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 2012

重研發不是不對 而是產出效益極少 !

生醫資源重研發 阻礙市場化    2012-07-02 00:54 旺報 【記者李蜚鴻/專題報導】 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董事長的生策會日前發出新聞稿重炮抨擊,現階段台灣在生技醫療產業資源比例分配出現頭重、身瘦、腳輕的情況,第一棒研發即占70%、第二棒約9%、最後銜接至市場端的不過5%,政府在資源預算比例分配上應改善頭重身瘦腳輕的情況。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行政院科技會報上周主辦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系列論壇,由環境面、體制面、資源面、法規面探討,舉辦四場研討會,邀請國科會、農委會、技術處以及學研單位共同與會。與會生技業者討論國際現況、資源分配、台灣優劣勢,擔憂台灣政策定位不明,防弊多於興利,人才培育等議題。
太重研發 輕忽市場  生技中心鄭建新副執行長指出,我國生命科技領域投資分布於第一棒研發即占70%、第二棒約9%、最後銜接至市場端的不過5%,因此建議資源配置應做適度調整,增加在轉譯研究及臨床試驗之資源投入,以利更多技術可以順利進入市場。由於王金平是生策會的創會會長及董事長,這番說法顯示台灣在生命科技領域的資分配已引起不滿,各界對中研院在研發端占太大比重的經費表示質疑,也阻礙了進入市場化的發展,因此很可能會修正。與會專家建議改善其頭重身瘦腳輕的情況,應擴大產業規模、鼓勵學生新創,讓好的技術有足夠的資源走出實驗室,擴大產業能量,進入市場,才是雙贏辦法。生策會董事長、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面對各國積極在生技業投入資源,在全球布局,台灣生技業面臨關鍵時刻,為促進台灣生技醫療發展,科學法規、產學合作等方面,都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生醫產值 成效不佳  生策會指出,政府倡議發展生醫產業20年,推出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兩兆雙星、生技鑽石起飛行動方案等重大政策,但至今台灣生醫產值佔全球不到1%,年總產值僅新台幣2100億元,成長率平均7%,落後躋身全球10大的韓國、奠定研發及製造基地的新加坡與每年成長20%的中國大陸。生策會還指出,目前政府發展生技產業體制規畫,各部會、法人,在產業鏈中原本有清楚的規畫與階段性任務,銜接上游研發成果,進行第二棒前臨床再交由企業,從產業端讓研究成果順利入市場。但目前法人機構因組織運作績效及資源考量彼此競逐,業務重心也逐漸跨足研發,定位與任務分界逐漸模糊,無法集中火力。專家指出應避免目前組織疊床架屋,導致資源浪費,建議應重新考量組織功能進行規畫。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認為,政府提出的政策很高,但執行的層次卻很低,例如工業局執行生物科技有關的是下轄的民生化工組──食品醫學科,明顯層級不足,無法反映產業重要性。李鍾熙指出,國內法人分散,不太能夠達成臨界規模,應該有一個更高的整合層級;至於在部會部分應該有良好的介面來扮演跨部會溝通的角色。
培養生醫人才 加重實務   台灣生醫學門畢業生年約5000多人,但多選擇升學,博士畢業生也有六成持續投入研究,業界擔憂少有學生進入產業發揮,有關專利、法律、國際銷售人才出現斷層現象,義守大學蕭介夫校長、杏輝蘇慕寰研發長建議,應建立生技醫療產業人才資料庫,包含生技研發、生技技術服務、生技產業經營、國際行銷等項目,如此可作為推動產業合作,規畫人才培育及產業發展之參考。合一生技總經理柯逢年表示,學校研究講究完整、深入,與產業講究速度與法規需求不同,使得高級人才難以留在業界。未來在生醫人才培養上,如能加重實務的比重,特別是對有意往產業發展的學生,經由高等教育分流,經產學合作方式,以業界題目作為研究論文主軸,再配合適當機制,導引畢業生進入產業從事博士後研究,一定能培育出生醫產業所需高級人才,為業界所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