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劑難搞 心臟病患內出血 2011/10/25 (中央社)林先生20多年前罹患心臟病後,遵從醫囑服藥預防引發腦中風,想不到今年中吃止痛藥後,竟然內出血且瘀青,像被人痛打過,追究原因是傳統抗凝血藥「實在很難搞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今天指出,每6個腦中風的患者就有1人是心房顫動所引起,心房顫動的患者約有1/3出現腦中風,比一般人高出5倍的腦中風危險、2倍的死亡風險。殷偉賢說,心房顫動病患需要服用抗凝血劑預防腦中風,抗凝血老藥「華法林」療效雖受肯定,卻也會抑制保護因子,劑量誤差容許值極小,即使依據中央研究院的發現,依患者是否帶有特定藥物基因來計算劑量,患者仍可能會因為食物、藥物、保健食品的交互作用,導致「華法林」劑量不足或過量。林先生現身說法指出,他換過心臟瓣膜,醫師要他不能吃深綠色葉菜,還要服用華法林,他都照辦,直至今年7月因腰痛自行服用止痛藥,不到3天就內出血,刮鬍子時出血不止,他住院時還發現背部大片紫青瘀血,無法平躺,診斷是凝血不良的內出血。林先生還不是最慘的案例,殷偉賢說,醫師通常會用好幾週的時間,逐週調整病患的華法林最佳劑量,但是病人沒有按時服用華法林或是不小心犯了飲食禁忌,還是可能引起中風。殷偉賢指出,新一代抗凝血劑只抑制第10因子,較無劑量過猶不及的副作用,今年8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有篇研究顯示,每天口服一次新抗凝血劑,預防腦中風效果和華法林一樣好,卻比較安全,然而健保尚未給付,目前是高價自費藥。
欣傳媒 (2011-10-25 )治療心房顫動,使用一種抗凝血劑Warfarin可以大幅降低6成缺血性中風的機率,但因該藥劑量調整頗麻煩,同時有引起各種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因此目前使用偏低。 63歲的林先生換過心臟瓣膜超過10多年,長年服用Warfarin,因了解該藥作用易被藥物、保健食品以及食物影響,林先生每天認真地監測自己的凝血功能,對於醫師提醒會影響藥效的食物,如花椰菜、蕈菇類等都敬而遠之,連最愛的菠菜10多來完全不碰,沒想到今年7月底,因為背痛吃抗發炎藥,刮鬍子不慎刮傷,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半夜驚醒發現整個下巴血流不止,嚇得趕緊就醫。 抽血檢查才發現林先生的抗凝血指數從正常的2至3已經飆破10,後背大片皮下出血烏青像被嚴重毆打過,醫師趕緊讓林先生緊急住院,經過兩周治療後才出院。林先生驚訝只因吃消炎止痛藥就住院,他已經是很聽話又用心的病人,連生活習慣都改變了,沒想到還是引起併發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今(25)日表示,使用抗凝血劑Warfarin預防缺血性中風的效果,遠超過抗血小板劑;如阿斯匹林、保栓通等藥,但因口服Warfarin劑量調整麻煩,而且對它引起出血併發症的疑慮,所以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台灣腦中風登錄報告顯示,心房顫動重度中風風險患者使用Warfarin比例只有3成,上市70多年的該藥療效雖被肯定,但使用不便,讓醫界期待有更安全的藥物可供使用。 今年八月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ROCKET AF」研究顯示,每日一次口服新抗凝血劑Rivaroxaban可有效預防心房顫動引起之中風。這項研究跨45個國家合作,有14,000多名具高中風風險之心房顫動患者參加,以每日一次口服Rivaroxaban或對照組Warfarin,研究證實新藥比Warfarin能多降低21%的中風或全身性栓塞風險、31%重大失血發生率、最重要的是新藥能減少50%致命失血發生率及33%顱內出血機率。 這項研究台灣也有12家醫院參與,殷偉賢為試驗計畫主持人之一,他解釋,臨床上醫師使用抗凝血劑,最擔心引起顱內或其他重大器官出血的併發症,新型抗凝血劑可顯著減少顱內出血風險,將對患者及醫師提供更方便及安全的用藥選擇。 而且這項研究納入有中風病史的患者比例最高,佔5成5,合併高血壓、慢性心衰竭、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最高,CHADS2分數最高,平均危險值為3.5分,是是最容易中風和發生顱內出血風險最高的人群,因此「ROCKET AF」可說是非常具指標意義。 殷偉賢說,新的抗凝血劑不僅更安全有效,而且幾乎無藥物、食物交互作用之慮,因此醫囑遵從性高,該藥去年獲得相當於生化製藥研究領域的諾貝爾獎的國際Prix Galien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