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 強凌弱 2017-05-14◎世界衛生組織每年五月召開的大會,台灣能否參與,近日又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但在世衛大會之前,許多重要議案已透過會前會做出決議。以石綿貿易的管制爭議為例,五月上旬召開「第八次公約會議」,會員國代表對於石綿是否列入「鹿特丹公約」表列物質進行討論。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國際NGO積極動員,罹病者代表並爭取到會內發言的機會。 然而,會議落幕,石綿仍被排除在貿易管制範圍之外,再度揭露著強勢國家的產業利益,凌駕於弱勢國家人民健康考量之上的政治現實。 石綿是一級致癌物質。國際勞工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禁採禁用, 全球已有超過五十五個國家,包括歐盟國家、英國、紐澳、日本、南韓,立法全面禁用石綿 。然而在金磚國家(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石綿消耗量不減反增。亞洲國家尤其是全球石綿開採量與消耗量最高的區域,是石綿疾病的重災區。 加拿大在二○一二年封礦前,曾是全球石綿原料的主要輸出國,石綿貿易為加國帶來龐大國庫收入,因此,當法國在一九九六年宣布禁止石綿進口時,加國隨即以違反自由貿易,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抗告。WTO爭端解決委員會於二 ○○○年九月做出決議,認定法國有權以保護國民健康為由,禁止石綿貿易。 在WTO石綿貿易爭議進行的同時,一九九八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鹿特丹公約」,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公開揭露其出口產品的危害資訊,包括健康危害、標示要求、使用說明、環境衝擊等。在充分的資訊揭露之後,出口國尚需取得進口國同意,才能輸入產品。此公約旨在保障安全衛生管理能力較不足的國家,免於在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輸入危害物質,導致民眾傷亡或環境破壞。 「鹿特丹公約」有一五七個簽署國,表列危害物質近三十種,但對於石綿是否列入,一直爭議不斷。加拿大、俄羅斯與中國等石綿出口國一向持反對立場,加拿大在停產後不再反對,原本持反對態度的非洲國家也改變立場,但在聯合國握有否決權的俄羅斯,仍聯合其他國家,成功擋下國際壓力,讓石綿貿易不受國際公約規範。 從石綿貿易獲利的國家、產業與貿易商,主張石綿的危害可被控制、主張貧窮國家的貧窮民眾亟需便宜且耐用的石綿建材、辯稱替代材質的價格昂貴且未必會比白石綿更安全,但這些主張,其實是既得利益者藉著弱勢者的無知與別無選擇,正當化其無良貿易的藉口。 從石綿貿易,即可看見國際衛生事務的政治性。台灣在積極爭取國際空間的同時,應深化國際衛生事務的知識,並培育國際衛生專業人才與非政府組織,以做為實質參與國際衛生事務的重要介面。 (作者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