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來/朱敬一:把open data…當鳳梨酥【經濟日報╱記者 鐘惠玲、謝佳雯】 2013.09.17 02:34 am 「有錢難買早知道」,投資人耳熟能詳;企業經營更是如此,期望預見趨勢,掌握未來,抓住商機。然而,資訊科技的發展,縮短了世界的無形距離,「未來」的變化又快又大,更難預測,卻也更加珍貴。為此,本報推出「遇見未來」專區,透過專家觀察、技術應用、企業動向及政策變化,提示「未來的可能性」,期能激起創新的靈感、光點、方向及視野,共同掌握「未來商機」。談到未來趨勢,我有些狂想的點子。首先,台灣可以妥善運用開放資料(open data)趨勢來臨,創造機會,特別是在不妨礙隱私權的情況下,運用公用資料,如防災、地籍、戶政、人體健康等資料,匿名加值應用。 這就好像賣鳳梨與賣鳳梨酥的差別,光賣鳳梨可能賺不了太多錢,但賣鳳梨酥就變得不一樣,而原始的資料就如同鳳梨,經過加值後變成鳳梨酥,更有價值。例如台灣健保採強制全民納保,又是單一保險人制度,這點很多先進國家都尚未做到,全台2,300萬人的完整資料,而且已累積15年,何等寶貴。現在大家在談巨量資料(Big Data),我想不出有比這更完整的健康類巨量資料。又比如藥物實驗很花錢,但如果有相關的健康資料庫,預先規劃篩選,可節省不少金錢,這是台灣很大的機會。不過這構想要推行並不容易,想利用健康巨量資料進行研究,還要考慮台灣的個資法規。發動一場蘭花的品種戰爭。全球蝴蝶蘭的原生種約有九成來自台灣,但輸出歐美等地後,有蠻多被國外複製,這就形同智財流失。台灣的蘭農很厲害,往往看一株蘭花,就可以大概知道它的爸爸、媽媽是誰,其實我們應可想辦法結合專利知識,主張品種權,在基因族譜上追溯蘭花好幾代之前的淵源,並登記品種,來打贏這場品種戰爭。如果可證明品種淵源,還要想後續能創造何種機會,採取什麼法律行動,也就是讓對方抄襲,但律師就等在門口,好一舉殲滅敵人。倘若能有這種戰爭發生,業界會產生重大改變。第三個是創新創業,台灣每年平均得到220面全球三大發明獎的獎牌,可是由此創業者少,通常只是讓得獎者的履歷可多列一項紀錄,相當可惜。台灣一年可以拿220面發明獎牌,我們不缺創新的點子,但卻難以商業化。所以我們請矽谷的業界師資來教課,希望透過洗禮與修正,能讓參與者原本粗糙的概念更為成熟,經過提點後慢慢上軌道。同時,政府也給予創業金補助、替代役或標準廠房、晶片設計服務等輔助,希望讓有新點子又可能發展為新產業者冒出頭來。最後,我還有一個點子,即將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規畫轉變為資通訊未來服務的試驗場,這是源自於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構想。若想發展遠距照護服務,可將該測試地點參與人員的健康狀況資料回傳,經醫護人員判讀,在何種心跳、血壓、血糖等健康資料變動情況下,需要的服務分別是電話連線、派員前往關心,或幫忙叫計程車、救護車等。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領先中國大陸,這「優勢」是別人搶不走,一旦依此為基礎開發出相關的照護服務模式,等於是穩賺,華人老年服務業實在是個好商機。
做,就對了 快,就對了 如果談願景與未來,在實現的過程中一定都會遭遇挫折,必須尋求解決之道,像是台灣的環評制度就有檢討的必要,有限合夥法令也應加速立法;而如果認為健康資料就是完全不能碰,那還要怎麼談巨量資料應用發展?同時,若要鼓勵創新創業,最終仍需要創投基金加入,這時我們的創業環境更要活起來,必須引進有限合夥法的概念。老實說,從目前氛圍來看,台灣競爭力正在衰退,這指的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概念。當別人前進三公里,你卻只前進一公里,就是等於退步。身處在全球化時代,不進則退。以前或許做對了就會成功,現在不但要做對,還要做快才行。台灣需要改變,我們的經濟能力在全球算中上,法規要求卻接近全球最嚴格。我們的環評制度或許到了該檢討的地步,放眼各地,很少有環評採否決制的方式。我當然注重環保,不是唯開發派,但如果要發展就得付出可能代價,並對子孫負責。台灣如果要往前走,勢必就得有些妥協。【2013/09/17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