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1, 2015

互聯網+大養老(住宅/軟體/信息/護工/器械/醫護/文化/金融/家政)

窺探「互聯網+大養老」生態鏈 北京新浪網 (2015-04-21 02:42)  王瑩  在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的時代,互聯網以及搭界的金融讓養老問題站在輿論風口。在多層次養老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如何摸索出適合中國國情、高效標準化的養老方式成為迫在眉睫的話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這一問題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大養老」的概念正在逐漸清晰。

養老新探索箭在弦上  全國老齡辦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達1萬億元,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17.5萬億元。2014年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佔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至33%  在打通養老的出路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行業被附著在這一產業鏈條之上,養老產業的利潤空間慢慢清晰化。  華泰證券養老產業研究報告顯示,該產業目前共涉及八大子產業模塊,分別是養老住宅、養老軟體及信息系統、護工培訓、福利器械、綜合性醫護服務、文化生活、老年金融、家政及其他服務  雖然早在2011年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9073」養老模式(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7%的老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人依靠機構養老),但是居家養老模式依舊沒有得以良好理順,尤其是居家養老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問題,而這正是未來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的信息基礎。在安康通及NataliChinaCEO卜江勇看來,這一模式目前存在兩大痛點,第一,相對封閉和集中的醫療資源;第二,專業化護理人才短缺。  「中國特色的『未富先老』的國情給政府造成巨大的社會福利負擔,來自經濟發展、社會保障、醫療及養老服務的壓力與日俱增。」卜江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吸收國際上先進的養老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2014年,三胞集團將以色列最大的養老服務公司Natali收入囊中,Natali模式正式踏上「中國路」,Natali2013年加入三胞集團的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安康通成為兄弟公司,藉助安康通在國內17年養老實踐,主攻國內高端人群。  互聯網+大養老  養老產業的痛點之一即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信息化。華泰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表示,目前的現實境況是,可用來監測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家用醫療器械普及率較低,沒有現實數據上線彙集,健康管理的模式更多停留在通過社區門診或醫院體檢獲得的健康數據。「互聯網+」東風之下,移動互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的互聯網科技將輔助養老產業中的遠程醫療服務、雲智慧處理中心等領域,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符合老年群體的智能穿戴設備的流行也將成為數據獲取的強大手段。  看中互聯網健康管理數據藍海的不僅有「全產業鏈」擴張的BAT,還有包括平安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移動醫療成為醫療界的「先鋒兵」。安康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推出個人手機健康管理系統平台,通過移動終端收集用戶的健康信息,並提供個性化健康解決方案。這一移動設備在整合老人端的同時,連接了用戶的子女和親屬。「他們可以通過手機健康管理平台查詢老人的血壓、血糖、心率等健康數據。」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然而,子女擁有這些數據並未形成閉環,老人如果發生「異常」,子女無法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解決問題,對此,安康通配合個人健康管理服務平台搭建了由緊急呼叫專線和緊急呼叫坐席組成的緊急呼叫中心。「老人遇到跌倒,疾病、意外等突髮狀況時,可通過智能設備,一鍵呼入。」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本報記者了解到,安康通還曾與上海移動共同推出戶外定位援助服務,為老年人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保障服務。當老人在戶外發生緊急情況時,撥打手機救助鍵,援助中心即能相對準確地確認老人位置,進而通知家屬或相關救助部門。  囊括養老行業中所有關聯服務內容及服務對象的「大養老」產業概念正在形成。「所謂『大養老』有兩個標準。」卜江勇說,第一個標準是服務內容廣泛,「需要養老服務項目涵蓋所有的養老服務內容,如緊急救助、康復醫療、健康管理、遠程醫療、家政服務、主動關愛等。」第二個標準則是服務對象廣泛,無論是剛剛步入老年還是已到遲暮之年,無論身體健康的老人還是患有各類疾病的老人,都應找到合適的服務項目。  對於未來「互聯網+大養老」生態鏈的打造,卜江勇進一步解構為三個板塊。第一,形成終端設備集群,包含急救互助、健康管理、居家關愛和智能定位等多種設備;第二,形成呼叫中心,包含接警中心、數據信息中心、主動關愛中心、線下服務指揮調度中心四大功能;第三,線下服務集群,包含緊急救助、康復醫療、家政服務等服務系列。

連接養老鏈條的金融  養老生態鏈的形成,離不開老年人對於所接受服務的「資金支付」,如何盤活現有資源形成「養老+金融」的良性循環是一個跨界的難題,目前得以良性運作金融業務的包含「以房養老」的養老地產和養老保險業務。  2013913日,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抵押養老保險試點。自此,多種「以房養老」模式在全國多地金融機構興起嘗試,租售換養、售後返租、反向按揭等多種模式全面爆發,但是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地方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便戛然而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出現上述情況一方面由於房產更能給老年人帶來安全感以及想要將其遺留給子女的想法導致「換手率不高」;另一方面,在目前已經開發的「以房養老」項目中,缺乏專業的醫護服務,並未形成有效「閉環」。能夠為養老產業鏈補充資金的就是保險業。華泰證券醫藥行業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資產佔GDP比重為5%,企業年金佔比為1.1%,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養老資產嚴重不足,而這代表著商業養老保險巨大的藍海。2014219日保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規定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賬面餘額不高於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比例的30%。「目前,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的比例為5%~10%,未來空間很大。」華泰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陳福表示,未來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是明顯的趨勢。卜江勇表示,「在未來服務閉環圈裡,醫院、遠程醫療、居家養老服務以及更高層次地提高用戶端的支付能力,會同更多的商業保險產品合作。」預期幾年內可落地長期護理險,以解決老年人支付能力問題,從而進一步滿足社會存量需求的缺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