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應用於智慧醫療的創新案例 DIGITIMES企劃2017-05-15 AR/VR也能應用在醫療手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就有實際案例,醫生透過VR虛擬成像,在手術前先跟病患做溝通。又或是在醫生培訓階段,透過VR模擬,搭配生理結構、血管的3D重組模型,讓實習醫生預習做手術練習。還有哪些是AR/VR應用在智慧醫療的案例?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教授暨研究發展處副研發長黃乙白指出,像是醫學美容,客戶在進行隆乳或抽脂等手術前,能體驗預期效果。又或是搭配腦波偵測的醫療神經復健,美國新創公司Neurotrack Technologies就致力開發做非侵入式AR/VR檢測工具,提早3~6年預測病患是否有阿茲海默症。除了預防醫學或術前應用,在術後復健或是醫療訓練,也能看到AR/VR身影。例如醫學院學生透過穿戴觸覺感應手套,做開刀程序模擬規劃。又或是虛擬實境技術用在病患復健,透過手部連續被動運動復健系統,訓練手搖速度增減,藉由回饋控制來觀察腦波的波動變化,追蹤病患肌肉復健程度。所以說,AR/VR在智慧醫療的創新,可說是連結視覺與大腦的前瞻研究。不過目前AR/VR的硬體設備、影像效果還是有侷限。尤其當眼睛跟大腦認為是看到真實動態影像時,身體卻仍處靜態,這時大腦半規管便感到錯亂,就會產生所謂Motion Sickness暈眩感。因此AR/VR目前要深入應用到醫療領域,還是存在挑戰。黃乙白解釋,目前頭戴式顯示器(HMD)為了視角成像大,體積自然難縮小、設備偏重。顯示器螢幕跟體積縮減如何達到兩全,目前業界有一些嘗試方案:1. Reflective Waveguide (例如Google Glass、Lumus,對位精準才能看到影像,AR角度達55度)。2.Freeform Combiner(前端利用自由型曲面,但製作相對困難,體積也無法做到太小)。3.Hologram Waveguide(Hololens包含互動系統,有三個Hologram反射片。不過會產生光暈,有漏光無法達到沉浸式效果)。4.Contact lens (Innovega隱形眼鏡,把透鏡系統做成隱形眼鏡,中間部分是凸透鏡,光影聚焦在顯示螢幕上,剛好可看到一個放大的顯示影像)。除了顯示器尺寸跟視覺角度之外,黃乙白還提到另一技術應用挑戰是AC-Mismatch,也就是當使用者戴上VR頭盔後,觀看立體影像時,光角與視差因子的誤差引發暈眩感。例如當虛擬成像是距離眼睛一公尺,而另一實體距離為5公尺,當眼睛聚焦在實體上,虛擬成像就會產生模糊。為了在虛實影像的疊合上做到更精準,黃乙白提到目前業界幾個相關創新應用案例。包含Magic leap的Multiple Projection System、Time-multiplexing 、Dual Layer Light Field Stereoscope、Light Field Super Near Eye Display等。所以回歸到討論AR/VR在醫療應用,黃乙白說目前還仍是純AR或純VR的導入。以VR為例,VR被用來偵測視網膜病變。病患戴上VR測試腦波變化,經由觀察腦視神經的反應。當訊號有減弱或不見,就意味視網膜可能有病變。同時可用來偵測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不可逆的眼疾問題,透過即早發現來降低發病風險。所以若VR相關光學、成像技術更加進步,診斷型的VR設備就能朝微小化、家用型發展。一旦AR/VR穿戴式設備成本降低,像是偵測慢性疾病,或是居家復健等,就能快速在家中做簡易量測,並配合穿戴聯網功能,將各項生理數據上傳到雲端。如此一來,可望達成居家智慧醫療機制,為個人及遠距醫療邁向下個里程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