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4, 2017

國衛院 杜鴻運: 結核桿菌 台灣 盛行 北京株 (多重抗藥性)


國衛院:結核桿菌有多種 影響不一樣 2017-02-23 16:40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即時報導 1950年以來結核病(TB)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依舊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台灣地區主要傳染性疾病。國衛院發現,結核桿菌來源不同,台灣盛行率最高的是北京株,其次是來自東南亞、中東的印度(EAI)株。國衛院表示,仔細分析桿菌的來源,才有辦法解決結核病的傳染問題,該研究成果已登在「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期刊。根據國衛院電子報報導,結核菌亞型中,北京(Beijing)株是許多亞洲國家,包括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泰國、新加坡等主要盛行菌株,北京株常與多重抗藥性(MDR)及致病性有密切的關連性;結核菌另一個常見亞型東非—印度(EAI)株,首次在幾內亞比紹被發現,是最古老的結核分枝桿菌株(MTB)之一,也是許多亞洲國家盛行率很高的結核菌株。根據研究顯示,EAI在北迴歸線及赤道地區國家盛行,印度盛行占比高達64.3%孟加拉60%、緬甸48.4%、越南北部38.5%、台灣南部32.1%、新加坡25.6%、阿拉伯23.8%不過盛行原因尚未明確,可能與社區衛生、人口密度、卡介苗接種、宿主免疫力、細菌致病機制等環境與生物性因素有關。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杜鴻運及其研究團隊收集20072008年間台灣地區325位患者檢體中所分離出來的結核桿菌,進行間隔寡核酸分型方法(space oligonucleotide typing)與結核分枝桿菌散置重複單位變異性重複序列(MIRU-VNTR)分型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盛行率最高的是北京株,占比40%,其次是EAI21.85%。將此分析結果與20072008年間熱帶國家新加坡、柬埔寨資料進行比較,發現新加坡EAI株群聚率(clustering rate)明顯高於台灣與柬埔寨,而柬埔寨EAI株盛行率顯著偏高,達60%,但群聚率卻顯著低於其他兩個國家,表示EAI菌株可能已經長期存在於該地區。值得注意的是,來自柬埔寨的EAI32%是多重抗藥性菌株,表示目前該國的感染監控政策應該進行修正,才能有效控制肺結核的傳播。台灣、新加坡和柬埔寨均屬熱帶氣候國家,並在幾世紀前就有貿易和文化的交流,有鑑於遺傳和文化因素連結,研究團隊分析比較這三國EAI株的關聯性,而EAI株也是印度的主要流行菌株,因此將孟買資料結果納入比較並建構最小生成樹(minimum spanning tree)。結果發現,台灣和新加坡的EAI株大多座落在同一群聚(cluster)中;少部分新加坡EAI株則和柬埔寨EAI株坐落於同一個群聚中;而來自孟買的EAI株與這三國相比,不但遺傳距離相對較遠,基因的重疊性也很低,特性與這三個國家有很大的不同。EAI株是結核桿菌中最古老的菌株之一,在印度西南部分離出EAI株的比率為64.3%柬埔寨為60%,鄰近國家距離愈遠而遞減,雖然中國大陸是鄰近印度及柬埔寨人口最多的國家,但EAI株只有在臨海福建省被發現,比率僅0.3%EAI株在熱帶地區國家盛行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與不同的環境因素或其他的選擇性因素有關,若要真正釐清原因,需再更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國衛院表示,本研究確認台灣和新加坡、柬埔寨EAI株的相對演化關係,並提供簡便的方法分辨北京株與EAI株的不同,惟有仔細分析桿菌的來源,才有辦法解決結核病的傳染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