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年輕「新血」5年驟降 13年後醫療用血陷危機 2017-07-30 21:41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少子化趨勢衝擊捐血量,血液基金會統計近5年17至30歲年輕捐血人數驟減近8.9萬人,日前首度委託專家精算血液捐供趨勢,捐血量將從2015年231萬單位(一單位250毫升)到2030年僅剩171萬單位,衝擊醫療用血,血液基金會提早拉警報搶救捐血率。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24歲以下年輕族首次捐血人數,從2007年12萬7千多人驟降至2016年9萬6千多人,尤其17到24歲「熱血」從2000年81.2萬單位,砍半剩2015年42.6萬單位,專家精算在高齡、少子化人口結構下,推演13年後再減剩27.3萬單位,即使近5年50歲以上捐血人數緩升,卻會隨年紀增長至逾齡無法再捐,「老血」難補「新血」。捐血量驟減,直接衝擊醫療用血,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表示,台大醫院一日用血量統計,紅血球約200至300單位、血漿100多單位,用在化療、敗血症的分離術血小板用量持續上升,一日約80到100袋(一袋200毫升),年長者、癌症患者、外科手術或意外事件緊急手術、急診用量最大。但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朱芳業則認為,近年手術發展成小傷口微創手術、部分醫學中心已下調輸血適應症標準、成立輸血委員會避免輸血浪費等,近5年全台醫療用血也逐漸下降,未來捐供用血趨勢可再觀察。血液基金會醫師何國維則認為,當患者血紅素濃度低於10g/dL為貧血,會給予紅血球輸注,部分捐血率低的歐美國家,已往下調整輸血閾值,經實證醫學顯示,血紅素濃度維持大於7g/dL或大於10g/dL,對生命徵象穩定的病人存活率無差異,輸血少的病人更能降低住院天數、死亡率及併發症,多餘的輸血無臨床意義,部分國家落實後紅血球用量減少3至5成,國內卻僅少數醫學中心在作。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說,中壯年年齡增長,到了捐血最高齡70歲,可能因健康考量不宜再捐血,吸引年輕人捐血、培養捐血習慣才是長遠之計,已祭出措施如校園巡迴捐血、鼓勵學校團體捐血等教育年輕族群有捐血習慣,也呼籲民眾捐血前作息正常、別熬夜,才不會體檢不合格無法捐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