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晶片驗防腐劑 費用便宜20倍 2015年07月07日 20:32 湯雅雯 自己的食材自己驗!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教授傅龍明,耗時8年,研發出「食安快速篩檢晶片」,不僅可以偵測食物中防腐劑是否超標,還比傳統送驗法時間快3倍、費用便宜20倍,可望讓食品業者從源頭做好食安把關。傅龍明表示,傳統食品添加物的檢測方法耗時耗力,必須使用水蒸氣鍋爐及李必氏冷凝器,將食品中的甲醛、二氧化硫及酸類防腐劑分餾出來,再經多道程序,至少需耗時1小時,且設備龐大,費用高達40萬元。傅龍明的研究團利用機電科技,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開發一套微流體分餾裝置,今天正式發表。他將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滴管、鍋爐加熱及冷凝過程,統統整合在一片食安晶片上;只要萃取5公克樣本,就能檢測二氧化硫、甲醛等防腐劑含量是否超標,準確度高達9成以上。除了將傳統人工操作過程自動化「濃縮」在一片食安晶片上,研究團隊更結合智慧型手機APP判別濃度,透過晶片比對,20分鐘就可知道食物添加物(如防腐劑)是否超標,比傳統方法快3倍,且成本低廉,控制在2萬元以下,傳統儀器便宜20倍。傅龍明舉例,金針菇、中藥材常內含二氧化硫等添加物,未來業者或消費者有食安疑慮,不必再花大錢送SGS實驗室化驗,只要透過檢測晶片,「自己的食材自己驗」,替消費者做好第一道把關,避免在食安風暴來臨時,再把責任推給上游供貨商。雖然目前市面上還沒有檢測晶片,但屏科大透露,已有多家業者接洽,有意技轉上市。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屏科大研發的食安快速篩檢晶片,未來可望成為食安利器,讓黑心食品無所遁形,避免國內食安風暴連環爆。(中時即時)
含毒食品?屏科大新發明:手機APP檢測就現形 2015-07-0711:22 〔記者湯佳玲/屏東報導〕近年來食品安全議題連環爆發,包括食用油添加物、毒澱粉、毒茶等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傅龍明教授針對不當食品添加物的檢測,開發出快速、可靠、安全的分析系統。 傅龍明表示,傳統的食品添加物檢測方式主要是以體積龐大的常壓水蒸氣鍋爐及李必氏冷凝器,將食品中的甲醛、二氧化硫及酸類防腐劑分餾出來,再經多道的程序及分光光度計系統,進行分光光度檢測法來檢測食品添加物的含量。 傅龍明說,新的檢測裝置包含了「微流體分餾裝置」與「微流體紙基辨色檢測系統」兩大部份。「微流體分餾裝置」是利用CO2雷射機台快速製作出微流體分餾晶片,取代傳統分餾的李必氏冷凝器,晶片是以壓克力(PMMA)材質構成,其大小約只有一般手機的尺寸,具有輕、薄、短小的特點,且其蒸餾與冷凝裝置是使用自組的加壓水蒸氣系統(5bar壓力、0.5公升),來取代傳統體積龐大的常壓水蒸氣鍋爐(常壓、20公升),具有分餾速度快、分餾效率高等優點。 傅龍明說,食品中的甲醛、二氧化硫及酸類防腐劑經「微流體分餾裝置」分餾後,再由「微流體紙基辨色檢測系統」利用簡單的噴臘印表機,將微流道轉印於紙基上,並結合呈色所須的酵素酶(類似驗孕棒),利用智慧型手機結合APP,就可以判別食品中添加物的濃度。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屏東科大研發的食品添加物快速檢測裝置可以快速精確的檢測出食品中的甲醛、二氧化硫及酸類防腐劑的濃度,是食品不當添加物檢測一大利器,也能保障大眾飲食健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