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降價成常態 醫藥股現汰弱留強 25/01/2013 內地發改委公佈新一輪藥品降價名單和幅度,即時中止藥業股升勢,皆因市場擔心降價將縮窄藥企的利潤空間,在控制醫保開支的背景下,藥品降價已成常態,向好方面著眼,則有助淘汰落後企業,刺激藥品需求。券商認為,降價幅度少過預期,對藥業股影響有限。
重點:‧發改委調整部分藥物最高零售價,平均下降15%,較預期溫和 ‧醫療改革增加藥品需求,降價有助汰弱留強 ‧政府推動生物醫學,藥研型企業或受惠
最新消息:藥物降價影響符預期 內地政府透過降低藥物最高零售限價,保障窮人有藥醫,是社會醫療改革的重要手段,藥物降價亦已成為行業常態。本月8日發改委又公佈新一輪的降價名單及幅度。由下月1日起,調整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當中共涉及20類藥品,400多個品種,平均降價幅度為15%,大部分屬於臨床常用藥品。藥物降價非新事,1997年已開始,至今已是第31次,幅度最大一次在2005年,平均降幅達40%。過去5年藥價降幅相對溫和。每逢政府出手,都會引起藥業股一陣騷動,其實降價並不等於有損行業盈利,相反能淘汰落後企業,令行業有良性競爭。另一方面,藥價下降能促進需求,對於有分銷、零售業務的藥企,降價是好事。降價消息公佈同日,遭社保基金輕輕減持0.03%的國藥控股(01099)是內地銷售網絡最強的藥企,其去年上半年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高達646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收入97%;市傳有機會重啟併購的上海醫藥(02607)去年上半年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為294億元,佔總收入87%;復星醫藥(02196)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則為6.93億元,佔總收入20%。
國策解讀:藥研型受惠國策至深 醫藥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來自創新,舊藥愈賣愈平,惟有研發新藥才能提升盈利,而生物醫藥正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上周日(6日),有關生物醫藥產業的規劃正式出台,文件提及,「2013年至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年均增速要達到20%以上,會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提高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達到4,000億元,培育一批高端化發展的生物醫學工程製造企業。」規劃出台後,相信有關的扶持政策有望陸續出台。因為文件指出,對於生物技術藥物,當局會優化審批程式,強化生物技術藥物監管體系建設,又會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規範藥品採購行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進入醫療保險目錄。眾所周知,一旦入選為醫保名錄,就能吸引大量需求,形成市場的拉動力。國家支持發展生物技術,藥研型的企業料能受惠。中國生物製藥(01177)主要業務之一是研究、開發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可以說與政策相連度甚高。復星的研發領域同樣涉及生物仿製藥和化學首仿藥,公司的年報中提到,會加強研發生物仿製藥和創新藥。上藥亦有銷售生物藥品,去年上半年化學和生物藥品銷售收入達22.3億元,同比增長3.33%。
行業趨勢:醫療改革增藥品需求 內地人口逐步走向老齡化,對醫療和社會保障的需求日增,如何平衡醫保收支,將是當局未來的難題。內地提出「醫保控費」,採用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的方式,旨在控制醫療開支大幅增加,改變過往以藥養醫的做法。事實上,即使發達國家推行醫保亦舉步維艱,皆因醫療開支和預算的金額龐大,令國家負上沉重的財政壓力,如美國在財政懸崖談判時,政黨不時將醫療保險擺上台,企圖削減醫保的規模。過往內地醫院實行以藥養醫,即以售藥利潤補貼醫院營運,造成多賣藥和賣貴藥的情況,但在醫保總額預付制度下,醫療費用已按標準預先支付給醫院,是故藥品反成醫院的成本,多賣藥也無法多賺錢,自然有動機壓低藥價,令醫院用藥趨向合理。較早前,發改委又啟動藥品降價,調整20類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的最高零售限價,但有分析指,未來藥品降低壓力將來自招標採購制度。值得注意是,安徵省縣級公立醫院完成集中招標,部分品種的藥品存在低價投標的現象,據報有個別藥企為打擊對手,不惜以半價投標,隨著其他省市在第二三季陸續進行招標,若不斷出現過於投機性的投標活動,將打亂行業規律。總體來說,內地醫療改革應可提高醫療的普及率,從而增加藥品需求,惟藥品降價將常態化,過程中必然淘汰部分藥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