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2, 2016

中國醫藥典籍: 醫宗金鑒/ 小兒葯證直訣/ 千金方/ 肘後方/ 傷寒雜病論/ 法醫鑒定學/ 本草綱目/ 黃帝內經

十大中醫之祖 孫凱麗 北京時間: 2016-06-20 14:11:39

1、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是中國宗族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現存《黃帝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2、脈學倡導者——扁鵲 扁鵲,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司馬遷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扁鵲"是切脈治病的創始人"。張仲景讚賞不絕地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可以說,扁鵲奠定了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 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

3、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華佗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範圍。"五禽之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動作是模仿虎撲動前肢、鹿伸轉頭頸、熊伏 倒站起、猿腳尖縱跳、鳥展翅飛翔等。

4、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他自小好學深思,"博通群書,潛樂道術。"東漢末年,連年混戰,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後來,張仲景成為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相傳張仲景五十歲左右,曾在長沙做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專為百姓治病。為紀念張仲景,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張仲景收集了大量資料,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又名《傷寒卒病論》),對中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5、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葛洪治學嚴謹,幾十年如一日,自經史百家到短雜文章,共讀了近萬卷。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採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著有《肘後方》,書中記載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書中收錄的方葯大部分行之有效,採藥容易,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後隨行,即使在缺醫少葯的山村、旅途,也可隨時用來救急。

6、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輝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歷代名醫圖贊》稱道:"唐孫真人,方葯絕倫,扶危拯弱,應效如神"。 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內容極為豐富。特別是書中首創"復方"。《傷寒論》的體例是一病一方,而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發展為一病多方,還靈活變通了張仲景的"經方"。有時兩三個經方合成一個"復方",以增強治療效果;有時一個經方分成幾個單方,以分別治療某種疾病。 《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此書共三十卷,其中收錄了唐代以前本草書中所未有的藥物,補充了很多方劑和治療方法。這兩部書,合稱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醫藥資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

7、兒科之祖——錢乙 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錢乙在實踐中認識到小兒生理特點:"臟腑柔弱"、"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其病理特徵:"易虛易產,易寒易熱"。在診斷上,他主張從面部和眼部診察小兒的五臟疾病。在處方用藥方面,力戒妄攻、誤下與峻補,主張"柔潤"的原則。著有《小兒葯證直訣》共三卷,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四庫全書目錄提要》稱錢乙的書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錢乙亦被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8、法醫之祖一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陽(今福建南平)人,宋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 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西方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

9、葯聖——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歷經27年,著成《本草綱目》,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葯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

10、《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 吳謙,字文吉,清朝安徽翕欠縣人。吳謙是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曾任太醫院右院判。作為御醫,吳謙經常隨侍於皇帝身邊。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吳謙、陳止敬等御醫"敬謹調理,甚屬勤勞,……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癒了。吳謙等因而受到了嘉獎。在為宮廷服務期間,吳謙多次受到這樣的恩賞。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詔令編纂《醫宗金鑒》,命吳謙、劉裕鐸為總修官。《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它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又最簡要的一種。作為總修官,吳謙為《醫宗金鑒》的成書做出了重要貢獻。 資料來源:阿波羅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凱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