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9, 2012

"TEDMED" 論壇上對臍帶幹細胞論戰!!


 Stem Cells Harvested from Placenta Offer Powerful Tools for Medicine  by Gene Ostrovsky on Feb 29, 2012      

雙美解除代理 重掌行銷通路

雙美解除亮靚公司台灣區代理合約(自立電子報2012/02/29)  雙美生技(4728)29日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與亮靚公司解除台灣地區膠原蛋白植入劑產品總代理合約。  雙美去年712與亮靚醫美生技公司簽訂膠原蛋白植入劑台灣區總代理合約,合約期限至20161231止,合約期滿時,若雙方均無表示,視同舊約自動延續2年。  雙美董事長王進富表示,與亮靚生技公司簽訂代理合約後,須將原有客戶移轉給亮靚公司,使得產品銷售由直接銷售模式,改為透過代理商間接銷售給醫美診所,使得醫美診所向亮靚生技公司進貨的成本提高。為保障原有客戶的獲利空間、避免價格混亂,進而影響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意願,雙美生技已與亮靚生技公司達成協議,自即日起解除代理合約,改由雙美行銷團隊自行負責行銷,此舉將有助於提升產品毛利。

武田賠健亞5000萬

健亞智財訴訟 將獲大筆賠償金  2012/03/01 經濟日報】 健亞生技昨(29)日宣布,日本武田藥廠控告健亞侵權求償官司案纏訟七年七個月,最終三審定讞,健亞勝訴,在今年第二季前將獲得5,000萬元訴訟賠償金。   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表示,這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終於落幕,創下國內醫藥智財訴訟里程碑。   健亞指出,這場被國內醫藥喻為「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土洋官司,全程分為兩階段,從民國93年間,武田就以健亞與世育公司合作的單方藥品Vippar臨床試驗,聲請侵害武田的複方專利為由要求法院對健亞進行「假處分」。當時,台中地院裁定准許武田假處分之請求,並禁止健亞製造、販賣或推廣促銷該項產品;之後健亞與武田展開官司訴訟,開庭24次,二審於983月判健亞未侵權。   陳正表示,國外大廠用各項專利訴訟,拖慢競爭對手的研發、上市進度是行之有年的方式。

Leica Microsystems and Epitomics Enter Agreement for Supply of Proprietary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Feb. 29, 2012, 4:00 a.m. EST   Strengthening the Portfolio of Bond IHC Antibodies     NEWCASTLE-UPON-TYNE, England, February 29, 2012 /PRNewswire via COMTEX/ -- Leica Microsystems and Epitomics, Inc. announced today that they had reached an agreement for the supply of proprietary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Leica Microsystems, based on Epitomics, RabMAb® technology. The agreement also provides long-term support for Leica's incorporation of Epitomics' products into higher regulatory classifications of IVD products.   "We are very pleased to enter into this strategic relationship with Epitomics" comments Dr. Konstantin Fiedler, Vice President of Advanced Staining for Leica's Biosystems Division. "In December we released the first one-step double staining detection system, Leica ChromoPlex 1™ Dual Detection for BOND. Our agreement with Epitomics will allow us to build a supporting range of antibody cocktails based of the leading Novocastra™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Epitomics RabMAb®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Additionally, with a selection of Epitomics'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 will also be able to further strengthen our portfolio of Novocastra concentrated and Bond Ready-to-Use antibody selection for our BOND instruments."   "We are very pleased to see our RabMabs are incorporated into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staining systems for pathology laboratories in the world. This agreement is another important endors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pitomics products in the rapidly growing field of IHC for anatomic pathology. Epitomics has accumulated a collection of candidate antibodies for potential future incorporation into companion diagnostics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rategic relationship will take us to the next level." says Dr. Guo-Liang Yu, President and CEO of Epitomics Inc.   

About Leica Microsystems   Leica Microsystems is a world leader in microscopes and scientific instruments. Founded as a family busines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ompany's history was marked by unparalleled innovation on its way to becoming a global enterprise.   Its historically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s the key to Leica Microsystems' tradition of innovation, which draws on users' ideas and creates solutions tailored to their requirements. At the global level, Leica Microsystems is organized in four divisions, all of which are among the leader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the Life Science Division, Industry Division, Biosystems Division and Medical Division.   Leica Microsystems' Biosystems Division, also known as Leica Biosystems, offers histopathology laboratories the most extensive product range with appropriate products for each work step in histology and for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vity in the working processes of the entire laboratory.   The company is represented in over 100 countries with 12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7 countries, sales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 19 countries and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dealers.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Wetzlar, Germany.   

About Epitomics   Epitomics, Inc., an emerging biotechnology company, is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breakthrough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ology for researc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The Company utilizes a unique and proprietary RabMAb®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ology which produces antibodies with superior binding affinity and bioactivity in a wide variety of biological assays. Epitomics, Inc. is headquartered in Burlingame, California, and operate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in Hangzhou,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臍帶幹細胞抗癌??

臍帶治癌事件 創威負責人被拘提  2012/03/01 聯合報】             彰化縣罹患肺癌的男子,昨天終於願意接受檢察官葉建成訊問,說出去年到台南市創威生技公司接受左手臂植入臍帶幹細胞抗癌,及感到不適求助彰基醫院的過程;檢警隨即趕往台南拘提公司負責人鄭創威、女業務員蔡淑萍,帶回彰化偵訊。   葉建成掌握具體事證後,向法官聲請搜索票,指揮北斗警方會同台南市衛生局人員,前往位在台南市仁德區的創威生技公司等多處搜索,查獲針筒等醫療器材和臍帶等證物,但未發現接受手術患者資料。   據了解,鄭威創是掛名的負責人,為患者操刀植入臍帶幹細胞的「醫師」另有其人,檢警仍積極偵查拘提。   住在彰化縣北斗鎮的肺癌患者,前年聽到朋友提到植入臍帶幹細胞手術,感覺很不錯,索取資料與創威公司的蔡淑萍聯繫,並在去年1月前往台南接受植入手術。到去年七月,患者感覺胸悶,呼吸困難,認為與植入手術有關,到彰基醫院求診,醫師感覺不可思議,開刀幫他取出。   日前彰基開記者會揭露此事,事後檢警採取行動時,創威公司人員已警覺,清理過「執業」場所,隱藏許多病例和事證,檢警設法突破案情。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為避免有人再上當,花錢又受罪,衛生局即日起建立通報機制,醫療院所發現病人接受違法醫療,立刻通報以便衛政單位迅速追查非法醫療行為,衛生局將積極宣導正確醫療資訊,同時開放檢舉和諮詢專線(047115141301305   台南市衛生局官員也說,如果未來發現有醫療院所違法出售臍帶,將依法處分。負責植入手術的醫師也會移送懲戒,並可依違法醫療法,處分6萬到30萬元。

生技產業趨勢論壇 18日開講

 2012-03-01 01:02 工商時報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汪嘉林表示,就全球的生醫產業發展來看,先進國家生醫產業已經有趨緩的現象。新藥的產出數量也逐年降低,導致藥品市場的成長動能不再。此外,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政府有控制醫療支出成本的壓力,政府鼓勵消費者使用學名藥,反而導致低價的學名藥價格上升。        然而,就研調機構IMS與生物科技開發中心推估,新興國家藥品市場將持續大幅成長。2009~2014年亞洲(不含日本)、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藥品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2~15%,但歐、美、日僅2~6%。可見先進國家市場進入成熟期之後,新興市場遂成為生醫產業成長的關鍵。        大陸經濟快速的成長,其優勢在於龐大的內需市場,勢必帶動醫藥產業的需求。加上天然資源豐富,為萃取物與原料藥的生產大國,產量及價格皆具有競爭力。台灣的生醫產業特性剛好可與大陸市場互補。台灣生醫產業原料主要來自進口,生產與發酵的技術優越,以特色原料藥為主,研發能力強。製造方面品管與管理制度完善。而且行銷手段靈活,除了善於品牌形象的建立之外,更具國際化的觀念與經驗。        目前兩岸皆大力推動生醫產業的政策環境下,若兩岸能攜手合作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利用兩岸醫療產業特性的互補互惠,加強兩岸原料藥的出口優勢,或者結合中西醫學理論合作開發利基型產品等,應可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無限商機。《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汪嘉林於3/18(周日)接受《金融家月刊》邀請擔任「生技產業趨勢大未來」高峰論壇活動的主講人,地點:台北金融研訓院(022511-4358,完成報名手續者,免費贈送財經天后梁碧霞的財經暢銷書「101快樂投資學分」,名額有限,送完為止。

華廣生技現增案獲准廢止

 2012/02/29 經濟日報】  金管會公告,華廣生技申請廢止前經金管會去年923金管會同意申報生效的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400萬股,每股面額10元,總額新台幣4,000萬元,及去年1021日同意延長募集期間3個月等案,已經金管會廢止在案。

旭富新藥開發延遲 認列損失9200萬

旭富投資損失認列9,2002012/02/29經濟日報】原料藥廠旭富(4119)昨(28)日公告,公司將認列旗下投資的新藥及學名藥開發公司AsanLaboratories之損失,估計約9,200萬元。近日因AsanLaboratories在新藥開發部分有所延遲,期間旭富也必須採成本法認列損失。旭富表示,經會計師查核後,公司去年稅後純益約9,000萬元。旭富24日股價收63.5元,下跌0.8元。

生技股新藥本夢比 難長久!!

生技股漲勢凶 慎防獲利賣壓(中央社記28日電)生技股近1個月以來受到資金行情推升,平均漲幅是大盤的2倍。法人表示,不少個股漲幅已高,須慎防獲利了結賣壓;具高殖利率題材個股,可望在第2季有表現。台股龍年開紅盤以來氣勢如虹,直衝8000點大關,生技股搭上資金行情的順風車,漲勢更為兇猛。統計上市櫃生技股龍年開紅盤以來平均漲幅達2成,超越大盤10%的漲幅。其中,健亞研發的3項新藥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可望在未來2年上市或進行授權,激勵股價自龍年開紅盤以來大漲75%,漲幅居上市櫃生技股之冠。同樣具有新藥題材的基亞、友華漲幅也分別達47%33%,明顯超越大盤。匯豐台灣精典基金經理人邱怡芬表示,生技股搭上此波資金行情,近半比例個股農曆年開紅盤以來股價漲幅逾2成,比大盤表現還強勢,主要原因在於生技股股本小、籌碼集中,加上股性活潑,只要有題材或資金點火,股價就會明顯動起來,其中又以新藥題材最受青睞。邱怡芬認為,生技產業較不受景氣成長趨緩的影響,看好的次產業為原料藥及醫療器材,主要是國內原料藥廠隨著國際專利藥邁入到期高峰,有助於接獲國際學名藥廠訂單,產業長期趨勢向上。而台灣醫材廠則是受惠於歐美政府控制醫藥支出預算,國際大廠委外代工訂單增加,以及切入中國大陸龐大市場商機。展望後市,邱怡芬表示,資金搶進的理由主要看的是新藥問世後帶來的龐大商機「本夢比」,雖然題材面長線看多,但歐債危機尚未完全解除,籌碼面仍可能因為消息面利空,致使獲利了結賣壓出籠,建議投資人勿過度追高,或以買黑不買紅的方式介入。凱基投顧研究部協理呂奕達表示,由於部分生技股漲幅已大,本益比也來到相對高檔的位置,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漲勢相對落後、具高殖利率題材個股,如五鼎和葡萄王。

虛擬通路醫療器材販售!!

藥商於虛擬通路販售醫療器材相關管理規定預告(發布日期2012-02-29)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1223日發文字號:署授食字第1001611425號附件:「虛擬通路醫療器材販售管理要點」草案(總說明及逐點說明)主旨:預告訂定「虛擬通路醫療器材販售管理要點」。依據: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二項第二款。公告事項:一、訂定機關: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二、訂定依據:藥事法第二十七條第二項、藥事法施行細則第九條。三、「虛擬通路醫療器材販售管理要點」草案如附件。本案另載於本署網站(網址:http//www.doh.gov.tw)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fda.gov.tw)。四、對於本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請於本公告刊登公報次日起7日內陳述意見或洽詢:()承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地址:11561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1-2號。()電話:(022787-7529()傳真:(022787-7589()電子郵件:ccchuang@fda.gov.tw

成大醫院投入老年照護!!

社會高齡化 成大醫院投入老年照護日期:2012.02.29   近幾年來老人醫療照護逐漸受到重視,許多醫療機構紛紛投入老人醫學,根據統計去年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0%,而雲嘉地區更是台灣人口老化最顯著的區域,每7位居民就有1位老人,面對人口結構轉變,伴隨而來的是許多慢性疾病問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提供了許多在地化醫療服務與長期照護,諸如老人醫學門診、失智症特別門診、護理之家和居家服務,加上近期即將開幕的老人日間照護中心,為的即是因應人口轉變所帶來的衝擊。精神暨長期照護部陳正哲醫師表示,儘管高齡不等於不健康,但伴隨慢性病纏身、罹患失智症風險也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尤其是曾罹患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家屬更需要注意,最後陳醫師提到,不論是失智症或中風等慢性疾病,都需要投入大量及長期的心力來照護,成大醫院近年來,結合家庭醫學、神經、復健等各科團隊,開設老人醫學門診與失智症特別門診,近年來也將照顧模式延伸到慢性長期照護,除了護理之家和居家服務,如今更往社區健康促進跨出一大步,成立老人失智症日間照護中心,協助更多在地家庭,提供民眾更多元而全面性的健康照護服務。隨著醫療與生活水準提升,國民健康壽命延長,老人醫療照護更加受到重視,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除了照顧一般病患外,針對老人醫療部分更提供了多元的照護管道,讓老年人在就醫治療、長期照護、居家服務等都有最專業且最妥適的照顧。

稀釋漂白水避免腸病毒疫情

預防腸病毒一匙漂白水稀釋1250cc冷水擦拭2012/02/29】 目前仍是腸病毒的季節,由於今年到目前為止,腸病毒疫情和去年相比明顯上升,新北市衛生局再次要求各級學校、尤其是幼托機構有疑似腸病毒疫情,一定要通報,也建議民眾可以用稀釋過的漂白水來擦拭家裡,避免攜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並落實勤洗手的衛生習慣,都可以預防腸病毒上身。新北市衛生局29號說,根據相關單位今年到224號的統計,國內有1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都是腸病毒71型感染,其中新北市有兩例;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相較去年同期全國零病例,不但顯現疫情有上升趨勢,而且已經在全國形成威脅,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家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小心防範。疾病管制科科長李佳琪表示,今年腸病毒重症高危險區有中和、鶯歌、蘆洲及樹林等四區,在高危險區內的教托育機構,如果在一週內同一班級有2人以上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時,該班級停課一週,同時應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如果有腸病毒疫情而幼托機構沒有通報的話,會依傳染病防治法,依照是群聚或個案作出不同的裁罰。(t)另外她也建議家長在家裡可以自己製作稀釋漂白水來擦拭家裡,減少感染機會,她說用一般市面上賣的漂白水要稀釋到500PPM,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一個湯匙的漂白水,加一大瓶約1250CC保特瓶的冷水去稀釋就可以了;她也強調不可以用溫水,一定要用冷水,否則呼吸道吸入後可能會產生不適。

中國防治艾滋病 納入“十二五”計劃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的通知20120229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中國政府網29日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要求減少艾滋病新發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減少對受艾滋病影響人群的歧視,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品質。行動計劃共分為五個部分,一是防治現狀;二是目標和工作原則;三是防控措施;四是保障措施;五是督導與評估。行動計劃提出,減少艾滋病新發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減少對受艾滋病影響人群的歧視,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品質。到2015年底,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發感染數比2010年減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控制在120萬左右。行動計劃要求,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擴大綜合干預覆蓋面,提高干預工作品質;加強血液安全管理,預防醫源性傳播;擴大監測檢測覆蓋面,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擴大治療覆蓋面,提高治療水準和可及性;加強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務和管理,全面落實關懷措施;實施分類指導,全面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時行動計劃還要求,加大科研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衛生、科技、食品藥品監管、中醫藥等部門要儘快落實"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專項的"十二五"實施方案,為艾滋病綜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撐。

腹腔鏡微創手術用於減重!

病態性肥胖!腹腔鏡微創術可減超重7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華人健康網) 2012-02-29對於病態性肥胖病的患者來說,減重手術是適合的治療方式,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5且合併代謝性疾病,或BMI大於40者,通常只有動刀縮胃才有望挽回健康。目前醫學技術進步,減重手術不必再「開膛破肚」,而是採取近乎不著痕跡的腹腔鏡微創技術,約可減少超重部分的7成,同時能兼顧安全與美觀。病態性肥胖可採取近乎不著痕跡的腹腔鏡微創技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減重外科主任李旻憲指出,BMI超過35的病態性肥胖者,過度的脂肪堆積將引發骨牌效應。舉凡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風、心肌挭塞等問題,都會形同失控,出現高發病率及高死亡率。24歲的許小姐因產後肥胖,體重直逼百公斤大關,非常擔心老公嫌棄,便積極的節食、喝減肥茶、推脂。屢不見效後決定開刀,透過腹腔鏡微創技術,現在已經是63公斤的犀利人妻。腹腔鏡微創減重手術有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胃摺疊、胃束帶4種選擇,只消在肚皮上打35個小洞,就可以近乎不著痕跡的方式完成。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術後因為饑餓感降低,最能見到效果,約可減少超重部分的7成。李旻憲說,雖然手術的安全性無虞,畢竟是胃部的大改造,因此術前的充分溝通與詳細評估非常重要。另外,醫學上減重成功的定義,應是維持5年不復胖,沒有體重忽上忽下的溜溜球效應,方能擺脫慢性病的困擾。

窄頻影像內視鏡偵測鼻咽癌 高於PET!!

早期頭頸癌窄頻內視鏡揪得到2012/02/29中央社】2012.02.2904:05pm早期篩檢鼻咽癌有利器,嘉義長庚醫院運用窄頻影像內視鏡的高解析影像,多找出23成的鼻咽癌病灶部位,偵測靈敏度甚至超過最新的正子斷層攝影檢查。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任王文弘今天說,自2007年以來用內視鏡篩檢206位頭頸癌高危險群,其中39位病患檢出62處癌症病灶,其中13處(21%)只有用窄頻影像(NBI)內視鏡才能發現。在各種頭頸癌中,相較於傳統影像內視鏡,王文弘說,窄頻影像內視鏡對鼻咽癌的偵測能力特別強,可以多找出32%的鼻咽癌病灶部位,對復發鼻咽癌更達50%王文弘說,傳統影像內視鏡以氙氣做為光源,肉眼見到白色光源的影像。窄頻影像以濾片使光線波長窄化,藍綠更鮮明,突顯表層粘膜微血管及表面粘膜形態構造,使早期癌病變、病灶表面紋路、微細血管排列與粗細變化,更容易辨識。長庚跨科團隊發現,窄頻影像內視鏡可偵測到頭頸黏膜癌的癌前病變,此時甚至連正子斷層攝影(PET-CT)都檢測不出來。此系列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7篇,引起國際相關醫界重視。嘉義長庚醫院5年累計萬人篩檢經驗,發現過去頭頸癌的診斷標準不適用於早期鼻咽癌,生手醫師容易誤判;因此最近成立窄頻內視鏡早期癌症篩檢中心,發展出高階篩檢模式,預計在325舉辦國際研討會,與日本、香港的專家學者交流經驗,並開班授課。衛生署民國9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中罹患頭頸部癌症,包括口腔口咽及下咽癌5349人、食道癌1849人、鼻咽癌1162人,總共8360人,新發個案總人數遠超過肝癌,口腔癌及食道癌發生率仍持續攀升。目前公費提供口腔黏膜篩檢癌症,窄頻影像內視鏡需要自費。

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懷特生技 回應植物新藥不是新藥!!


植物新藥台灣生技新契機2012-02-2701:25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專訪】 儘管懷特、中天生技和杏輝已分別在兩岸取得植物新藥藥證,但對新藥領域而言,植物新藥卻始終未能取得「創新藥身分證」行列,甚至也很難打進國際競技場。 最早投入植物新藥領域的懷特新藥,見證了國內植物新藥的發展史,集團總裁陳寬墀認為,植物藥是台灣生技產業的機會,全球大藥廠已開始注重此領域,並陸續成立專責部門深入研究,但政府和相關機構給予的關注卻相當有限,建議超級育成中心(SIC)選題時,應將植物新藥列入。 陳寬墀表示,懷特新藥成立13年了,也是最早掛牌的生技公司,由於早期各界對生技產業並不熟悉,懷特也是幫生技業搬開不少石頭,未來希望政府的法令能更符合時代和生醫業的需求,共創台灣生技產業的新契機,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問:如何看植物新藥產業? 答:植物新藥的研發是根據幾千年來臨床應用的經驗,確定某種植物藥對某種疾病有治療功效,是可以針對疾病(disease-targeted)為目標,選定植物藥做研究。這種disease-targeted的植物新藥開發模式,與海底撈針式的化學藥品研究開發模式迥異,全球大藥廠已開始注重這種研究模式,陸續成立專責部門深入研究,初期瞄準大陸廣大市場為目標。這是台灣生技產業的機會。 問:植物藥由於成分複雜,產品規格因藥材生產季節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易掌握,造成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核瓶頸,因此,很多生技專家幾乎不把植物新藥列入新藥行列,你覺得應如何突破? 答:過去美國FDA的確很難審核植物新藥,但經過長期的研究和經驗的累積,美國FDA也慢慢培養出專家和建立審查的機制,因此,未來植物新藥也會很快和國際接軌,我國生技新藥公司在美國FDA申請臨床試驗的植物新藥核准案件已累積不少,而且華人原本就是十分擅長也很熟悉運用中草藥的民族,因此,是很有發展植物新藥的利基。 像懷特在植物藥開發領域已經是亞洲植物藥開發的領頭羊,政府應把握這個難得的契機,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目前也很積極投入此領域的發展下,應大力支持植物新藥的研究開發,尤其是超級育成中心(SIC)選題過程中,應列入植物新藥開發,作為兩岸生技醫藥合作推動專案之指標案件,以搶得先機。 問:懷特是國內最早投入植物新藥研發的公司,也是第1家掛牌的生技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有碰到什麼瓶頸? 答:因為是前無古人,所以我們等於是幫生技產業搬開很多石頭,過程很辛苦,從藥品研發過程到上市之路,都是一條辛酸路,從一開始沒有專家可審查、沒有授權經驗,懷特一直都被質疑,甚至也被投保中心告過,但我們還是走過來了,我想上市掛牌很容易,但懷特上市10年,股價還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我們也斥資10億元興建了「無菌植物新藥精製廠」,就足以證明懷特是很原汁原味,也有理想的植物新藥公司。 問:如何看兩岸植物新藥的發展? 答:中國大陸對生技產業重視,不斷祭出新的政策加持,包括8,500億元人民幣醫改商機和十二五規劃等,並以資金、人才,配合法令政策扶持,像懷特拿到藥證的懷特血寶,與中國大陸賽諾克藥廠一樣,都是拿到國際授權後再開發新藥,也都拿到藥證,但賽諾克的黃耆注射液早已在市場行銷,且都還擴建了二期,產能是一廠的6倍大。 而懷特興建的「無菌植物新藥精製廠」利用先進技術,將中藥補氣上藥「黃耆」經萃取、分離部分純化精製成西藥規格的注射劑,因此,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與環境要求格外嚴格,但現在,我們的廠房還在等待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的認證通過。政府在扶持產業的動作腳步確實太慢了。 問:對政府的建議? 答:我認為政府在法規審查方面要與國際接軌,特別是新藥開發與高階醫材這些具有高技術門檻的領域,從一開始申請進入臨床試驗,就必須與國際接軌,才有辦法打進國際市場。主管單位應隨時注意參考美國、歐盟FDA相關審查法規趨勢,建立諮詢管道。 另外,在產品上市審查過程中依法行政,對於生技新藥製造新技術,我們可以理解負責技術審查的專家,對新穎生物技術有許多學術上的好奇心,但學術研究之探討應與法規審查規範作明確區隔,一切必須回歸法規的框架下,凡法規有明文規定要管的不去執行是違法;但法規沒有規定的硬要去管也有違法之嫌。 再則TFDA應充分發揮輔導產業發展角色。TFDA應多參考美國FDA強調扮演管理者角色外,更抱持輔導產業的辦事精神,屏除對圖利他人的不正確觀念,要認知政府官員有依法行政讓廠商達到興業目標是應該的。

五鼎中國設廠布局醫改商機 雲端血糖儀測試美國市場!!

五鼎兩岸擴產醫路發2012/02/27經濟日報】血糖量測廠五鼎生技(1733)董事長沈燕士表示,全球血糖測試市場不斷成長,不僅歐美及日本成熟市場是主要戰場,今年起大陸將成為五鼎擴展的主戰場,五鼎透過併購在大陸擴產,今年血糖試劑兩岸產能可達10億片,三年內倍增到20億片。五鼎24日股價收盤72.4元,上漲0.4元,公司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3.81億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3.99元,法人估去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可達5.5元;沈燕士表示,五鼎的營運每年要維持三到四成成長,今年資本支出將達到4.8億元,毛利率也將持續保持在四成以上。以下是沈燕士接受專訪紀要:問:五鼎如何看目前全球血糖測試市場?答:目前血糖測試市場約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400億元),以歐美為主要市場,從市場分配率來看,美國占全球市場的50%以上,歐洲也有30%,其餘兩成才是亞洲。不過,雖然美國目前占五鼎營收比重達四到五成,但成長幅度有限,目前潛力最大的還是大陸。目前大陸有9,000多萬人患有糖尿病,但是實際上受到照顧的人卻不到8%,這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尤其大陸官方在醫改後,積極推動家用血糖儀,有點類似家電下鄉的概念,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大陸血糖測試市場迅速提升。問:是否因為大陸市場潛力雄厚,所以五鼎積極到大陸設廠?答:也不盡然如此,若說只著眼於市場潛力大,而搶進設廠其實只說對一半。更重要的是,大陸衛生監管部門(SFDA)對於醫材、藥品的保護政策嚴格,如果不到大陸設廠,則光申請認證就要拖個一年半載。五鼎過去到大陸設廠的考量是,一半產能用以供應歐美市場,而另一半供應大陸市場,但近期這個策略稍做調整,未來大陸廠將專攻大陸市場。目前,五鼎在蘇州已經找到工廠,將在今年併購,在此同時,我們在大陸行銷、業務人員,已經找到買主,今年將有正面結果。問:五鼎不僅在大陸要擴產,台灣也將擴產,考量是什麼?答:大陸擴產有其策略考量,為了搶快時間,和亞洲其他國家競爭,所以採購併購模式。但在台繼續擴產,除了要根留台灣外,成本考量是當然的原因。由於大陸工資日益增加,表面上付出1元工資,但實際上加上其他的「津貼」,實際工資成本達1.45元左右;兩相權衡,人力成本其實並不比台灣便宜。此外,台灣製造在國際市場還是較有競爭力,這也是在台繼續擴產的主因之一。問:公司未來產能布局為何?答:今年公司年產能規劃到10億片,去年的出貨量已經超過7億片,再繼續擴產後,還是穩坐國內血糖測試廠龍頭的地位。但我們不會滿足於現況。今年,美國主要大客戶陸續還有新型血糖儀和試片要進貨,以美國為例,今年有兩項新產品要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目前我們希望每年在營運方面,都要有三到四成的成長動能。近日我們的業務部門,才提出三年內一定要達到20億片的產能,才能因應市場需求,對此我們也已經在規劃。問:兩岸擴產需要大筆資金,公司是否考慮現金增資?答:五鼎是全台第一家醫材上市公司,我們驕傲的是,這家公司體質良好,且從來不欠錢。每年都有持續營運和獲利的成長,但對於是否現金增資,公司內部還在討論。今年預估,資本支出將達到4.8億元,如果要現金增資,投資人必然也是歡迎,但我們還是希望能不借錢借不借錢,不過當然後續必然要有配套措施。推雲端血糖儀攻醫療照護商機問:目前五鼎正在發展什麼新產品?有哪些認證?答:血糖測試市場競爭,認證日益嚴格,以美國為例,客戶每年對產品的要求都會有更新的標準,因此在去年我們已經在美國推出,第一部雲端血糖測試儀。今年,我們陸續在雲端血糖儀方面研發,不僅和國內企業遠傳、佳士達合作遠距照護業務,在產品方面,也推出盲人用血糖儀,具有藍芽等無線傳輸功能的產品,以搶進未來雲端醫療、照護商機。問:法人估五鼎去年可以賺5.5元,今年還會更好?答:這些都是市場的善意推測,但應該相去不遠;五鼎一直以來都是「儲蓄股」,不僅專注於本業的發展,也傾聽投資人的心聲。因此,即使我們要積極擴產,擴大資本支出,也不會犧牲投資人的權益。問:目前公司毛利率為何,如何管控日益提高的營運成本?答:由於大環境競爭,雖然血糖測試市場規模不斷提高,確實成本也不斷在提升,因此五鼎在毛利率方面,一直希望能保持在40%以上。以去年為例,我們毛利率還有42.3%左右,雖然比前年稍微差一點,但和業界比較起來,我們還是居於領頭羊的地位。展望今年,我們當然也希望保持這個數字,甚至再提升。問:五鼎去年獲利不錯,今年是否繼續配發現金股利?答:今年由於擴產要一定的投資,因此是否要配發先金股利,或配多少,我們還在研議。不過,最後的結果我們盡量滿足投資人期待。去年配發4.2元現金股利,在公司的立場,我們希望能夠保持這個標準,但是一切都要等到董事會決議,股東大會通過後,一切才算數。法人觀點/今年每股獲利估5.81大華投顧指出,看好五鼎(1733)今年有新產品加入,特別是新型血糖測試機通過歐盟認證,將有機會大量出貨,加上MEDICARE訂單穩定成長,預估今年貢獻獲利9.5億元,今年每股純益將可望穩定成長至5.81元,認為股價長線將可超越大盤。大華投顧預估,今年五鼎營收20.9億元,年增率11%,最近兩個月股價雖以上漲26%,反映部分的投資價值,但拉回應該站在買方。元大投顧則關注到五鼎本益比不高,本益比處在歷史中間值附近,舊客戶MEDICARE需求強勁。MEDICARE去年占五鼎營收高達將近五成,今年該客戶可繼續成長20%25%,成為今年成長動力,不過B客戶營收佔比持續下滑。針對五鼎衝刺大陸業務,元大投顧表示,五鼎在大陸多個省份都會遴選代理商,今年出貨量會增加,預估大陸營收佔比將從1%成長3%,成長速度快,採直接賣斷給代理商的方式,毛利率約落在35%40%之間。

台灣植物新藥利基需掌握題目、基源與製程

植物新藥、草藥商機夯生技廠卡位2012-02-2701:25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全球掀起的保健食品和草藥風下,國內生醫廠商也積極卡位每年至少23百億美元的草藥保健食品市場,並延伸至植物新藥領域,而繼懷特、中天生技和杏輝都已分別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取得藥證下,德英、合一、國鼎等也投入研發,而杏國今年亦將銷售治療菜花的植物藥,推波泛植物藥族群聚落成形,有機會引爆吸金效應。 就初步統計,全球植物藥目前以歐洲市場商機最夯,歐洲將草藥定位在營養補充(foodsupplement)上,市場規模約96億美元,美國也有42億美元;銀杏(gingkobiloba)、金絲桃素(St.John'swort)、紫錐花(Echinacea)、鋸棕櫚(Sawpalmetto)、蘆薈(Aloe)、PrunusAfricanus、奶薊草(MilkThistle)、纈草(Valerian)為排行前八大的草藥。 而亞洲市場中,以大陸的中藥市場最大,約79億美元,日本漢方市場約10億美元,台灣中藥製劑市場約1.2億美元。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協理羅敏菁表示,中草藥是我們祖先4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台灣上至大學、研發單位,下至臨床醫院、民間公司,都對植物藥的基源鑑定、藥理研究、臨床研究、藥物開發投入許多人力和資金,台灣在中草藥或植物藥方面的研發扎根深厚。但植物藥成分複雜,藥材規格因產地與氣候的差異,使有效成份含量不易掌握,加上療效不明顯或過度分散,在設計臨床治療指標(endpoint)時比西藥困難,因此,全球目前只有少數植物新藥被核准上市。 不過,致力於發展中草藥的中國大陸,在第6次江陳會中,已將中醫藥和中藥材列入合作協定,這使植物新藥和科學中藥應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目前生技廠商在植物新藥開發領域亦開始展現效益,杏輝在中國大陸轉投資的杏輝天力,其研發的天力再生是用於治療「血管性痴呆症」(unmetmarket),該藥已取得大陸第1張植物藥證,並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而懷特血寶和中天的化療漾則取得台灣藥證,由於該兩個新藥都是屬於化療後的輔助用藥,預計自今年起將進入市場激戰。 羅敏菁表示,以植物新藥開發過程來看,植物藥批次生產不易維持均一性,而台灣的氣候和土質亦不適合栽種中草藥,這讓中草藥來源(基源)一直是個困擾,另外,植物藥由於來源為天然物,療效則傳統已知,因此,只能做製程專利保護,而製程不過幾種,很難有原創性,不易申請專利,因此,未來能掌握關鍵性原料應是贏家,而投入保健食品領域的廠商,則必須強化品牌和行銷策略,才有機會勝出。

 

重症無人醫?健保制度、醫療產業化造成??

價值觀扭曲 醫病不如醫醜 2012-02-27【中央網路報】 內、外、婦、兒、急診等專科青黃不接,皮膚科診所卻如雨後春筍,令醫界前輩感嘆「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其中固然有醫療糾紛的不利因素,健保也要負起部分責任。 據中央社27日報導:為許多名女人接生的中山醫院董事長陳福民說得直白,「半夜辛苦幫人接生,接生醫師、產婦住院與嬰兒床,健保就給一筆新台幣3萬餘元,醫師實拿8000元,還不如在病人臉上注射幾針(玻尿酸、肉毒桿菌素),輕鬆愉快,幾萬塊錢入袋」。 台灣醫療會走到這樣的處境?前恩主公醫院院長、台大內科教授陳榮基指出,「醫療糾紛不斷」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歸根究柢就是「責難文化」,一定要找出個犯錯的人來懲罰,以儆效尤。 陳榮基也認為,健保對於內、外,婦、兒、急診專科的辛苦手術及困難治療的健保給付偏低,這些科容易發生醫療糾紛,驅使年輕醫師趨吉避凶,紛紛改選工作壓力小、收入比較好、醫療糾紛相對較少的科別,例如皮膚科、牙科等。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就說,婦產科醫師的平均年齡53歲,比別科醫師年長10歲以上,因為婦產科常常招不到住院醫師,婦科醫師在養成過程中,也常半途琵琶別抱。 現今醫學極限仍無法100%事先掌握並予以排除的狀況,包括產婦羊水栓塞變植物人、產前檢查未能發現胎兒智力異常等。黃閔照說,醫師不是故意要害產婦和胎兒,一旦意外不幸發生,卻很容易吃上刑事官司和鉅額賠償。 陳榮基等醫界前輩擔心,長久以往,恐使醫療品質降低,疏失與糾紛風險升高,惡性循環,將使醫療體系崩盤。在醫界的呼籲下,衛生署試辦醫療糾紛補償機制,擬於4月先實施生育事故救濟計劃,期盼能減少訟源。 在另一方面,學界專家看到問題的另一癥結:醫療資源的分配正義,甚至認為,二代健保已經修法並準備實施,但是勢必將有健保制度的第三波改革。 監察委員黃煌雄在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榮譽教授吳凱勳陪同下,實際走訪大小醫院,約見3000多人次吃便當聊健保,看到無效醫療耗用健保資源,急難重症醫療捉襟見肘,現在到了必須正面對待醫療資源分配不正義的時候。 台北榮民總醫院長林芳郁指出,他在某個研討會上得知,現在台灣4萬個醫師,「1/41/3在做美容」。他擔憂,醫院新血的價值觀改變,健保制度推波助瀾,長此以往,重症無人醫,「健保引導醫學發展,是畸形的制度」。

幹細胞新發現不孕症現「生」機

美聯社華盛頓26February27,2012過去60年來,醫學界認為女性一生的卵子數量與生俱來即固定,無法再新生,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正挑戰這種說法,聲稱已發現年輕女性的卵巢存有非常罕見的胚胎幹細胞,具有新生卵子的能力。該研究未來將有助於治療婦女的不孕症。這項研究發現若可獲得確認,則這種卵巢胚胎幹細胞未來將有助於對疾病引發,或年齡較大造成不孕症的女性,提供更好的治療。領導該研究的哈佛麻州總醫院的專家提利(JonathanTilly)表示:「我們目前對卵巢老化的觀念並不完整。」提利先前的研究曾引發強烈的質疑,獨立專家也敦促他對於最新的發現,要謹慎以對。西北大學醫學院生殖保存主任伍佐夫(TeresaWoodruff)表示,下一個重大關鍵在於其他實驗室是否可驗證提利的研究發現;如果確認,還需要進行幾年其他的研究,以學習如何運用這種細胞。不過,也有批評的專家指出,這類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開對女性卵子如何新生和成熟的奧秘。堪薩斯大學繁衍科學中心主任艾伯提尼(DavidAlbertini)說:「這項研究將重新掀起幹細胞研究興趣,提供我們新方向。」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子存在,而且在出生後卵子數目不會改變。提利在2004年首次以實驗鼠實驗挑戰該觀念,最近也曾指出,中國和美國均由實驗鼠發現這種罕見的細胞。而提利這次在「自然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則是由年輕變性者身上取得的卵巢進行研究。

臍帶植入增強體力??

臍帶幹細胞植入手臂醫師痛斥不合醫療常規2012-02-27【中廣新聞】台中一名六十歲男子,罹癌之後體力衰退,為了增強體力,自行接受非正規醫療,進行所謂「臍帶幹細胞」植入,在三個月後還是感覺皮下的「東西」一直沒有被吸收,且感到胸悶、身體不適,只好就醫。醫師痛斥,臍帶根本不可能吸收,此舉不但不合乎醫療常規,還可能造成感染。一名住在台中年約60歲的男子,發現肺癌,開刀化療後,感覺身體虛弱,希望找尋增強體力的方法,在朋友介紹下,到台南不知名地方,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花了三萬元,患者左上臂植入所謂的「活細胞胎盤素臍帶」,生物科技公司人員表示,植入的東西可以完全吸收、無副作用,是屬於無殘留藥物的生物科技醫療方法。結果臍帶沒有被吸收,患者還感到身體不適,彰基賴鴻文醫師表示,在患者左上臂傷口取出一個約3.5公分長、1公分寬的白色長條物,經病理化驗是「臍帶」,完全沒有被吸收的現象,反而產生嚴重沾黏、發炎!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醫師表示,用整條臍帶去移植根本是沒有用的,臍帶外表包附著Wharton'sjelly「洋菜膠」,這類組織人體是無法吸收的,何況臍帶幹細胞儲存行情大約十幾萬台幣,比臍帶血更難處理,坊間這類無組織配對以及嚴謹的實驗室設備,以三萬元為患者植入,有可能會造成感染,令人驚訝,且不合乎醫療常規。

醫學中心虛報醫療費用??

中山附醫外科停止健保3個月聯合新聞網2012/02/27健保局定期公布的違規醫事機構名單以診所、藥局居多少見醫學中心不過最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因「虛報醫療費用」遭到健保局查處將於41起停止外科的門診、住院的健保業務3個月。即使違法申報金額只有8萬元,但醫師為了詐騙保費為沒有乳癌病人切除乳房,行徑太惡劣。因此健保局最近公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的門診、住院業務,將於41起,停止健保特約三個月,若停約,受影響患者恐超過萬人次,院方已提出申覆。健保局定期公布的違規醫事機構名單,以診所、藥局居多,少見醫學中心,不過最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因「虛報醫療費用」遭到健保局查處,將於41起停止外科的門診、住院的健保業務3個月。健保局稽核室主任吳文偉表示,這是因為兩年前爆發的「假病人、真開刀」弊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名陳姓外科醫師,涉及替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切除乳房,並將檢體掉包,除了向保險公司詐領理賠金,並向健保局虛報約8萬元醫療費用。吳文偉表示,因檢察官去年底已起訴陳姓醫師,因此健保局也對負有管理責任的院方開罰。當初這起詐騙集團勾結7位醫師的醜聞曝光,引起外界震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重砲抨擊,健保局也分別對多名涉案醫師任職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署立基隆醫院、雲林若瑟醫院等祭出重罰。吳文偉說,之前受牽連的多家醫院都已經一一執行。包括高醫附設醫院婦產科被停約一年,為擔心影響患者就醫,最後改為扣抵一年門住診費用,罰款1.5億元,署立基隆醫院外科被停約一年,最後也「認賠」罰錢等。雖然中山醫陳姓醫師申報8萬元的健保費用看似不高,但吳文偉也說,替沒有生病的民眾開刀,行徑惡劣,處罰原則與其他醫院是「一致」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對這項行政處罰,日前提出申覆,若遭停約處分,因醫院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民眾就醫時就得自費。依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一年門診、住院患者人次計算,恐有超過萬人次受影響。

柏樂:資通訊基礎台灣優勢

2012/02/28經濟日報】柏樂創投執行長柏樂(SteveBurrill)去年來台,為台灣生技產業把脈。柏樂指出,健康照護的商機大增,且台灣發展生技產業可在資通訊的基礎上,以智慧機等技術攻雲端醫材,今年起他以實際對台灣的投資行動,為去年趨勢觀察做檢驗。柏樂去年年中應工研院邀請,來台參加「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會中他強調,由於全球老年化的趨勢,未來20%的人口將會耗掉80%以上的醫療成本,因此生技業的價值,將從過去的急性治療,轉為「慢性治療」,其中健康照護,包括遠端、長照等,都是龐大的商機。柏樂指出,由於智慧型手機與社群網路的蓬勃發展,未來生技醫療與科技業的發展密不可分,透過社群網路,可以讓商機完全無國界。因此,其中所衍生的商機,也包含預防醫學等,都是密不可分的一環。此外,由於台灣鄰近大陸,柏樂也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說,全世界生技產業都在關注大陸這塊新興市場,台灣應借重自身優勢儘早在大陸大陸布局。因此,業界表示,柏樂去年來台,應早已有投資台灣切入大陸的規劃;即使沒有國發基金投資,台灣應該也是柏樂的投資國家之一。其中,申請國發基金以順勢投資台灣,只是該公司的策略考量,最後的目的應是在切入大陸市場,而台灣也是目前柏樂創投一直接投資的亞洲國家。據了解,柏樂創投過去已經投資台灣新藥公司「台灣微脂體」約1,000萬美元,經建會指出,等到該公司正式上櫃後,柏樂創投即可伺機出場獲利,而國發基金當初投資柏樂的7.5億元也可逐漸回收。

Burrill創投9億 鎖定高階醫材、健康照護及預防醫學等

柏樂創投砸9億登台尋「千里馬」2012/02/28經濟日報】美國知名生技投資機構柏樂創投(Burrill & Company)決定今年來台設辦公室,經建會昨(27)日表示,柏樂創投將鎖定高階醫材、健康照護及預防醫學等三大領域,三年內投資台灣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以上。成立於1994年的柏樂創投,目前管理的基金規模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元),公司執行長柏樂(Steve Burrill)每年在全世界最大的BIO生技展發表年度報告時,精準的趨勢觀點常是最熱門的演講,柏樂也因此享有「生技巴菲特」美譽。柏樂日前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柏樂創投決定在台成立辦公室,他強調:「台灣是一個可以提供巨大商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透過對台灣投資,柏樂創投可以擴大進入大陸和東亞新興市場的機會,也能提供台灣企業在西方國家有創新發展的機會,協助台灣企業躋身全球舞台。經建會說明,去年經建會曾透過國發基金,投資柏樂創投「Burrill 4」基金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依雙方合約規定,柏樂必須在台投資「等值金額」,因此今年起柏樂必須在台設立辦公室。經建會表示,Burrill 4主要投資標的為健康照護、預防醫學及高階醫材等,三年內將投資台灣超過新台幣9億元。據了解,柏樂創投相關經理人每三個月來台一次,預期今年第二季以前,進駐南港軟體園區設立辦公司,並由柏樂大中華區總經理巫薈負責。經建會說明,柏樂並非第一次與台灣合作,國發基金也曾在1997年投資柏樂創投「Burrill 3」基金,投資額度約7.5億元,該檔基金標的以新藥公司為主,後來柏樂依約定投資台灣一家藥品開發公司台灣微脂體。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柏樂創投目前投資該公司約1,000萬美元,占公司股權約13%。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表示,國際大創投公司來台設點,這也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各項法規、政策,及研發技術等,已經逐漸成熟

不老卵子! 卵子幹細胞

幹細胞製卵女性生機無限2012-02-2801:09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目前的醫學理論認為,女性一生中生產的卵子有一定數量,而且到了停經期就停產,相較之下男性到了八、九十歲都還可能製造精子;但最新一期《自然醫學》期刊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女性也有可能擁有「無限」供應的卵子。 這項研究由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的提力(JonathanTilly)醫師主持,研究團隊從成年女性卵巢中搜尋並摘取表面具有獨特蛋白DDX4的幹細胞,放在實驗室中培養,可以自然成為卵母細胞(oocyte,或稱不成熟卵子)。接下來將卵母細胞放進已置入人類卵巢組織的小鼠體內培養,就可成長為卵子。 由於法律對人類卵子研究有嚴格規定,研究團隊也用同樣方式從小鼠的幹細胞培養出卵子,並證實這種卵子可受精成為胚胎。 提力醫師說,這項研究證實,可產生卵母細胞的幹細胞存在於女性卵巢,並可成長為功能完整的卵子,對於克服女性不孕或延長女性排卵的科技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有朝一日,女性也有可能擁有「無限」供應的卵子。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生育專家裴西說,上述研究可以為因接受癌症治療或其他原因導致不孕的婦女保存生育能力。婦產科醫師拉佛瑞說,這項研究將來可能打破男女之間生育機制的不平衡,但他也提醒,此一研究離臨床實際應用還有一大段距離。

幹細胞治癌? 諾貝爾獎!

植幹細胞治癌口腔癌患者還是走了2012/02/28聯合報】幹細胞可治癌?彰化縣某名人的哥哥,三年前確診口腔癌末期,有醫師私下招攬注射萃取的幹細胞劑,一劑六萬元,聲稱不但可治癌,還能回春。這位名人說,他為哥哥花了兩百多萬,結果哥哥還是走了。「別傻了,幹細胞能治癌症,早就拿到諾貝爾獎了。」這位地方名人聽到有癌症患者接受植入臍帶,希望能治好肺癌,直搖頭。他說,當年他心裡想「死馬當活馬醫」,不惜花大錢讓哥哥接受注射,還是救不了。這位過世的口腔癌患者,生前檳榔一口接一口,接受化療時,有人介紹嘉義地區的一名醫師,聲稱有最新科技研發的珍貴良藥可治好癌症。他說,他託好友打聽,證實這名醫師是執業的合法醫師。醫師聲稱這是法國醫學界研發成功,利用羊胎盤素分離萃取的幹細胞液,已證實可回春和抗癌,因國內還沒核准進口,常有貴婦口耳相傳,組團定期到法國注射。他們是透過特殊管道偷偷帶進台灣,有很多人接受注射,效果都很好。這名醫師每兩、三天就到彰化市「到府服務」。這位地方名人說,他哥哥原本身體很虛,注射幾次後,精神變好了,講話也恢復宏亮。他哥哥產生信心,同意持續注射;他為救哥哥,不惜花大錢,有時還同意讓醫師一次注射兩劑加強效果,結果仍是空歡喜一場。

東生華EPS 6元 晉升百元俱樂部!!

市場亮錢景生技4尖兵Q2掛牌國光生技拼虧轉盈東生華全年EPS620120228焦點矚目【姚惠珍╱台北報導】國內生技業去年年產值達817.1億元,年增10.3%,展望今年,在國內多家藥廠傳來海外合作佳音下,預計全年產值年增率上看10.6%,熱絡產業亦帶動生技股在資金市場掛牌熱潮。國內首家疫苗大廠國光生技(4142)、東洋集團轉投資的東生華(8432)、智擎(4162)以及乳癌末期標靶新藥廠浩鼎生技,將於第2季上市櫃擠身生技股四尖兵。根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計劃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國內436家生技廠商總計創造817.1億元產值,年增10.3%而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生技、製藥相關公司則有85家,其中17家為上市公司、31家則是掛牌上櫃、興櫃則有26家以及11家公開發行公司。國光生技出貨旺而隨國內生技廠商與國際大廠於去年第4季陸續傳回合作佳音,今年生技產業產值年增率上看10.6%,資本市場對生技股認同度與日俱增,將於第2季掀起上市櫃熱潮,其中備受關注的包括即將於4月轉上市的國光生技、由興櫃轉上櫃的東生華、智擎以及標榜從研發、製造到生產都在台灣的正宗台灣新藥廠浩鼎也將於4月登錄興櫃。國光生技去年受到產能利用率不足以及擴產用支出增加影響,法人推估國光生技去年每股淨損2元至3元間,但去年已完成流感疫苗歐洲試驗,預計3月將送件歐盟認證,有助下半年供給合作廠商Crucell的疫苗原液出貨量大增可望年增6倍,對國光生技營收貢獻上看2億元,有機會轉虧為盈,目前興櫃股價在45元上下盤整。東洋兩金雞上櫃此外,台灣東洋(4105)的兩隻小金雞智擎(4162)以及東生華(8432)也擬於第二季轉上櫃,其中東生華日前通過櫃買中心上櫃審議會後,興櫃股價更一口氣攻上100元,目前仍穩居百元俱樂部,智擎目前興櫃股價也在90元以上。東生華專攻心臟血管及腸胃疾病藥品,去年在海外市場開花結果挹注下,前3季營收4.99億元,營業毛利3.51億元,稅後純益1.35億元,每股純益為4.84元,營收獲利均創歷史新高,法人推估全年EPS(EarningsPerShare,每股純益)可望挑戰6元的實力。浩鼎未演先轟動而從未在公開市場集資卻未演先轟動的莫過於搶攻全球兩百億美元乳癌末期標靶藥的台灣浩鼎生技,由美商OPTIMER董事長張念慈領軍成立的台灣浩鼎斥資17億元,經過10年努力的乳癌末期標靶藥OPT-822,已完成台、美二期臨床試驗,並預定在4月、5月掛牌上興櫃。

Sunday, February 26, 2012

SPT4與腦性退化疾病

陽明大學新發現可治腦退化疾病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張國樑台北報導(2012-02-2220:00)而事實上,這種遺傳性疾病,目前仍無藥可醫,臨床上也找不到治療的方法,不過陽明大學歷經八年研究終於發現,這種疾病是因為特定突變基因,產生具有毒性的蛋白質,才導致腦細胞凋零死亡。學者表示,像「亨氏舞蹈症」及「小腦萎縮症」,都是所謂的「腦性退化疾病」,初期症狀包括走路不穩、寫字困難;到了末期,更因為神經退化嚴重,連吞嚥功能,以及呼吸系統的肌肉也開始萎縮,最後很可能因心臟衰竭而死亡,目前全台大約有兩千多名患者。從酵母菌實驗中,證實SPT4這類基因,可以做為治療腦部退化疾病的標靶分子,學者說,這項全球首次新發現,已經被刊登在國際期刊上,而且正在申請多國的發明專利,相關的動物實驗及藥物開發也正積極進行中,相信未來對於患者的臨床治療,將有重大突破。

陽明大學研究登Cell 有望治療小腦萎縮!!

陽明大學發現延緩發病關鍵蛋白質/腦性退化遺傳病患可望延壽20〔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對於目前無有效藥物可根治的小腦萎縮症等九種腦性退化遺傳疾病,陽明大學生化所副教授鄭子豪和博士生劉珈榮,投注九年時間研究,終於發現可延緩發病的重要關鍵因素Spt4,若順利開發抑制Spt4的藥物,有機會把發病時間往後延長廿年,增長患者壽命。

預估全球有數十萬人受惠此一重大突破獲得全球頂尖權威期刊《Cell》採用,引發歐美關注,全球預計有數十萬名患者將來可望受惠。陽明大學昨由校長梁賡義陪同召開記者會,鄭子豪說明Spt4是腦部的一種蛋白質,卻也是「幫助」有缺陷的基因產生有毒蛋白質的「共犯」,有毒蛋白質積聚在人腦,腦部細胞死亡,患者的腦部因此出現空洞,例如小腦萎縮症、亨氏舞蹈症等,目前醫學界尚未有積極治療的藥物,病人在發病之後,通常只能任由病情惡化,走向死亡。小腦萎縮共同症狀是因小腦萎縮、小腦功能不良所引起的緩慢漸進性的身體運動協調功能不良,包括口齒不清、吞嚥困難、手部細緻運動不良及步履不穩,發病的年齡多半都是在青壯年廿至五十歲之間,有變異的基因已經遺傳給下一代;亨氏舞蹈症則因部分大腦神經細胞死亡,導致整合失衡,認知困難,以及身體出現不自主的顫抖、抽搐、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失禁及記憶力消失等。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和國片《帶一片風景走》,都描述了腦性退化疾病患者和家人所承受的痛苦。目前此研究已進行到動物實驗及設計新藥階段,也申請全球專利。鄭子豪舉例,此研究的發現就像是車子失控衝下坡,為減緩下衝速度,採取拉手煞車或放開油門等措施,有機會研發新藥,延緩發病時間、增長壽命,例如從四十歲延長到六十歲,讓患者生活更有品質。鄭子豪表示,腦性退化遺傳疾病,歐美發生比率為一萬到二萬人中有一到二人、約萬分之一,台灣的發生比率則為一百萬分之一,且以小腦萎縮症為多,只要父親或母親一人有此缺陷的基因,其子女就有五十%得病機率,如果有機會事先預防,或許能給患者更多的希望。博士生劉珈榮是此篇論文第一作者,他表示,從讀碩士到現在讀博士第七年,都在研究此題目,利用酵母菌建構模擬平台,進行遺傳篩選,很高興結果顯示Spt4是可做為治療腦性退化性疾病的一種標靶分子。

華人特有病新藥市場!

華人特有病新藥台廠搶先機2012-02-27工商時報 兩岸醫藥合作研究華人特有疾病聚焦,而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中,創新藥也為中國生技醫藥將高達4兆人民幣商機的五大重心產業下,SIC(超級育成中心)最高顧問蘇懷仁和健亞生技董事長陳正都認為,由於資料的完整,加上研發技術的逐步成熟,國內生技廠商最有機會在此領域中脫穎而出,屬於華人特有疾病的新藥最有機會由國內生技廠商成功研發。 蘇懷仁說,華人特殊疾病的資料台灣生醫業最完整,而國外藥廠也不會有興趣,像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就有很強的肺癌研究團隊,若產、官、學資源能完整整合,將很有機會成功開發新藥,成為本土煉鋼最佳範本。 陳正也表示,由於人種基因不同,加上文化習慣和飲食,即使是相當普遍的糖尿病或高血壓,華人的病史和治療都與歐美地區不同,所以,國際大廠研發的新藥不一定適合華人,因此,第一個由台灣生技廠商開發的新藥最有可能是屬於華人特有的疾病,這是健亞定位在投入開發華人疾病用藥的主因。 健亞投入開發的新藥包括新劑型抗血栓用藥PMR,初期鎖定5億美元間歇性跛行症市場,預計今年進入二期臨床,而與東洋等共6家藥廠共同開發的降血糖新藥DBPR108,則進入FDA一期臨床。 就國內生醫廠商開發的新藥來看,目前傾向以肝癌和C肝藥為主,速度最快的是基亞和瑞華,都已分別進入臨床三期,瑞華的ADI-PEG20其實是由母公司美國北極星負責開發,而瑞華未來則負責生產和銷售亞洲市場,在預期ADI-PEG20有機會拿到美國FDA藥證下,瑞華已在竹北生技園區興建蛋白質藥廠。 另外,基亞則因研發的肝癌藥利基,中國大陸SFDA也通過讓PI-88直接進入三期臨床,讓基亞和北極星互別苗頭有機會在2014年取得新藥上市藥證。 至於最近因鳳飛飛的過世,而成話題的肺癌,國內是由國鼎生技最投入。國鼎生技認為,肺癌死亡率最高,在現行藥物僅有效延長存活期間約3~10個月下,該公司的hocena已在美國FDA進行一期臨床,未來該藥品也將陸續延伸至乳癌、攝護腺癌等。 除了肺癌外,由於社區性肺炎感染嚴重,尤其是中國大陸,太景研發中的奈諾沙星抗生素即是針對此疾病的治療。

女性為何常乾眼??

乾眼症嚴重可致失明患者群女性居多〔鳳凰網〕 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一位70多歲的阿?,因視力減退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原來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乾眼症,角膜溶解、穿孔嚴重影響視力。他說,引起乾眼症的原因相當多,這位阿?的乾眼症係因風濕免疫疾病導致淚液品質改變或不穩定所致。根據過去醫學統計,乾眼症在總人口中,盛行率約為1520%,其大多有眼睛乾澀、灼熱感、流淚、搔癢、異物感、疲勞、畏光和視力模糊等症狀,依此推估,國內約有四4百萬人為乾眼症所苦。鄭惠川指出,臨床上偶而會看到,眼瞼腺炎及紅斑性狼瘡、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因為淚液分泌不足引起乾眼症。藥物也可能是乾眼症的凶手,如抗潰瘍、抗憂鬱、降血壓、抗心律不整及抗組織胺等藥物者,也會造成乾眼症。他用過去臨床經驗分析,國人乾眼症以淚液分泌不足造成的乾眼症較多,其中以女性居多,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或更年期的女性,長時間看書、打電腦、看電視、開車,或是長期處在空調系統中,都會導致乾眼症的症狀更明顯。鄭惠川提到,乾眼症跟男性荷爾蒙的缺少有關,因此,女性通常比男性罹患乾眼症的比例高上許多,停經婦女隨著年紀增長淚腺功能退化,更有可能出現乾眼症。此外,角膜手術也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依據統計,做過角膜手術的人,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短暫乾眼症。鄭惠川強調,角膜手術引起的乾眼症大都是短暫性,患者通常使用人工淚液36個月可獲得改善。他建議,乾眼症病患若在角膜手術前,最好先完成乾眼症治療,對術後視覺品質與手術結果都有較高的滿意度。1995年,國際專家對乾眼症了解尚不完整,認為乾眼症頂多引起眼睛乾澀、搔癢等不適症狀,因此建議只需補充人工淚液即可。隨著醫學進步,2007年時國際專家重新定義乾眼症,認為乾眼症是種多重因子的疾病,其通常伴有淚液的滲透壓升高及眼球表面發炎的現象,且將乾眼症的治療方式依症狀輕重不同分為四級。第一級輕度乾眼症,為淚膜不穩定。需要改變生活習慣,消除環境的影響,避免使用會造成乾眼的藥物、使用一般人工淚液、控制過敏症,以及補充Omega-3脂肪酸。第二級中度至重度症狀,為角膜週邊有點狀角膜上皮缺損。治療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或凝膠、環孢靈素、類固醇眼藥水(短期)、淚點阻塞或口服四環素(脂質缺乏)。第三級重度乾眼症,為角膜中央有點狀角膜上皮缺損或絲狀角膜炎、除原有的二級治療,如環孢靈素之外,如有必要,則可再加上淚液分泌促進劑、自體血清,及保濕護目鏡。第四級嚴重乾眼症的患者,則因角膜潰瘍,導致嚴重影響視力。除了原有的治療外,像是環孢靈素、保濕護目鏡之外,必要則需考慮加上全身性的免疫抑制藥物,有時甚至進行手術眼瞼縫合、羊膜移植來治療。鄭惠川表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相當多,避免乾眼上身,平常應少熬夜、補充Omaga-3,養成生活規律才是正確之道,如有必要,則需加入藥物治療。他提到,過去此類患者會以類固醇等抗發炎藥治療,副作用是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青光眼或白內障等眼部疾病。新一代的眼用乳劑,含抗發炎成份cyclosporine(環孢靈素),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鄭惠川說,深受乾眼症困擾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曾因為角膜破皮怕引起感染復發,包著紗布出席公眾場合,使用cyclosporine(環孢靈素)之後,乾眼症已獲控制。環孢靈素眼用乳劑已於2006年獲衛生署核淮上市,是目前市面上所有乾眼症藥物中,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核,證實其對淚液分泌量有增加效果的藥物,可減低眼球表面的炎症反應,且自去年81健保局亦開始給付於第四級嚴重患者使用。而國外的報告則指出,使用半年至一年環孢靈素的眼用乳劑可治癒或改善7成以上的乾眼症。

台灣褐藻醣膠研討會3/6舉行

2012/02/24【台北訊】為協助台灣褐藻醣膠的研究與發展,由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主辦,中華海洋生技、台北市防癌協會、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協辦的「台灣褐藻醣膠(Fucoidan)生理機能調節研發技術說明會」,訂36舉辦,歡迎報名參加。台灣海域蘊藏豐富褐藻資源,經過學研單位動物實驗研究顯示,台灣褐藻醣膠不僅對於腫瘤具有抑制作用,同時對於腫瘤所引發的惡病質具有改善作用。另外在自體免疫疾病及寵物疾病之臨床運用也有一定功效。此次研討會邀請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黃培安博士、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許先業、國防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主任周志中、東林動物醫院院長楊清文,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陳忠仁主講,以不同觀點共同探討褐藻醣膠之研究成果,及台灣褐藻醣膠於人類及寵物生藥或保健領域之運用,更期望藉此產、官、醫、學的合作模式,促使台灣特有生技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

眼睛初老症

過度用眼「初老症」提早報到2012/02/25長期盯著電腦螢幕,就連吃飯、等紅燈也不忘趁空檔拿智慧型手機「打卡」按讚,當心眼睛提早出現「初老症」。專家建議可補充富含葉黃素、枸杞萃取物、花青素、類黃酮素及維生素ABC等成份的護眼營養品,有效維護眼睛健康。賀寶芙營養諮詢委員會暨營養研究中心主席DavidHeber博士指出,眼睛保養非靠單一營養素達成,草本的營養成份取得較容易且安定,包括:枸杞萃取物、花青素、葉黃素、類黃酮素及維生素ABC等成份,可以交互作用,並廣泛保護眼睛,建議長時間閱讀或上網的學生、耗眼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注重保養的熟齡族群應加強補充。北醫保健營養學系黃士懿教授表示,一般常講的吃魚補眼睛,即是指DHAn-3脂肪酸),因為DHA為視網膜構造成分之一,可促進眼睛桿狀細胞的生長,不僅因對兒童神經系統和視網膜發育有影響,在發育期一定要足量攝取。他指出,現代人忙碌又外食比例高,很難真正達到「蔬果579」,建議可補充富含葉黃素、枸杞萃取物、花青素、類黃酮素及維生素ABC等成份的護眼營養品,有效維護眼睛健康。賀寶芙新產品HealthyI賀視愛營養錠,內含豐富的花青素、葉黃素以及維生素ABCE及枸杞萃取物,結合多種護眼的草本營養成分,提供護眼的營養補充。

左旋麩醯胺酸: 緩解放射線治療口腔疼痛

放射線治療副作用無法避免.補充左旋麩醯胺酸等方法可緩解解疼痛2012/02/25【台北訊】多數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會出現口腔黏膜破損的副作用,耳鼻喉科醫師形容這種疼痛,是連吞口水都會疼痛不已。藉由治療時同步使用「左旋麩醯胺酸」這類營養補充品,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醫師指出,放射線治療後產生口腔黏膜破損是無法避免的副作用,尤其是鼻咽癌與口腔癌最常見。通常在治療後的二至三週,就開始疼痛,而且是整個嘴巴黏膜全部破,最嚴重者連吞口水都會痛。如果是合併化療與標靶治療,疼痛會更嚴重。他形容這種疼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婁培人說,通常在放射線治療的二至三週症狀就會出現,有一些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他指出,患者可以採用含有類固醇的口內膏,但是有些患者因為治療期間口腔清潔做的不夠,造成念珠菌感染,這個時候使用口內膏,不僅更痛,還會讓感染更嚴重。如果選擇口內膏,婁培人建議以嘴巴內只有一、兩處黏膜微破較適合用。他強調,放射線治療期間患者嘴巴黏膜破損最疼痛當屬後段的四至五週,可以說隨時隨地都處於疼痛狀態,這個時候可以在第五週時,在口內噴止痛藥,它是屬於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趁藥效發揮作用的520分鐘進食。第三種方法則是噴麻醉劑,利用藥效發揮的30分鐘至1小時內,趕快進食。婁培人表示,年紀愈大的人,口腔黏膜復原的速度愈慢,通常在放射線治療結束第七週,也就是第八至九週,處於非常疼痛的狀態,通常年輕人約痛二週至一個月,年長者可能要痛上一個半月至三個月。婁培人說,患者可以配合使用止痛藥來減輕疼痛感。但是建議第二至三週一有症狀就開始吃。他表示,只要止痛藥能夠持續穩定的吃,維持血液中止痛藥的濃度,止痛效果較好,不要等到疼痛才吃,這樣要服用很大量的止痛藥才能壓下來。除了藥物,還有一種非藥物的緩解疼痛方法,就是使用「左旋麩醯胺酸」這種營養補充品。婁培人指出,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內最豐富的胺基酸,正常人可透過含蛋白質飲食攝取足量左旋麩醯胺酸,但是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患者,體內的左旋麩醯胺酸的製造就會減少,此時補充它就顯得格外重要。他強調,藉由使用左旋麩醯胺酸的營養補充品,可以發揮修補破損黏膜的功能。但是有些患者將這種營養補充品與冷開水攪拌後,一口就喝下肚,這樣的效果反而有限。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先含在口中35分鐘後再吞下去,讓它在口腔內發揮作用。他指出,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給予適當的營養很重要,因為此時破損的組織修復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但是生機飲食並不建議此時使用。

健保醫療雲 恐造成保險公司拒保??

醫療雲洩個資消基會擬打團體訴訟2012-02-25中國時報 行政院日前宣布全力發展「醫療雲端運算系統」,有意將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完整醫療資訊,透過去個人化、將身分欄加密,預計將發展出卅種潛在商業營運模式。但民間團體質疑未來民眾的個人隱私恐怕將全都露,要求政府應修法從嚴把關,否則不排除提起集體訴訟,控告政府侵害個人隱私。 但健保局回應,目前行政院「醫療雲端運算系統」尚屬研議溝通階段,健保局尚未提供任何資料,若未來《個人資料保護法》及《人體研究法》上路,也會檢討現行的作業規範,做好資料的保護措施。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勞工代表昨在健保監理委員會例行會議中,抗議政府濫用健保資料庫。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會後表示,個人身分即使透過「加密」或「去連結」,未來健保資料庫一旦和藥廠、研究單位、保險公司連線,難保從身高、性別、居住地等相關資訊,任何一個人、族群的就醫資料不會被摸透,民眾隱私等於攤在陽光下,且特定族群的醫療資料一旦曝光,難保不會成為保險公司拒保的理由

健保醫療雲獲利 民眾減免保費?

醫療雲洩個資?健保監理會質疑2012/02/24聯合晚報】行政院將推動「醫療雲端運算系統」,預計創造數兆商機,不過今天在健保監理委員會,有委員表示,沒有任何雲端技術可以確保民眾隱私不曝光,健保局提供個人資料前,也沒有事前取得同意;委員提案要求健保局應暫停販售健保資料庫中的民眾資料。健保開辦17年,是全球最大的華人就醫療資料庫。監理會委員滕西華表示,健保局87年起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公開販售健保資料庫的內容給外界,每年約有近400筆申請,以一片光碟500元等方式計費。最近行政院委託台大、成大研擬營運模式,欲開發「醫療雲端運算系統」,但滕西華說,健保法並沒有授權健保局可以自行運用民眾的就醫資料,也沒有任何雲端技術可以確保隱私不會外洩,她質疑健保局販賣民眾個人資料,沒有事先獲得個別民眾同意。滕西華也說,雖然健保局表示,提供資料已去除身分證字號,但有身高、體重、醫療費用等資訊,又沒有審核提出研究者背後的贊助廠商背景,很難避免應用上的倫理爭議。她也質疑,販賣資料庫的獲利、以及當產業、藥廠或研究獲得利潤時,是否與全民共享、或是民眾可以「減免保費」?因此滕西華與另一位委員、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今天於監理會共同提案,要求健保局應暫停販售健保資料庫的資料,並應成立人體研究審查委員會。健保局則表示,提供加密資料作為學術研究用途,沒有違反個資法,國衛院也嚴格審核,很少用於商業模式,目前已有400多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增加學術研究的國際能見度。同時委託國衛院,收取工本費仍不敷行政管理費等成本,並無獲利。

蔡瑞芳與iPhone 的關係??

臨床抉擇與醫療倫理2012224  臨床醫師最難之抉擇在於:如何在最適當的時機,宣布放棄執行讓自己賺大錢的手術;並選擇「急流勇退」封刀!這也就是為什麼健保遲早會「倒店」的理由。眼科蔡瑞芳教授在當年「最紅」之時,從醫學中心「急流勇退」,然後走「自己的路」。現在又面對多個接受雷射近視手術在多年之後,視力減退且呈現併發症的病人,宣佈不再執行眼科雷射近視手術?這種宣示對一位很會開刀的名醫,無異是斷了自己的「財路」。醫界曾經有種笑話,某開業醫培養出來經醫學中心訓練出來的女兒醫師,竟然嫌自己的開業醫父親-「用藥不夠精準」?為什麼一次可以看好的「小病」,卻要分好幾天、好幾次?才能看好病人。原來是女兒不知道自己醫學院的學費,就是自己開業醫的父親利用這種方式「賺」來的?!由於手術的方法與醫療設備日新月異,所以醫療費用指標也跟著水漲船高。外科手術的傳統與微創,成為醫師手藝與技能是否「先進」之指標?醫院對醫師的薪水或分紅當然也隨著其手術方式是否新穎、小傷口、大切除、住院天數少、健保給付高、病人滿意度等,都是決定使健保醫療費用越來越多的原因。然而健保制度的「論量計酬」卻永遠是醫療總額給付費用高漲之誘因!微創式內視鏡手術的給付,高於傳統式開刀(有傷口)的手術方式;年輕醫師在執刀之際,在選擇病人能否選用某種手術方式時,能夠「見義忘利」者其實自己心裏很明白。內科醫師根本不知道開刀房裏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外科醫師間,也是「隔行如隔山」;懂女人的筆者就未必懂「男人」!能夠如蔡醫師在執業之餘,不怕得罪同道且敢講「真話」?這種人似乎不多。醫療會變成「產業」,才能興利。但是要變成產業的「國際醫療」,仍舊要靠醫師的手術技術-越精深愈好!愈微創越好!住院成本愈低愈好!病人自費付的醫藥費用等,當然就要越高越好。這樣的國際醫療才能稱之為「產業」,才能賺錢。然而病人的副作用(無論因手術後、或其他因素等)呢?好像過去就鮮少醫師會向蔡醫師一樣的主動向病人提及。手術技術愈是精湛的名醫,當然會「水漲船高」似的,逐年改變或改良及選用更精密的醫療儀器;正如醫美行業的雷射機器,幾乎就如同蘋果愛瘋手機-每半年就換新機型?其實真正賺醫美錢者,應為「雷射脈衝光儀器商」!醫師看診在健保制度下,已經很少會見到願意對病人溝通手術必要性與可能之併發症的醫師。病人若要求開刀或檢查,醫師們很少會不答應的。真正像蔡醫師一樣,肯說真話的醫師似乎也愈來愈少見了!因此醫改會等才會鼓勵手術病患於術前應多方打聽「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名醫能如蔡醫師者將賺錢行業之「執業之道」的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而思考而身體力行的診斷及手術,現階段早已鮮見矣!

金可隱型眼鏡 歐美日查廠通過 將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金可回台掛牌PK精華光2012-02-2400:55工商時報 F-金可(8406)挾著轉投資海昌隱型眼鏡在大陸市佔率第一,創下去年EPS高達9.9元的氣勢回台掛牌,該股上櫃價格約在180200元間,且今年仍維持3成以上成長動能,預估將與精華光(1565)掀起生醫股的股王爭霸,而高價獲利股的比價行情亦深具想像空間。 為了宣示集團強烈企圖心,海昌在中國大陸上海展中,以一號片、一個攤在上海世博會場中搶盡風頭,更斥資800萬人民幣(約台幣4千萬元)宴請1,400多位兩岸經銷商,並請來蔡依林、羅志祥、黃子佼、高凌風等在晚宴表演。金可國際集團董事長蔡國洲表示,將以深化中國大陸市場、提高台灣市佔率和拓展海外市場三管齊下,啟動3年內營收複合成長率3成以上的目標,2014年業績要挑戰70。海昌執行副總經理陳健修表示,金可國際已積極在兩岸擴建生產線,大陸的生產基地丹陽廠今年將投入興建二期工程,預計將增加11條隱型眼鏡生產線;至於台灣的中科廠,預計3年內增加8條生產線,海昌今年兩岸產能約2億片。海昌總經理蔡國源表示,中國大陸眼鏡市場產值約350400億人民幣,隱型眼鏡市佔率1520%,而台灣的眼鏡產值約200億台幣,隱型眼鏡市佔率30%,中國大陸隱型眼鏡的成長率約10%,而海昌過去的年成長率都有50%,未來即使股本增加、競爭更激烈,但仍有成長30%的動能,加上台灣今年將全面舖貨搶進,而海外在歐盟認證已通過,今年中科廠可望獲FDA查廠通過,明年亦可通過日本認證下,金可未來營運樂觀。據了解,金可國際去年EPS9.9元,由於該股以第一上櫃掛牌後,股本將膨脹至9億元,為了控制股本,加上今年將擴建兩岸產能,經營階層已傾向配發約3元現金股利。由於精華光去年EPS20元,且今年也有2成以上的成長實力,在籌碼面和獲利面的相互較勁下,法人認為,精華光和F-金可的股價PK大賽可以預期,而生技高價獲利股亦可望沾光。

防癌保險規劃 強化戰勝癌症!!

癌症十大死因之首 一次給付險立即理賠 卡優新聞網 2012-02-25老牌藝人鳳飛飛、卓勝利和徐華鳳等近來相繼因癌症辭世,除了讓粉絲大感震驚與不捨外,更喚醒國人對於癌症險的重視。相較於市面上「實支實付」型的癌症險保單,有業者推出「一次給付型防癌險」,只要保戶經確診罹癌後,就能領到一筆保險金,減輕抗癌的治療負擔。隨著高齡化與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讓國人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根據衛生署統計,平均每7分鐘有1人被診斷出癌症,每13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已連續29年高居十大死因之首。大致而言,罹患癌症可能衍生的費用項目,包括為了確診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等精密檢查,長期住院、手術、化學和放射線治療,以及標靶、特殊藥物等費用。雖然住院、手術、門診和化療及放療,均屬於全民健保的給付範圍,但部分像是口服標靶藥物、新型手術或放射治療技術,不僅須自費,更不在傳統型癌症險理賠項目裡,對於患者或家屬來說,著實是相當大的負擔。中國信託人壽則是針對癌症險推出「一次給付型保單」,一旦被保險人確診罹患癌症後,將可從「當年度末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所繳保險費總和」與「保險金額」中,取其大額者做為癌症給付保險金。此外,如患「特定低侵襲性癌症」(如原位癌),就可先獲得5%的保險金理賠;若罹患肝癌,則另外再給付20%保額。同樣推出一次給付的還有國泰人壽的「康福防癌定期保險」,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與女性專屬子宮頸癌,額外給付最高60%保額;若未罹癌,還可在保障期滿、身故或完全殘廢時,領回1.06倍的保費,形同儲蓄退休金一般。國泰人壽數理部經理黃景祿認為,「一次給付型的防癌險」,在確定罹癌時即獲得保險金理賠,提供患者靈活運用,可減輕保戶經濟上的負擔。以30歲女性繳費20年期,保額100萬元為例,年繳保費約3萬元左右,假若51歲不幸罹癌,可獲得190萬元理賠金,為自己提供最佳經濟援助。不過業者也強調,購買保險最重要還是衡量自身經濟條件量力而為,若是經濟較不寬裕的民眾,建議透過「簡易壽險」搭配「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同樣也能獲得基本保障。

Se comprueba eficacia en el tratamiento con Células Madre

  Sábado, 25 de Febrero de 2012 08:19 Sofía Rojas Canales - Salud y vida      El cordón umbilical antes considerado un desecho médico después del parto, ahora puede ser utilizado para tratar algunas enfermedades debido al alto contenido de células madre que se puede conseguir en la sangre almacenada en el mismo. Se ha comprobado científicamente que estas células se pueden utilizar exitosamente para el tratamiento de más de 80 enfermedades.   Tal es el caso de una niña de nueve años residenciada en Alemania que padecía leucemia linfoblástica, un tipo de cáncer en la sangre. Fue diagnosticada a los tres años y tras recibir muchas quimioterapias, no lograba recuperarse luego de varios años de tratamiento. Para el Dr. Eberhard Lampeter "la esperanza de vida de la paciente se reducía a tres meses sin un tratamiento de células madre". Por suerte, los padres de la niña habían decidido almacenar el cordón umbilical luego de su nacimiento, y de ahí extrajeron las células necesarias para el trasplante que le salvó la vida a la pequeña. Transcurridos más de 75 meses de su intervención, el Dr. Lampeter explica que "ahora podemos hablar con certeza de una curación".  Otro testimonio sobre la efectividad de algunas terapia con células madre, es la historia de Eric Drew que fue diagnosticado en 2002 con leucemia linfocítica aguda, una enfermedad que ocasiona la rápida multiplicación de las células cancerígenas, estaba en etapa cuatro y los médicos no le daban mucha esperanza de vida puesto que su médula ósea estaba invadida por el cáncer completamente. Para salvarse necesitaba un trasplante, los tratamientos como quimioterapia o radioterapia no tendrían en él ningún efecto positivo. A pesar de que en el Programa Nacional de Donadores de Estados Unidos contaba con más de diez millones de registrados, Eric no pudo encontrar uno que fuera compatible, así que sus médicos lo enviaron a casa. Este fue el detonante para que él comenzara a investigar sobre trasplantes experimentales con Células Madre.   En el 2004, Eric fue el primer adulto en los Estados Unidos con este tipo de padecimiento, que recibió un trasplante con células madre de Cordón Umbilical. Estas pertenecían a un donante desconocido, por lo que su cuerpo las rechazó. Para Drew "Las posibilidades de sobrevivir a un trasplante de este tipo, son tres veces mayores si el donante es un familiar cercano". Explica que las consecuencias fueron terribles, tenía una fiebre muy alta y su piel se llenó de ampollas por lo que tuvo que recibir dosis muy altas de esteroides, pero para él todo valió la pena puesto que está vivo. Gracias a su experiencia, creó la Fundación Drew para ayudar a las personas que pudieran estar pasando por una situación similar. "Ahora veo muy claras las razones por las que fui uno de los pocos que sobrevivió. Es una bendición ayudar a miles de otros pacientes en este país y alrededor del mundo, a obtener los tratamientos que necesitan."   La Dra. Suzanne Welsch, Ginecólogo Obstetra y profesora de la Universidad de Washington, explica que ella guardó las células de sus dos hijos, debido al historial de leucemia presente en su familia. "se convirtió en una cobija de seguridad para mis parientes y para mí, además tengo unos quinces sobrinos que se podrían beneficiar de este cordón umbilical". El Director de ViaCord, Chris Stump, expone que "el Instituto Nacional de la Salud de Estados Unidos, tiene más de doscientos estudios basados en la  utilización de células madre de cordón umbilical para tratar diferentes enfermedades. El futuro es promisorio para la utilización de terapias con estas células".   Por otra parte, la venezolana Josselly Almérida explica que después de la experiencia vivida con su hijo mayor,  para ella es muy importante preservar las células madre de cordón umbilical "Hace seis años, nació mi Hijo Anthony padeciendo de Aplasia Pura de Células rojas, que es una carencia de glóbulos rojos, por lo tanto no producía  hemoglobina.  Consulté con especialistas y la única manera de poder salvarlo era realizándole un trasplante de médula ósea, pero no podía realizarle dicho trasplante porque no tenía algún hermano. La otro opción que poseíamos era realizarle un trasplante de células de cordón umbilical, tenía el mismo riesgo de mortalidad ya que esas células no eran compatibles con la de él por no ser familiar.  Sin embargo compramos las células madre de cordón umbilical en Nueva York, en The New York Blood Center. La operación la realizaron en Valencia, con el temor de que podría fallar porque hace algunos años se realizó la misma operación pero el intento de salvación fue fallido, gracias a Dios la operación fue todo un éxito y hoy mi hijo está saludable. Ahora tengo un hijo de 15 días de nacido y guardé sus Células madre del Cordón Umbilical para el futuro en caso de que sea necesario"  En la actualidad, los médicos continúan investigando sobre la eficacia de la terapia con células madre para curar otro tipo de enfermedades inmunológicas y /o degenerativas; y para regenerar partes de algún órgano afectado. Ya existen tratamientos experimentales que se han aplicado con bastante éxito. 

La transplantation des cellules souches, l’option de l’équipe médicale

  le 26.02.12 | 01h00 Réagissez   La prise en charge des maladies inflammatoires chroniques de l'intestin relève d'une équipe multidisciplinaire spécialisée, où le rôle de chacun est important selon le Dr Julian Panes de (Hospital Clinic Barcelona) un hôpital d'enseignement et de professeurs d'université reconnu comme le principal centre de recherche clinique en Espagne.    Après avoir présenté l'unité des MICI dans cet établissement hospitalo-universitaire public d'excellence, où des journalistes ont été invités à une visite guidée, Dr Panes est revenu sur l'évolution de la prise en charge de ces maladies dans son unité. Il a souligné que depuis sa création en 1998 à 2000, les traitements étaient pratiquement chirurgicaux et à la corticothérapie. L'arrivée des médicaments biologiques ont révolutionné les choses et offrent aux malades une meilleure qualité de vie, en faisant référence aux anti-TNF introduits depuis l'an 2000 au sein de la clinique.   «Le recours à l'IRM pour le diagnostic et l'évaluation de la maladie a  également été une des approches adoptées au sein de notre clinique à laquelle s'ajoute la chirurgie en 3D, depuis 2009 à ce jour. Cela nous évite d'effectuer une coloscopie dans de nombreux cas et l'IRM fournit plus d'informations en l'occurrence sur la présence de complications», a souligné le Dr Panes après avoir présenté une vidéo de cette opération chirurgicale sur l'intestin. Il signale que son unité offre aux patients des soins complets de qualité, grâce à l'action coordonnée de ses professionnels de la santé qui ont une vaste expérience dans leurs domaines respectifs. Les gastro-entérologues et des infirmières spécialisées jouent un rôle de coordination ainsi qu'avec les chirurgiens, les radiologues, pathologistes qui forment le noyau de l'unité.   L'Unité des maladies inflammatoires de l'intestin à la Clinique hôpital, a-t-il ajouté, a apporté de grandes contributions dans le domaine de la recherche pour ouvrir de nouvelles perspectives dans les deux techniques de diagnostic et de traitement de la maladie inflammatoire de l'intestin. Dans le domaine thérapeutique, l'unité maintient un programme actif de transplantation de cellules souches hématopoïétiques chez les patients atteints de la maladie de Crohn qui sont réfractaires aux traitements médicaux disponibles. Ce traitement a considérablement changé l'évolution de la maladie d'un nombre significatif de patients et a par conséquent amélioré la qualité de vie du pati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