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7, 2011

台灣微脂體(TLC): 藥物傳輸技術及專利學名藥開發

台灣微脂體 履歷表-改良藥物傳輸系統 闢藍海2011-08-08 工商時報  編按:「微脂體」這個名稱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應該相當陌生,而洪基隆在美國投入研究此領域逾30年,他在1997年時,將此技術帶回台灣成立了「台灣微脂體」,他和總經理葉志鴻帶領的團隊,開發的藥物已陸續向國際市場進軍,也成為「Burrill and Company (博樂創投)」唯一在亞洲投資的公司,目前更有幾個大授權案正在洽談中,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微脂體就像是膠囊一樣,以一種奈米大小的微型脂質包覆在藥物外層,減少藥物在傳遞至病灶前因流失至其他正常細胞而造成的副作用,包覆後的新藥在抵達病灶後更能達到緩釋的效果,一方面可延長藥品的效力,另方面可增加藥物在病灶附近的濃度以增強療效。將微脂體技術運用至癌症藥物上時便可保護正常細胞不受抗癌藥的毒性侵略,減少癌症患者因治療而產生的掉髮、嘔吐等副作用。對於台灣微脂體這樣的小公司而言,大投資高風險的新藥開發不是我們可以負擔的,而以大規模壓低成本的學名藥也不是自己擅長的,因此,我們將所有的研發資源全部投注於發展藥物傳輸系統,以微脂體技術為核心逐步拓廣至其他脂質藥物載體技術的發展;然後再用這些藥物傳輸技術來進行類新藥以及專利學名藥的開發,以舊瓶裝新酒的概念,將既有藥物藉由新的藥物傳輸系統加以改良後,創造出新的價值、新的市場。這種策略的好處是能以研發學名藥的時間與經費,發展出具有專利或trade secret保護的類新藥或專利學名藥,防堵來自於其他競爭者的價格戰。此外,對於新藥開發的公司來說,由於耗資頗具,研發公司往往在前期階段便因資金考量而將研發成果授權出去,然而在前期階段能收到的授權金通常不會很可觀,因為授權的公司還要承受相當的風險以及投注相當程度的資源才能確保有可行的藥物產出。但對於類新藥或專利學名藥而言,因為在經費上的負擔較小,因此,能夠將藥物發展到非常後期,甚至可以等到拿了藥證之後再來進行授權,針對這種鐵定能賣的藥物談判籌碼就相對的大,而且在找夥伴上也相對容易,因為對他們而言,風險已經減至最低了,剩下的只是授權金談不談得攏的問題了。台灣微脂體以這樣的概念研發出了五種藥物傳輸平台以及七種藥物,其中一款以微脂體包覆既存治療血癌藥物的「力得」已在台灣成為健保給付的乳癌與卵巢癌治療藥,另有一款運用奈米乳化製劑技術平台所製成的週邊血管疾病用藥「普絡易」在台灣也已經獲得藥證,除了在日韓兩地分別與日本最大的健保藥局通路「日本調劑」跟韓國排名前五大的「Ildong Pharmaceuticals」藥廠簽訂合作契約外,在台灣、中國等地也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的藥廠來爭取授權。另外,也有幾款藥明年就要送藥證了,因此,已經有許多廠商來談授權了。除了藥物的授權之外,我們的策略模式也讓技術平台可以成為授權標的,尤其近幾年來許多國際大藥廠都因為旗下明星藥物專利屆期而造成利潤上的重大流失,台灣微脂體專精的藥物傳輸系統也因此成為這些大型藥廠延長產品壽命的一大利器。台灣微脂體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除了技術與策略的搭配選擇正確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高階經營層中一定要有擅長財務運作的人。因為生物科技是很燒錢的行業,研發人員在專注於研究的時候,很難去注意到公司燒掉多少錢?後續還有多少資金可以燒?因此,許多小型的生技公司到最後都因為資金枯竭而無法持續下去。我很高興當初能邀到擁有密西根大學理工與企管雙碩士學歷,當時還在美國矽谷銀行投資部門工作的葉志鴻加入團隊擔任總經理,負責營運以及資金籌措,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於研發工作上。他不但引進了永豐餘上智創投、南光、力晶等大股東,更讓台灣微脂體成為國際著名生物創投公司「Burrill and Company (博樂創投)」在亞洲唯一投資的公司,並一步步將公司帶往上市櫃之路。台灣微脂體不希望變成一間好幾百人的大公司,跨足到生產製造、通路行銷等,而是要逐漸建立起「Bio Design House」的定位,希望各國生技業者遇到藥物毒性太高、劑型設計不良、水溶性不佳、藥物包裹率不理想的情況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台灣微脂體,藉由幫助廠商解決藥物開發所遭遇的瓶頸時,我們就能協助提升藥物開發的速度與品質,造福更多的病患。隨著台灣微脂體逐漸在國際間嶄露頭角,讓我最欣慰的是大家都很清楚知道這是一間來自於台灣的公司,我們希望台灣不但是科技島,也會成為生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台灣微脂體離成功或許仍有一段距離,但在沒有任何「富爸爸」的背景下所達成的目標,也證明了我們所走的道路對於中小型的生技公司而言,或許是條正確的路,希望我們能夠吸引更多對於生技懷抱熱情的人來加入行列,一同為台灣生物科技的將來打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