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3, 2018

全球醫療支出 如何 減少540億美元: 加速 生物學名藥 上市 !


十年省540億美元!生物類似藥先要過四關 原創: 廖聯明 黃靜醫藥經濟報 近年來,各國醫療成本都在持續增加,特別是抗癌藥的費用更是突飛猛漲,促使各國有關方面都在尋找控制醫療成本的新戰略。在過去二十多年裡上市的抗癌新藥,有很大一部分是生物製劑,其價格的增長速度更快,因此當務之急是控制生物製劑的價格。開發生物類似藥是其中最有效的辦法。蘭德公司(RAND)最近的一項分析估計,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可能會使全球2017-2026年的醫療支出減少540億美元。
四大挑戰
認知挑戰 截至2017年,FDA已批准9種生物類似藥上市,包括filgrastim-sndz(仿製安進公司的Neupogen)。今年以來,FDA又批准了法依泊汀(Procrit)與培非格司亭(Neulasta)的生物類似藥。 然而,要讓醫生和患者接受生物類似藥,仍存在一些挑戰,因為供應商、保險機構和患者對生物類似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待提高。生物類似藥獲得上市批准的主要條件是臨床前研究。臨床醫生對這些產品有效性的認識只能根據臨床前藥理學資料,而不是大型隨機臨床試驗。此外,目前關於生物類似藥的應用指南和報銷政策等方面,仍存在很多混淆和不確定性。為了向臨床醫生提供生物類似藥的指導,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最近發佈了一份聲明,對生物類似藥的命名規則、說明書、安全性和有效性、互換性等內容進行了說明。該聲明強調對臨床醫生和患者進行相應教育的必要性,以建立他們對生物類似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心,提高使用率。
生產挑戰 治療性蛋白質包括細胞因數(例如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和單克隆抗體(例如貝伐珠單抗),它們是通過細胞表達的,而不是化學合成。 生產生物類似藥首先需選擇特殊的細胞系,用於轉入基因和載體,產生目的蛋白質。生物類似藥必須具有與參比製劑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但由於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糖基化或製劑工藝不同(例如,使用不同的賦形劑),使得兩者可能存在小的差異。藥廠需要提供足夠的資料證明這些差異不會影響臨床療效。 蛋白質的折疊方式和結構的微小差異理論上可能使其藥理作用和免疫原性發生改變。因此從本質上講,要生產出與參比製劑相同或完全等效的蛋白質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即使是使用相同細胞系生產的不同批次的同一參比製劑,其功效也可能有微小的差異。 因此,審評機構要評估生物類似藥和參比製劑在每一生產步驟上的差異,以確定這些差異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潛在影響。臨床前研究通常包括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分析研究,蛋白質在動物模型中的活性和毒性評估,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免疫原性研究,結合力、交叉反應性、免疫原性和補體結合反應以及在各種條件下的穩定性。必要的話,會要求藥廠進行臨床研究。
審評挑戰 生物類似藥的審評制度與仿製藥或生物製劑的原研藥不同。在生物製劑的原研藥上市審評過程中,雖然分子結構鑒定和臨床前資料十分重要,但支援它們上市的主要資料來自臨床試驗。相比之下,生物類似藥的審評更側重於分子結構鑒定和臨床前研究。FDA要把握生物類似藥的任何不確定性。審查每一個生產步驟,並對整體證據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消除生物類似藥和原研產品之間任何有關共同點上的不確定性。如果存在不確定性,則需進行兩者的臨床劑量範圍、功效和安全性比較研究。生物類似藥的上市批准申請無需包括適應症的重複試驗,並且獲得批准的生物類似藥的藥品說明書內容可能與其參比製劑相同。這是推動生物類似藥發展的一大動力。
原研藥阻擊 目前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批准了40種生物類似藥,其中15種用於抗腫瘤(見表3)。但獲批上市的生物類似藥不一定能實現商業化,因為原品牌藥廠家經常利用專利侵權訴訟延遲生物類似藥的市場推廣。另一種拖延戰術是拒絕向開發生物類似藥公司出售原品牌藥,使得它們沒有足夠的對照藥品進行臨床比較試驗,但原品牌藥廠家的這種做法可能很快就會被立法限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