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成立 催生「腦庫」助罕病 2016年09月11日12:07 衛福部統計,國內與神經相關的罕見疾病包括脊髓小腦萎縮症在內共24種,為強化病友照護、神經疾病研究,「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今宣布成立,未來將推動修法打破移植限制,跟進美國、中國建立腦庫,供醫界、學界可從病友捐出的大腦組織,研究找出病理變化等,將有助罕病病友的治療。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籌備會負責人宋秉文指,現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摘取器官須以移植為目的,但實務上大腦不可能捐贈救人,因此國內欠缺腦庫供醫界、學界研究使用,以人口老化常見的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為例,目前的治療僅能改善症狀,但無法阻止病程惡化,若有腦庫可供研究,加上政府、民間企業挹注經費,將來可望有更好的治療。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國內的神經類罕病有24種、共4239人,患者數佔所有罕病近4成。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彭家勛表示,醫師向國健署申請罕病認定部分遭退件,盼政府能公開資訊,讓醫界了解退件原因。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回應,該署受理罕病患者認定設有專家審核機制,該審議會由醫界、病友代表、法界等人士組成,醫師送件後的審核通過率約97%,少數遭退件的原因是多數罕病與基因有關,專家要求送件醫師再針對特定基因做檢查、補充資料。 她說,一旦醫師送件審核通過認定為罕病患者,可享有多項補助,包括健保不給付的藥品、患者本身及其兄弟姐妹的基因診斷、特殊營養品等,都可申請費用補助。(蔡明樺/台北報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