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紅鏈是危! 也是機! 2015年12月21日 04:10 記者杜蕙蓉/專訪 大陸紫光集團以大軍壓境方式,宣布合計以881億元入股力成、矽品、南茂,而美國美光集團則以1,300億元全收購華亞科,讓台灣半導體業正陷入一場紅色供應鏈壓力中,是否自組聯盟抗陸、抗韓,還是攜手陸資分食大餅,已成關注話題。任職的大藥廠有被併購,也有併購其它藥廠經驗的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表示,紅色供應鏈是危、也是機,它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要害怕迎戰,可以參考新加坡和瑞士, 學習他們如何在強鄰包圍之下的成功經驗。楊育民認為,台灣沒有太多的等待機會,要趕快鬆綁法規和引用人才、資金、技術進來。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最近半導體籠罩在紅色供應鏈的危機,在中國挾著龐大金源和市場一直有併購國內企業的動作,如何看待此壓力?答:這是一個矛和一個盾的話題。兩岸確實有不對稱的人口市場和經濟規模。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台灣不能忽視。中國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台灣也不能忽視對岸的資源。我們應該繼續與中國合作,不要也不可能孤立。紅色供應鏈是危、也是機,它不可避免,但在同一時間,政府和產業界也要小心執行政策和戰略,確保國家安全,避免被這個巨人掏空或踏碎。我認為可以參考新加坡和瑞士等國家, 學習他們如何在強鄰包圍之下的成功經驗。
問:新加坡、瑞士的成功祕訣為何?答:新加坡、瑞士的成功祕訣是他們經濟強、競爭力強。除了自由、法規、治安的好環境之外,這兩個國家都有高效能的政府和非常好的投資環境,而能夠大量吸引人才、資金、技術,只要這些要件都進來,基本上國家也相對安全。以新加坡為例,政府不僅出資培育人才,若要興建藥廠,大概只須要3~4周即可搞定法規流程,而且給予藥廠投資10年免稅。另外,瑞士也是有透明的法規流程,且針對不同產業設定不同的稅率,讓廠商可以安心投資。
問:國內新藥產業近來佳音不斷,智擎胰臟癌藥拿藥證,中裕愛滋新藥明年第3季可望取證,另外,浩鼎和藥華藥進度也不錯,但國內新藥都面臨股本太小,恐有被併購的危機,您的看法?答:台灣生技產業的確在過去幾年中有很顯著的進步。我對生技公司的併購看法較樂觀!併購如果使用得當,是成長的好方法。併購能建立規模和帶來效率,應該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雖然被併購是有點心痛,但併購也是機會。我認為不必對公司合併有過度的擔憂。但是,我們需要有效和公平而合適的法律及法規來管理公司併購,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勞工,能得到適當保護,而沒有人變成合併或收購下的無辜犧牲品。
問:國內新藥產業動能看似活潑,卻沒有引起國際藥廠太大的關注,原因為何?答:台灣以研發為主的生技產業的確是充滿活力!但卻沒有引起國際藥廠太大的關注,這個原因很簡單,台灣生技產業還在草創時期,在國際生技界還沒有知名度。台灣生技領導人和國際藥廠高階c-suite(CEO/ COO/ CFO/ CSO)領導人還沒有親密牢固互信的關係。相較於半導體產業,台灣半導體業世界出名,半導體領導層和最大的歐美公司的領導層也有聯繫緊密互動,這也是為何紫光、美光等集團想來併購的原因。
問:你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機會是什麼?生技產業經過近10年的蓬勃發展後,接下來會發展成甚麼樣的風貌?答:我想,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下一波就是繼續成長進軍世界市場,開始和全球生技產業的高層領導建立牢固的關係,積極合作讓台灣成為生物醫藥研發產業的亞太中心。我們需要繼續 強化生技基礎、科技人才、領導人才、資金、法規、制度、環境、聚焦、國際合作策略的佈局。掌握時機進軍國際市場、堅持高品質、高效率、速度和創新。打造台灣品牌、成為世界級亞太生技研發中心。不過,目前政府的政策好像是防弊重於興利,法令限制嚴格,導致國際大藥廠來台投資意願低落。因此,我很期待明年總統大選後能有新作為,大家團結來修法鬆綁,不要再等等拖拖,因為台灣實在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工商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