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明只有千分之三商品化?2015年08月03日04:10胡清暉/台北報導政府一直希望把台灣打造成創新發明王國,然而,近年來台灣參加國際發明展陸續傳出許多爭議,包括得獎作品實際產品化的比率偏低、出國報名團費偏高、中小學生及家長砸錢請補習班製作作品,甚至部分國際發明展的水準遭質疑,得獎過於浮濫。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祕書長吳智堯指出,曾有數據顯示,台灣專利數量只有千分之三能夠商品化,遠低於國外的1%,儘管數據可能被低估,但也凸顯台灣的發明或專利,後續進行商品化的比例確實偏低。吳智堯分析,台灣經常參加的大大小小國際發明展約有20個,歐美國家的發明展大概9至10萬元,平均1天1萬元,至於鄰近的香港發明展,費用約2萬元,和出國團費差不多。吳智堯提到,廠商、學校是參加發明展的主力,廠商出國參加發明展,多半是已經商品化,出國尋找商機,但許多學生的作品還在發想及模型階段,即使榮獲金牌,要持續到商品化仍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更需要指導教授、校方的輔導。已獲得台、中、美、日、韓145件專利的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認為,參加發明展不只是出國拿金牌,更重要的是拓展商機,增加技轉的機會。武東星觀察,台灣的政府及大學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預算,由教授和學生辛苦研發或設計,然後出國發表論文或參賽,但台灣的專利布局太淺碟,經常因為專利的保護性不足,輕易被國外廠商把概念抄走並加以改良,再透過「迴避設計」,回過頭來找台灣代工。武東星疾呼,台灣不要一窩蜂的衝論文及發明展的數量,更要從產業面、專利保護進行全盤思考。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說,該校學生很少參加國際發明展,原因在於校方更重視師生把專利進行技轉、商品化,並設立技轉中心加以協助,因此,過去幾年連續獲得科技部評選技轉最優的前六名大學。姚立德強調,把辛苦研發的成果進行商品化或技轉,比參加發明展更實際,也更有成就感。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秘書長謝曼麗指出,先前確有聽聞一些中小學生及家長砸錢請發明補習班製作作品,掛名的學生幾乎沒有參與,但拿到獎牌後可以升學加分,因此,國內各相關的發明組織及學校在審核時必須做好把關工作,才能杜絕弊端。(中國時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