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4, 2013

郑永齐: 药就是药 没有国家 有民族的 !!


中药国际化新思路 作者:医药观察家 发布时间:2012-11-27 11:34:30 郑永齐 国际顶级药理学领军人物,美国耶鲁大学冠名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国际学术界著名华人教授,华人生物学家在美国的杰出代表,中药国际化全球联盟主席,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创始人,美国康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药理系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中药首席顾问,广西慧宝源制药有限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 实现中药国际化,既可按照西药研发模式,从植物中提取单体物质,也可遵循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研发。不管是哪一条路径,都不能追求"短平快",要耐得住寂寞,坚持走到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药就是药,没有国家的,也没有民族的,它是科学,没有国籍之分,但都有基本性质必须克服,这一点很关键。中药不可能取代西药,西药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中药能做的事情,将来应当是各取精华,发展新的医学。 笔者认为,中药国际化其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照西药研发模式,从植物中提取单体物质;二是在宏观视角下遵照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研发。 就现状来看,中药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能够被全世界的管理机构接受。中药已经应用多年,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只能当成植物提取物,用这种方式走出去,国际上根本就不承认。因此,关键的是要让全世界承认中药是一种真正的药物。 从现状来看,仅仅依靠产业化或者工业化实现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非常艰难。所以说,起点要高,在产学并重的同时形成规模,否则永远都走不出去。客观地讲,目前中国的中药产业及学术都做得不错,但仍然需要改变组织构架,其核心就是建立品牌,比如云南,云药品牌就做得很好。 在过去的几年,全世界医药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医学重心是疾病治疗,但现在即使没病,也需要进行预防治疗。换句话来说,目前主流已经由治疗药物转向预防药物的使用。这原本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但目前西方却在这方面走得很好。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在预防、改变生活品质上,其实存在一个相当空白的区间,科研力量也比较落伍。 中药多年实践和应用已经证明了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但如果能够制造出来并能够拥有大量的医学证据支撑,那么最终体现出来的产品价值将完全不一样。而现在最核心的一点是没有充分的数据和证据,因此,在中药的研究上必须加大力度。 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做研究,到头来受益的将是竞争对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方面,就算其他企业有同类产品,但你的企业花了钱,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比别人贵十倍;另一方面,其他企业永远无法形成实质性竞争,只要能够保证产品高品质并形成产品品牌。需要明确的是,要重复一个化合物的药物很简单,但要重复一个medical chemical的药物却很难。别人无法引用同样的依据,这就是"独特"。 每一种植物含有不同的性质,必须把其性质搞清楚。而对于中药来说,种植是源头,源头如果能够抓紧,开发出整个系列产品,这就是特色产品。没有资源什么都是空的。所以,把资源做好,然后再发展新技术。那么,什么样的资源值得去做?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所谓的道地药材已经失去作为指标的意义,因为很多药材当年道地,但今天不一定道地。 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改善,不是以药材为主,而是以提取有效物质为主。经过提取的阶段,去除中药材中的重金属等杂质,得到有效物质。青蒿素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所需要的是青蒿素,青蒿里面的其他物质都不需要。 然后,需要把每一批货物的药性都做到一致。以前大家都说中药是混合物,无法实现均一性。不可否认,有的或许实现不了,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笔者现在正在研究中国老药黄芩汤,现在叫"PHY906",里面含有四种草药,在比较其药性和化学物质时发现,居然有92%相似性,这就表示其具有均一性。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必须是严谨的,只有做到均一性,才能进行临床试验和技术研究。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不够严谨,所以造成每家单位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同一个实验室,两批货是不一样的,但只要生物指标能够一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永远不会失败。这是一条新路径。 下一步就是临床试验,而做临床试验同样需要非常严谨。有效果,但效果是不是最好的?没有效果,是量不够还是其他问题?都需要清楚明白。而且,中药做临床不一定要中医院,西医院一样可以做。 对于企业来说,要培养出自己的临床基地。现在国内很多临床基地根本就不够格,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真正的临床基地一定要有充分信息的临床设计,目前一般的医院还做不到,需要慢慢配备起来,保证临床基地能够拿得出去。 而且,做研究必须专心,一旦投入要走到底,不要跳来跳去,否则永远开创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径。中国企业在药物研发上追求"短平快",做药业不能有这种思想。一个国家的计划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一个创新的药业,也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能要求立刻见成绩。 事实上,相比较而言,开发中药比开发西药的时间要短一些,因为不必再考虑药物筛选,毒性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就像笔者研究的黄芩汤,也是老祖宗发现的,现在只是重新发现了它的新用途。同时,中药开发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要小于化学药,化学药没有经过人,中药是有人服用的经验,除非是改良的中药,这种情况可以当新药处理。 目前,国内的一些药厂基本上自己没有所谓的内部研发部门,原因可能是缺乏经济支持。笔者希望在国际和国内都能出现两三家中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能只靠自身研发,还必须跟工业界合作。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科学家有时候可能太盲目,深思的机会比较少,互相讨论比较少,接受挑战的能力还不够。国内年轻的科学家相比于西方国家,实际上很辛苦,他们独立经验不够,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中国的创新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将涌现出很多机会,企业要有耐心,一步步走,不要激进。 (本文根据郑永齐教授关于《新药创制战略与中药国际化探讨》的演讲整理而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