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9, 2011

台灣五年五百億能買到頂尖大學嗎? 但只見畢業生更難找工作與下降薪資

社論-要打造頂尖大學 也要頂尖績效

2011-05-09 中國時報   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發表〈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在學術界引發廣泛討論,由於今年度新竹以南大學經費全遭刪減,台大則包辦三成,讓中南部大學校長發出高教資源全面傾斜之嘆。有限的教育資源到底該重點支持還是雨露均霑?拿到五年五百億計畫經費補助的大學,到底把錢用在何處? 對多數民眾而言,可能完全搞不懂這些大學吵些什麼?更不了解「五百億」這麼大的數字,還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嗎?更嚴重的是,很多民眾可能會想,大學吵不完,為什麼不把五百億預算放到其他部門去?在自家門前多立盞路燈,可能都更實惠些。 但是,國家資源配置不能這麼簡單視之。這樣想,台灣大學眾多,每年廿萬以上的大學生,還不計入博碩士,這些年輕人合理來說,都將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領頭羊,好的大學能提供優良充沛的學習環境和資源,讓未來的種子成長得更茁壯,成為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就算每年廿多萬大學生未必人人是狀元,但只要躋身「頂尖大學」,這些年輕人出校門之後,都能拜校譽之賜,享有相對更受青睬的優勢。從這個角度看,五年五百億就和多數家庭相關了。   然而,不要以為五百億數字非常大,中國大陸近幾年同樣拚了命打造頂尖大學,《文茜世界周報》專訪南京大學,他們就說,中央和省政府對南京大學補助一百卅億台幣左右,專供校方重金網羅傑出人才,這個數字不多不少,差不多就是台大拿到的三成,但別忘了,五百億是五年計畫,南京大學的經費則是一年就這麼多! 台灣有一百六十所大學,如果每所大學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重點培植的亮點,得要廿多兆預算,足足超過十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總額,不必討論就知道這是天方夜譚。可想而知,大陸重點大學可以用三到五倍,甚至加一個零的十倍薪資挖角,從工研院到台大、政大等優秀教授,甚至海外人才在接到兩岸同時招手時,台灣的吸引力遠不及對岸。但是,五年五百億真的不夠嗎?當年,在香港三顧茅廬,重金挖角到香港科技大學的朱經武,兩三年就將科技大學打造成頂尖大學,二○○四年,香港科技大學已經進入全球工科排名前廿五;二○○六年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評比,全球二百最佳大學排名中,名列第五十八;英國金融時報的EMBA排行中,香港科技大學一竄就到了全球第二! 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只靠充足經費嗎?朱經武直言,「錢只是其中一項,更重要是人。」這所大學的教研隊伍來自全球廿五個國家,百分之七十五來自北美一流研究型學府,除了七千五百多名香港學生外,還有一千五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反觀台灣,李遠哲當年受李登輝總統禮遇延聘返台,卻陷入藍綠之爭;翁啟惠在李遠哲號召下返台,絲毫不碰政治,但他最有心為台灣建立的生技研究和產業,進展有限,更甭提馬政府上任後特別請回來的生技大師張有德,依舊苦苦地等著,不知當初允諾他的台灣生技公司何時才有影? 朱經武是我們中研院的院士,朱經武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年,朱經武接受陳文茜專訪時曾說,在他看來,台灣五年五百億是夠的,就看資源如何擺置。他不這麼介意所謂的頂尖大學排名,但是,卻務實地看待排名需要的各種標準或論文評鑑。香港科技大學由此對教研隊伍建立一套嚴格的審核機制。 以他山之石看台灣,五年五百億的計畫立意完全是正確的,重點是:既要打造頂尖大學,就不可能雨露均霑,因此,必須有一套公平而嚴格的標準,台大能拿到三成經費並不為過,值得討論的是:拿到三成經費的台大聘請了多少優秀教研隊伍?為學生創造多少充足的研究和學習環境?所謂的「環境」不是蓋大樓、修整教授研究室而已;更甭提讓彭明輝教授痛心疾首的台清交都在和地方政府爭搶地!    競爭本來就是激烈而殘酷的,但是,如果為了讓所有大學都受到照顧而心理平衡,其結果就是讓台灣距離打造頂尖大學之夢愈來愈遠。不論是政府或者學術界,應該更深刻地想想:要三、五所頂尖大學?還是大家同步退出全球百大排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