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達 國際新思維 ! 【經濟日報╱記者 黃文奇】 2012.06.25 06:19 am 經濟日報提供翻開生達藥廠40周年紀念專刊,目錄頁裡一張老照片,年輕男子手抱約4歲大的孩子,背景則是一片剛剛打好地基的工地。生達化學總經理范滋庭指著照片,那位黑框眼鏡的男子這就是他父親、生達董事長范進財,小孩就是范滋庭本人;背後的工地,正是生達創立時的肇建廠房。 1967年生達剛成立,身為創辦人的范進財,已在外商藥廠內、外勤藥師的多年歷練,剛剛過30歲,也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階段。 經濟日報提供台大藥學系第4屆畢業的范進財,和許多同學一樣「學以致用」,往藥業發展;幾年的藥廠生涯,他回到台南故鄉,在父親范道南留下的土地上,建起製藥廠房。 當時資本額只有50萬元,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范進財和幾個合夥人認為,由於美金昂貴、製藥用原料要多仰賴進口,因此草創期就希望自己合成原料,不只提昇國家的競爭力,也奠定了生達垂直整合的基礎。 范滋庭回憶,生達剛創辦時他僅有4歲,之後時常和弟弟范滋彬到興建廠房的工地玩耍,一轉眼40幾年過去,生達已經成為台灣老牌藥廠之一。 生達從1969年取得第1張藥證,一開始做的是胃藥「氣通錠」,這個藥一賣幾十年,跟著生達一路走來;藥廠經歷歐美各國標準查廠,及國際標準CGMP(現行優良製造規範)認證,藥的品質經得起考驗。 范進財從一手創立生達後,其實也經歷許多起伏;1973年國際石油危機,百物齊漲,范進財認為,藥品是救人濟世的物品,雖然不是民生必需品,但是由於藥品的特殊性,因此絕對不能漲價。
堅持品質 獲多項認證 此外,范進財也認為,雖然藥品不易受到景氣影響,但製藥的化學原料,卻可能隨著石油價格波動,因此他決定多購買原料以利生產,因此,雖堅持藥品不漲價,生達仍能安然度過危機。 1982年起,生達隨著政府的腳步推行GMP(優良製品)認證,范滋庭說,當時業界明顯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因為本土藥廠要達到GMP標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連內部也出現不同意見。 2003年SARS期間,生達員工戴口罩上班,當天還幫董事長范進財慶生。當時,范進財力排眾議並且帶頭做,花了3年時間,把生達帶向製藥的另一個階段,1985年正式成為政府認證的GMP廠;台灣製藥界經過這段洗禮,從700多家的藥廠,淘汰到剩下163家。 雖然藥廠符合標準,但業務也必須進一步拓展,1987年起,范進財開始進行藥房通路布局,將醫院通路的暢銷藥品,打進藥房通路,以提升這些藥品在市場上的熱度,在需求量推升的情況下,生達上游的原料合成廠訂單也能不虞匱乏,直接做到垂直整合提昇營運效率。 范進財不僅堅持做對的事,也樂於助人、急於社會公義,此外,他對於市場行銷也頗有一套;當時,大多數本土藥廠並沒有所謂的「行銷手段」,范進財引進外商行銷技巧,加強對對業務人員教育訓練,搭配開出「二加一」策略,簡言之,就是醫師採購兩瓶則附加一瓶,等於買二送一,當時這樣簡單的策略,透過誠懇的推銷與實在的品質,成效超乎預期的好。 生達剛成立時,僅有十多名員工,到目前為止,生達員工已經將近千人,范滋庭說,自己從1991年回國擔任一般員工,從最基層做起,2002年接下總經理位置,也開始了另一段不同的生達歲月。 但剛回國的10年都處於摸索階段,第1次震撼教育,范滋庭說,是在2005年時,那時生達開始思考國際化,想要藉由幫國際藥廠代工,切入國際市場;雖然藥廠當時已經通過台灣衛生署核可GMP認證,但離國際標準PIC/S(歐盟查廠稽核)GMP還有一段距離。 當時的客戶某國外大藥廠,在委託製造前,先來進行代工前的評估;范滋庭說,這家歐洲大藥廠,由公司的品保主管率團前來查廠,結果不查還好,查了以後才發現原來邁入國際需要加把勁。 范滋庭說,這也讓他領悟到了,不要怕別人看,有批評才有進步。因為有那位國外藥廠主管的徹底檢查後,點出很多問題,才讓生達能夠提前做到國際標準,不然生達到現在可能還在原地踏步。
同業交流 要把餅做大 從那天起生達便兢兢業業,用3年的時間,針對製程等各項標準,進行大改造工程,並花費了9億元重新整頓;之後,生達陸續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本厚生省及澳洲TGA的查廠,2009年也獲得衛生署PIC/S GMP之標準。 現在的生達不怕別人看,也樂意和同業交流,因為互相砥礪才有進步的空間,過去3年有許多同業都在問,要怎麼通過PIC/S GMP,范滋庭說,就是保持開放的態度。 2011年,生達由於計畫申請藥物銷售美國,美國FDA因此也派人前來查廠,范滋庭說,大約有5項學名藥,應在明後年可以陸續進入美國市場。 現在的生達,不僅通過日本、澳洲等先進國家的衛生標準,面對現在的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東協10國,甚至大亞洲地區的韓國、中東,更遠的非洲、墨西哥等,都已經順利取得藥證,全球共有超過50張藥品許可證。范滋庭自信的表示,下一步就是進軍美國和歐洲,目前正在持續努力中,相信不久後會有結果。 范滋庭說,過去事情都是「從頭做到尾」,而現在則強調策略聯盟,未來生達將繼續找夥伴結盟,只要有利基,生達會更開放,從合作到分享,生達的未來要比過去更好。 【2012/06/25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