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大衝擊 尹衍樑生技投資傳奇的挫敗 2016/02/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97 期 作者:尚清林 市場對於浩鼎的解盲結果,媒體、專家、法人看法簡直是南轅北轍。但股價是現實的,2月22日,浩鼎開盤直接跳空跌停板613元,直至本刊截稿前,浩鼎市值已經快速蒸發了228億元了......。 浩鼎接下來會重演之前基亞崩跌的噩夢嗎?或許,投資人都該重修正確看待新藥類股的價值與價格的這一堂重要課題! 2月21日下午2點,讓不少生技股投資人心中懸著一塊大石頭的浩鼎乳癌新藥OBI-822解盲終於公布結果。結果並不如預期,但是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依然信心滿滿的一番談話,讓整個市場陷於片迷霧之中。他說,「解盲未過關,但成效超乎預期,是相當成功的臨床試驗。」也因此,包括媒體、專家、法人市場對於浩鼎的解盲結果看法,呈現南轅北轍的紛歧狀態。到底真相如何?股價其實是會說話的。2月22日上午9點,浩鼎開盤直接跳空跌停,股價直接下殺至613元,後面還有2萬多張的賣壓排隊等著要賣。在如此壓力之下,浩鼎於盤後極其慎重地召開了法說會,希望釐清投資大眾的疑惑。然而,市場依然不買帳;隔天,23日,浩鼎一樣不敵市場賣壓,送出第二根跌停板,股價狂瀉至552元,盤面高掛1萬4000張賣壓,讓這檔原本市值上千億元的股票,在短短2天就蒸發228億元市值。有了之前基亞事件的陰影,浩鼎解盲後的說明會上,吸引大批的法人、媒體與同業,現場被擠得水洩不通。法人們不斷地私下交換意見,他們研判即使不至於出現基亞連續20根跌停板的崩跌,在一根跌停板是10%的現在,「4至5根跌停板,恐怕還是免不了的......。」而讓人意外的是,這一家上櫃生技公司公布不如預期的臨床實驗報告,居然成為各大報紙的頭版,可見市場關切的程度。尤其,在新政府對生技政策的高度扶持下,台股才正要歡欣鼓舞迎接生技股光明前景之際,再加上有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潤泰集團的尹衍樑全力加持的浩鼎,很自然地集光環於一身,成為台灣新藥股的新指標。因此,對浩鼎懷抱期望的人不在少數;「浩鼎和過去的基亞不一樣,這次一定會過關。」在解盲前,市場上耳語不斷,有著名人加持的浩鼎,就在這樣高度的期待下,不僅是第一家被納入MSCI的台灣新藥公司,也一舉將股價推升至700元,成為第一檔市值超過千億元的生技熱門股。新藥公司的解盲在台灣資本市場,浩鼎並非首例,一四年7月基亞肝癌新藥PI-88解盲不如預期,出現20根跌停板的慘況,讓投資人記憶猶新。現在更具指標意義的浩鼎解盲未過,同樣也是無懸念的被打入跌停板,並拖累相關高價新藥股跟著遭殃。
籌碼動態有玄機 市場疑慮滿天飛「台灣投資人對於還處於燒錢階段的新藥股投資觀念,充滿著賭的成分,這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一位長期觀察台灣生技業的創投主管擔憂的表示。就拿浩鼎為例,先撇開解盲之後的市場評論,在此之前,市場多數投資人應該都知道解盲結果的發布,帶有一翻兩瞪眼的對賭性質;假若數字反映好,股價升天;一旦失敗,恐怕出現新藥股全面大回檔的慘況。 甚至,連法人機構台灣工銀在浩鼎解盲之前的評論,都預測解盲過關機率高,還預測過關後目標價上看882元以上,並會帶動生技類股持續走強。然而,如此重押過關當作評價標準與投資決策,似乎過於草率。因為市場早有先例,即使過關取得藥證,股價還不一定會漲,因此以解盲過關與否作為投資決策,絕非合適理性的投資判斷。以寶齡為例,一四年9月寶齡的拿百麟新藥,如外界預期順利拿到美國藥證。但這重大利多並未推升寶齡的股價,反而是寶齡股價下跌的開始。統計至今,寶齡已經由高點451元,修正至120元,跌幅高達73%。市場分析,這是因為在拿百麟新藥過關之後,投資人開始如實反映拿百麟新藥對寶齡獲利的貢獻度,當市場發現不如當初期待的高標準時,股價自然下跌。或許,解盲到底會不會過關,從籌碼動態隱約看出端倪。也因此,始終有人懷疑是不是存在特定勢力,利用浩鼎解盲作為炒股的時機?目前金管會也在關切是否有股價異常波動。根據CMoney財經資深分析師陳唯泰針對浩鼎籌碼提出的質疑指出,市場關注的浩鼎借券張數,為什麼會到解盲前夕居然多達7219張?其次,統計從1月開始到解盲之前的2月19日,賣出的借券張數有3586張,占比竟高達借券數的一半,如果浩鼎的新藥後市真那麼看好,以外資為主的借券者,為何要大量借券看空?還是,解盲不如預期的結果早在某些人的預料之中?再觀察浩鼎籌碼,從內部人持股狀態,同樣發現到隨著股價一路的攀升,公司內部人持股卻是一路降低水位。這也讓人好奇,如果這顆藥真如各界重量級人士所背書說的那麼成功,就應該信心堅定持股,為什麼反而出現逢高一路調節的現象?這樣籌碼的流動背後,自是難免讓市場懷疑,也讓主管機關介入調查,看其中是否有什麼不法情事發生。
生技股依然當道 投資心態應調整 浩鼎之所以享有上千億市值的原因,一些法人分析指出,主要是假設OBI-822這顆新藥包含針對四種乳癌的適應症,稱得上是所有的乳癌都有療效的「神藥」,但經過這次解盲臨床實驗後,才發現只是針對某特定一部分患者較有機會。一位台大病理學科教授也對此提出看法,他認為,如果是一般疾病,會有一個相對明顯清楚的發病輪廓,所以只要對核心的發病過程進行調控,就會達到可預期的結果。但癌症卻不同,因為它是基因突變的結果。每個病人的癌症基因突變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個癌症的內部,不同的細胞,就有可能帶有不一樣的突變基因。所以,要研發一顆通用的癌症的治療新藥,當然是非常非常的困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意味著浩鼎的這顆新藥,並非當初所稱的可以一藥百治,而是只限於某特定族群。法人直言,當藥的適用療效規模變小,整體市值免不了要打折,因此資本市場給予無情的調降評等。此外,對於浩鼎宣稱要加速進行三期實驗的決定,外界也有不同聲音。生技業者強調,FDA之所以要用一期,二期,三期這種程序規範流程,除了安全性考量外,也考慮三期還要花費更多資金。如果二期的數據真的不盡理想,就應該提早放棄,不必再浪費社會資源及股東的錢,繼續拚三期實驗了。因為依過往經驗,這種情況起死回生的機會幾乎趨近於零。一位法人提到,解盲結果的各自解讀,說穿了只是安慰市場鼓譟的情緒,生技產業一切問題癥結還是在於股價的高低。從CMoney解盲前的統計,台股上市櫃企業中,股價超過300元以上的公司多達22家,其中生技股就占了6家,比重約3成;但台股總市值為24兆元,生技股約為1兆元左右,占比僅4%左右,但彷彿成為台股高價製造機。從懸殊性的占比,不難發現生技股的確有高估的現象;或許,在經歷浩鼎解盲結果洗禮之後,可以讓投資市場有一個重新沉澱的機會,也讓股價回歸合理的價位。還記得去年11月間,在中裕IPO的火熱現場上,身為大股東的尹衍樑信心滿滿的表示,「生技產業前景很好,現在尚未到收割的時候,好時光才剛剛開始...。」但尹衍樑沒想到,不到半年的一次解盲失敗,竟然讓尹衍樑的生技不敗投資傳奇,有了難得的一次挫敗經驗;顯然,在生技產業的這堂投資課,包括大老闆與多數投資人,該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