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活檢:僅憑一管血檢癌症 北京新浪網 (2016-03-21 00:40)陸琨倩 未來,癌症檢驗或許不再需要手術活檢或穿刺活檢了,一種名為液體活檢的新血液檢測方法正在改變癌症的診斷和治療,這項技術,被麻省理工科技雜誌評為2015年十大突破之一。開發液體活檢技術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判斷這個市場未來有400億美元的潛力也毫不誇張,「人的體內有2.5萬個基因,很多癌症都會出現突變,對基因的了解便是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
來自沸騰方便麵的靈感 人的身體有數以億計的細胞,細胞死後,便會將DNA釋放到血液中。從這些遊離在血液間的細胞DNA中發現癌症的突變,從而斷定癌症及嚴重程度,這種新的技術方法,被稱為液體活檢。盧煜明是無創產前篩查技術的首創者,早在1997年,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孕婦血漿中存在遊離的胎兒DNA,也正是這項研究產生了更加安全、簡單的唐氏綜合征檢測方法。盧煜明說,他是從沸騰的方便麵中找到靈感的,試著將血漿煮沸后,發現浮遊在細胞外的嬰兒DNA,「從前產檢用的是穿刺。這種方式,每做200次就有一個嬰兒因此流產,我當時一直試圖從孕婦的血細胞中找出嬰兒的細胞,但做了8年都沒有成功,回到香港之前數星期,煮方便麵時受到啟發,無意中發現了浮遊在細胞外的DNA」。尋找到血液外浮遊的DNA,並對此判斷是一項新的技術革新,它不光可以在孕婦身上找到嬰兒的DNA,還可以從這些血液里找到癌細胞凋零后的DNA,如果能找到這些DNA,便能判斷這個人是否患有癌症,通過濃度,還能判斷癌症的輕重。盧煜明說,目前,這種方法已經可以應用在肝癌、乳癌、大腸癌、肺癌、鼻咽癌、纖維癌等,「現在能檢測出來的癌症數量應該已經超過10個了」。
癌症檢測的下一階段 這些變革意味著,過去以手術活檢或者微創穿刺檢驗癌症的方式將會步入另一個階段。「畢竟過去的介入檢測是有一定風險的,比如可能會讓其他部位感染,而使用新的方法很方便」,盧煜明介紹,比如在靶向突變用藥的時候,可以快速判斷治療是否有效,追蹤腫瘤的發展而調節治療方案,「對進行過器官移植的病患,通過監測,如果血液中器官捐贈者DNA指標增高,出現排斥的可能性就更高,再比如說遇到車禍的病患,斷骨后,通過監測,某項DNA指標越高,他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盧煜明以肺癌舉例,「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患有一半會出現EGFR突變,現在有一款葯控制病情的成功率高達90%,但這款葯的價格很貴,一個月需要1萬~2萬元,以前只能先試藥再看情況,但現在便可以做液體活檢,如果有這個基因突變,再用藥,成功率便更高了。」這種新技術,不光可以用在癌症病人的檢測上,還可以作為體檢項目檢查人體的健康度,「在檢測血液裏面,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器官的DNA的百分比,比如肝細胞20%、血細胞60%,通過了解正常健康人群的比例情況,就可以判定這個人健康與否,從而及早了解發現病情」,盧煜明向記者介紹。如果沒有這種檢測,我們可能只有等看到癥狀之後,才能作出判斷。以亞洲人常見的鼻咽癌為例,盧煜明舉例道,大約有75%的病患發現的時候已是三、四期,他們大部分是發現頸部有淋巴核才到醫院做檢查。這些病患只有50%~60%經過治療可以長期存活,但如果能及早在一期發現,長期存活率可以達到95%。液體活檢可以從檢測一種病毒的DNA是否存在於血漿內判斷這個人是否患有鼻咽癌。現在盧煜明在香港正發起一個鼻咽癌測試,計劃覆蓋2萬名40歲~60歲的香港市民,詳細了解這項測試的準確性。
市場爆發還要過幾道坎?液體活檢的市場有多大?測序巨頭Illumina的CEO Jay Flatley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這樣表示,液體活檢的市場規模至少達400億美元。他認為,這項技術可能是癌症診斷領域最激動人心的突破。目前已經實現商業化的無創產前篩查,運用的技術與液體活檢相似,才開發了幾年,市場已經開始爆發。國信證券一份調研報告認為,2015年這個市場的規模已為10億元左右,當前市場滲透率僅在7%左右。因此未來2~3年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盧煜明認為液體活檢癌症的市場空間要比無創產前篩查大得多,「人的體內有2.5萬個基因,很多癌症都會出現突變,對基因的了解便是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在盧煜明看來,預測液體活檢有400億美元市場規模並沒有誇張,「無創產前篩查產品2011年推出市場,現在已經有90%的國家在用,很多公司都看到了成功,所以很多公司都認為現在這個技術大有可為」。未來要實現爆發,這項技術目前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價格。盧煜明表示,目前基因檢測中,看全基因圖譜收費都比較貴,所以現在市場上有的公司會找幾十個基因看,但這種方法不能看到全部基因,有一定漏洞,現在的建議是先看全基因圖譜,發現哪裡有突變,第二次檢測再指定某幾個基因看,這樣費用便能降下來。不過,未來要將費用真正降下來,還是需要測序技術的進步,「現在基因檢測領域的技術百花齊放,相信降低成本也是未來的趨勢。」目前擁有相關的檢測技術,達安基因大眾基因產品的一位產品負責人陳英傑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tDNA的水平有非常大的個體差異,而且很難檢測,在疾病初期,腫瘤體積還較小時尤其明顯。因此現在這項技術還不適合作為腫瘤早期篩查,而主要用於癌症治療期及康復期對治療效果的監測和是否發生轉移的參考,市場價格在1萬元至幾萬不等,主要會用於乳癌、肺癌、腺癌,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目前還不是正式的臨床項目。陳英傑表示,這種新技術目前還需要完善,比如說,由於測試的內容是人體血液中的遊離腫瘤DNA,而從病灶釋放到血液中的DNA在不同的階段和時間會有很大差異,二是ctDNA的半衰期只有兩個小時,所以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DNA檢出量也會有較大差異,「有時候,抽取10毫升的血液,只能檢測幾個DNA分子,有時候完全看不到,這意味著,需要在不同時間段多次檢測才會產生一次有效捕捉。現在的研究方向還在如何確保檢測的靈敏性和穩定性上。」「與傳統的組織活檢技術相比,液體活檢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腫瘤的特徵。而且在一段時間之後重複進行無創性的液體活檢還可以了解抗癌治療是否起效,或者腫瘤是否出現耐藥性等多種信息。這對於治療期病人的意義是重大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