至十年上市櫃公司可能面臨整合與永續經營的考量。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BPIPO)與杏輝集團旗下的杏國此次也特別邀請現任慕尼黑生技園區(Munich Biotech Cluster , BIOM) 總經理、亦為Medigene共同創辦人的Horst Domdey赴台專題演講,他提及,德國在金融海嘯後欠缺生技新藥公司IPO管道,因此不少新藥公司完成臨床二期試驗後就對外授權,台灣目前生技產業資本市場活絡,有利於利用公眾市場籌資推動後續臨床試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