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6, 2018

《我不是藥神》捲起 首波中國 癌藥 激烈的談判 !!


多家跨國藥企接到價格談判邀請!禮來、諾華、羅氏成為可能的降價目標? 藥源網藥源網據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People'sDaily)上週末報導,官員們將加速癌症治療藥物的降價。此前,中國在去年談判價格後,已將許多種海外藥品的價格削減至多70%。這一報導發表之際,適逢一部講述患者被迫走私廉價仿製藥的賣座電影上映,加大了在華經營的製藥商所受到的壓力。據總部位於倫敦的艾意凱諮詢公司(LEKConsulting)介紹,中國是銷售額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去年價值1230億美元。中國是癌症治療藥物的關鍵增長市場,每年有逾400萬新病例被確診。據諮詢公司LatitudeHealthZhaoHeng稱,國家醫保目錄內的藥物價格可能降低10%,其他藥物的價格可能降低至多50%,作為其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先決條件。"跨國公司生產的幾乎所有抗癌藥都可能會降價。"他補充道。美國製藥商禮來的培美曲塞(Pemetrexed),以及瑞士諾華的來曲唑(Letrozole)和羅氏的卡培他濱(Capecitabine),都在中國銷售額最高的20種抗癌藥物之列,這使它們成為很有可能的降價目標。據知情人士透露,多家跨國製藥公司本周接到了與政府官員談判價格的邀請。"這將是一場激烈的談判。"某家歐洲製藥商的一位高管表示。《人民日報》援引了今年3月剛成立的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一名官員的話。該局旨在加大國家醫保基金對衛生政策的影響力。中國喜劇片《我不是藥神》就在這篇報導出爐前不久上映。影片取材於一個真實故事,講述一個中國商人從印度非法進口仿製藥出售給貧困患者,結果因涉嫌走私而被拘留。已被比作2013年美國劇情片《達拉斯買家俱樂部》(DallasBuyersClub)的《我不是藥神》,自上周發行以來就登頂中國內地票房榜,四天收入2億美元。中國審查機構極少批准從正面視角展示違法行為的電影,似乎表明官方希望其上映向業界傳遞一個資訊。該片的情節圍繞某家外國製藥公司收取的高價,該公司的中文名稱聽上去有點像"諾華",而且藥名聽上去與諾華的抗癌藥格列衛(Gleevec)相似。為鼓勵企業降低藥價,官員們威脅要在國營醫院(在華銷售藥物的主要管道)改用更便宜的本地仿製藥。但對跨國公司來說,積極的一面是官方也加快了對創新藥物的審批。新浪財經(SinaFinance)的分析師們表示,安徽山河藥用輔料(AnhuiSunherePharma)等中國仿製藥企業的股價昨日上漲至多10%,因為《我不是藥神》幫助提高了人們對仿製藥療效的認識。對於製藥商而言,"烏雲的金邊"在於降價有望提振銷售。例如,據瑞銀(UBS)介紹,羅氏去年將化療藥物阿瓦斯汀(Avastin)的中國銷售價格降低近70%,但在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該藥的營收實現了約25%增長。來源:E藥經理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