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9, 2012

醫美觀光團 考驗旅行社風險承擔!!??

醫美健檢熱 亞洲撿便宜    本報記者/羅旦兮   April 29, 2012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針對1999年至2009年健保費用做了一項調查,指出美國人的健保費用在這十年間從每個月805元上升到1420元,漲幅達77%,但過去十年來每個人的薪水僅漲了30%左右,使得全美約有44%的人無力承受這般「高貴」的健保費用。  美國昂貴的醫療體系,使得越來越多華人移民將眼光轉向醫療消費相對便宜的亞洲。不少華人移民趁探親之便,返鄉時順便做體檢;而近年來人們對整型美容觀念開放,也催生了不少前往亞洲國家的「體檢旅遊團」、「醫美旅遊團」,韓國政府在海外更大力推廣「韓國醫療旅遊」,結合醫療與觀光,搶占美國華人市場。   不論是前往亞洲做健檢或是醫美,美國醫師提醒民眾出發前應該先考慮,有些體檢項目存在一定風險,除非必要不應該常做;整型醫師則強調,在國外動完手術,術後照顧和追蹤的重要性,有人到亞洲割雙眼皮,回來發炎、過敏,甚至發現左右高度不同,「最後花數倍價錢矯正。」   

探親兼體檢 華人新時尚   58歲的趙女士去年在鄰居的邀請下,第一次到台灣遊玩。下了飛機隔日的第一件事,不是遊覽觀光,而是跟著鄰居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報到,做全身健康檢查。趙女士早就聽說台灣健檢服務不錯,趁旅遊的機會試一試,「20幾項檢查只花一天,觀光完了回美國前拿到中英文報告,醫生還詳細解說,真的挺方便。」趙女士說,雖然自己在美國也有健保,要做這麼完整的檢查可能得跑好幾個地方,而且有些健保也不包括。趙女士笑說她這趟台灣行印象最深之處,「就是護士人員都好親切,花200多元認識自己的健康很值得。」   趙太太來自北京,前幾年返鄉探親,也曾在海淀區的醫院體檢中心預約體檢項目。她說她不少朋友回中國探親時,通常會做個全身檢查求心安,「反正花不了太多錢」。她覺得中、台兩邊體檢項目和價錢都差不多,不過她在國內拿到的體檢報告都是中文,除非原本在美國看的就是華人醫生,「不然拿回來似乎用不上」。   不論是中國或台灣,越來越多公私立醫院附設健檢中心,提供各式各樣的「健檢套餐」供人選擇,從僅針對一般性全身檢查的「基礎套餐」、「綜合標準套餐」,針對男女不同加入前列腺/婦科的「精緻男女健檢套餐」,著重癌症的「防癌套餐」,到什麼都包的「旗艦豪華套餐」,花費從100美元有找到2000美元不等。   「我十幾年前就開始定期回去做健檢了,反正都要回去看家人,順便嘛!」移民美國20多年的陳Raymond是台灣健檢的常客,也是台北榮總的「老客人」。每次返台前他先打電話預約時間,通常約在飛機抵台的第二天做體檢,行前就先吃些清腸胃、排便的藥,到了台北第一天中午過後不吃東西,為隔日的檢查做準備。隨著年歲增長,陳Raymond近年來增加「全身CT斷層掃描」,前後只花不到一天時間,「通常一早8點去,下午45點大概就可以全部完成。」   家住紐約上州的梁再慶也是台灣移民,她每兩、三年返台一次,行程多半包括一次性的全身健康檢查。她指出,有些檢查項目在美國還要符合某些條件,做起來難免不齊全,而她也維持著台灣的健保福利,「我通常是看網路上網友的評價和朋友介紹來挑選醫院,其次是他們提供的『套餐』 (Package)符不符合我的需要。」   梁再慶這次挑選一間離家近的醫院,要求做一次大腸鏡、胃鏡檢查,「像這種檢查,在美國如果沒生病,醫生是不會給你做的,除非你自費,」但是在美國,自費又太貴。   台灣去年統計發現,旅居海外的台灣僑胞在過去五年來,返台設籍是之前五年的兩倍;每年約5萬多人返台設籍,累計約25萬人。僑委會分析指出,吸引這麼多僑胞返台設籍,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台灣完善的全民健保和便捷的健檢系統。   2010年從海外到台灣接受健康檢查的人數有235人,去年上升到400 多位,」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張景南表示,台灣的醫療品質和技術在國際間成績斐然,很值得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根據英國經濟學人2000年針對全球27個國家作健康評比,台灣名列第二,僅次瑞典,「但是提到手術費用,只有美國的1/5,英國的1/6。」   張景南指出,過去幾年每逢雙十國慶,僑委會鼓勵僑胞返台參與慶祝之餘,也鼓勵大家到台灣享受健檢的服務。僑委會並為有意返台接受新台幣6400元以上 (216美元)健檢者,提供100美元的補助,「期間也有些僑胞沒有申請這個補助,因此實際的人數應該(比上述)還要更多。」去年僑委會鼓勵僑胞返台旅遊的行列中,就有不少已是美國公民的中國社團僑領。   華裔人口約20萬的華盛頓西雅圖,也在當地華人熱心推廣下,不少華人到台灣接受健檢。西雅圖台商會顧問、僑委會西雅圖僑務委員卓鴻儀,七、八年前在台灣試過健檢,返美積極向華人移民推廣。過去三年來當地幾乎每年都有20多人組團到台灣做健檢,包括不少中國移民。   「台灣健檢專業、設備先進、服務親切,當然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一起『享用』!」卓鴻儀印象最深的,是20幾項檢查,每一項都有不同的專業護士帶領,末了還有醫師詳細解說,他認為結合台灣的旅遊景點來設計配套的健檢觀光行程,可以吸引更多外籍人士認識台灣。   越來越多的台灣僑胞返台申請健保福利,也曾引起島內人士的不滿。台灣健保局2009年公布「旅居國外人士短期使用健保醫療資源分析」報告,針對2006年至2008年進行統計,發現僑胞返台復保,出國又立即停保的人數,從2006年的14000多人,2008年增加為17000 多人;而這些出國停復保者,近八成有就醫紀錄,健保局一年為此醫療支出高達12300萬元。   對此台灣增加了申請健保福利的門檻,立法院於去年初通過健保法草案中,便取消了短期出國月可申請停保,以及新增旅居海外人士返台就醫需有六個月的等待期等相關規定。   

瞄準美國華人市場 韓國搶商機   台灣、韓國、日本等國的健檢醫美市場成熟,過去幾年來頻向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招手,在美國的韓裔也看準美國眾多的華裔人口,透過韓國政府的輔導幫助,以「韓國醫療旅遊」向華人市場招攬生意。   「韓國政府2007年就開始協助民間推廣醫檢/醫美事業,今年起我們將目光放到美國,希望鼓勵在美亞裔也到韓國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韓國健康福利署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旗下的「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 (Korea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Institute)國際行銷主任裴榮柱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韓國的醫療技術一直維持著高品質的發展,光是去年,就有11萬人次到韓國接受各類醫療服務,其中約有20%來自中國、30%來自美國,「從中國到韓國的人,大部分是去接受整型服務。」   裴榮柱指出,美容、整型文化在亞洲成型,韓國政府四年前即開始有系統地協助企業朝醫檢、醫美發展。2008年,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在紐約曼哈坦租下辦公室,推廣韓國醫療服務之餘,推廣醫檢、醫美也是重點項目之一。該機構先後在加州、芝加哥等華人聚集的地方舉辦「醫檢/醫美博覽會」,成效不錯;今年6月他們準備在曼哈坦蘇荷區 (SOHO)舉辦醫美博覽會、11月在加州華人集中地區舉辦韓國醫療健康博覽會,還將邀請韓國十多家醫院代表來美設攤。   除了出面主辦相關類型的博覽活動,韓國健康福利署也協助印製中、英文不同版本的「韓國醫療目錄」,「能夠列入醫療目錄的,都是由韓國國際醫療協會篩選認可的公私立醫院。」韓國國際醫療協會由韓國專業醫療企業和兩個政府機關-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和韓國觀光公社組成,也是向國際宣傳韓國醫療服務的主要推手。根據中文版醫療目錄,不少醫院提供包括中、英、俄、蒙古語的服務,裴榮柱說:「到韓國看病的外國人,來自蒙古、俄國的不在少數。」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院三年前在加州成立諮詢站,為前往韓國看病者提供行前/術後的諮詢服務,一年平均有1000人透過首爾國立大學醫院諮詢站,到該醫院就診。由於服務不斷擴展,今年2月在紐約也設立諮詢站,向東岸亞裔移民推廣他們的服務。該醫院紐約辦公室主任鄭賢鎮表示,他們將目標首先是當地的韓裔移民,希望藉著推廣,讓其他亞洲族裔移民和美國本地人,也能認識韓國先進的醫療技術。   

華人「害羞」 成團難   相對於健康檢查,韓國的醫學美容更為著名,位於新澤西的韓國太平洋旅行社,與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和韓國觀光公社聯手推出「韓國醫旅遊團」,列出提供的美容整型項目,並設華語專線,在華人社區「探水溫」。裴榮柱表示,該團去年初具雛型,可說還在試行階段,有意去美容者有一套醫美行程,有專業華語人員翻譯,陪同一起去、沒有要做美容者,則有另一套觀光行程。他認為華人參加韓國醫美團的優點之一,是「別人會認為你是去韓國觀光,比較不會聯想到是專門去拉皮/美容。」   「雖然現在醫美幾乎成潮流,但說到要做整型美容,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會主動公開自己『變美』的秘密吧?」心泉新生活會長李芳2008 年投入了解台灣醫療健檢、美容環境,也號召組團返台做醫美、醫檢。她特別成立的非營利社團心泉新生活,旨在提供一個資訊平台,三年多來透過該組織,已有六個團返台接受醫美/醫檢,人數達350人。   「第一年號召組團時只有五、六個人參加,去年帶了一整個專業人士團,24人一起回去做 ()整型。」李芳說,和美國相比,台灣的醫美水準和技術幾乎差不多,可是價錢可以差到三、四倍,加上亞洲整型醫師通常比較了解亞洲女性想要達到的目標,她認為這個市場極具潛力。除了「揪團」,在台灣學習護理專業、曾做過護理師的李芳也為想要做醫美的人提供行前建議,例如想做玻尿酸、脈衝光、微波電光拉皮大概得在台灣停留多久,手術類的美容又得停留多久,甚至依季節替對方考慮適合哪些「手術」;同時根據對方肌膚的敏感程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規畫屬於自己的「變美之旅」。   李芳說,除了整型美容,也有華人會問她哪些醫院提供何種體檢,或是家長想要暑假帶孩子返台學中文,順便幫孩子「美齒」一番。這時她會建議家長在選定醫院後,在動身前便要先以電郵和醫院聯繫、提供孩子的醫療報告等等,「不然時間上可能會來不及。」   北加州台灣工商會規畫舉辦「台灣工商業暨健檢醫美參觀訪問團」原訂今年4月出發,該參訪團除了與台灣連鎖加盟業者座談,出席在世貿中心舉辦的汽車電子、多媒體、禮品文具等展覽,還與當地醫美健檢業者深入洽談合作潛能,但由於報名人數不足而取消。工商會會長杜兆明認為,時機不對是無法成行的主因之一,因為4月正是報稅季節,管行程內容充實,很多企業代表抽不出時間返台;「另一個原因是不是由政府出面主辦,很多人以為這 (參訪團)是個工商活動。」杜兆明強調,舉辦參訪團的過程中,當地文教中心、台貿協會都給予大力的幫助,但都掛名「協辦單位」,「實在很可惜」。   現為僑務促進委員的杜兆明1990年全家移民加拿大,八年後來美定居並創業,原本唸得是電機系,現在是「美加旅遊」的負責人。「美加旅遊」也提供「台灣醫療健檢/美容團」,協助團員預約掛號、優先醫療或健診等服務。杜兆明受訪時正在台灣,與高雄醫美機構座談,了解南部的醫美品質。他說,年初成行的一個醫美團,約有20多人到與該旅行社有合作關係的醫學美容中心接受醫美服務,其中半數是中國移民。「亞洲人很低調,不希望別人知道她/他回去做整型,推廣起來有現實上的困難。」杜兆明指出,儘管大家對整型美容的觀念逐漸開放,但是牽涉到民族性,還是有所顧慮。杜兆明也深知華人心理,因此將自身定位成「諮詢站」,並與台灣衛生署國際醫療中心合作,提供美國華人被政府認可的醫美機構。   

術後誰照顧? 海外醫師、旅行團興趣缺   由於自己也愛美,李芳回去時多少也會「以身試醫」,試試瘦臉、美肌的成效,把台灣的最新資訊帶回美國分享。她說,台灣不少醫美診所或醫院,甚至韓國的醫美醫院,都很主動地與她聯繫,希望能搭上「美國華人市場」這條線,但是她都沒有答應。她說,一方面她希望提供來諮詢的人更多選擇,二來不論是做醫檢或醫美,「返美後『後續』服務誰提供,一直沒辦法解決,這也是我會提醒大家的地方。」   台灣媒體報導,4249歲的婦女到台北一家連鎖美容生活診所作電波拉皮,醫師施打麻醉後突然休克,搶救13天仍不治死亡,引起愛美網友熱議「要美,還是要命?」住在加州的芬妮(化名)也有「死亡關前走一回」的經驗。   從小,芬妮的臉頰上就有一顆綠豆大小的痣,長大後曾經試著除痣,但總是會再生長回來,只是顏色比較淡,芬妮找醫師化驗過,證實是無害的。芬妮幾年前返台做體檢,一時興起,和在台灣的朋友「揪團」去做微整型,醫師根據她的膚質,幫她做了脈衝光和柔光雷射,「結果兩天後,痣的顏色突然變黑了。」微整型後的臉龐光亮白嫩,更顯得痣看來醒目。由於在台灣時間有限,芬妮回美後,花了數百元請皮膚科醫師除痣,醫師下刀後覺得異狀,主動送去化驗後告訴芬妮,她罹患了皮膚癌,得再回診動手術清除癌細胞。   醫師分析可能是外界光源的刺激,導致痣的細胞發生異變。芬妮現在她每半年都要到醫院報到複診,醫師還會免費除去她臉上的黑斑、小痣,讓朋友好羨慕,「但是我每次躺在病床上,其實心裡是很慌的,就怕癌細胞復發。」芬妮提醒愛美的女性,在自己臉上「動手腳」前,還是要先徹底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只是「沒想到健檢沒有檢查出(癌細胞),反倒是做微整型做出了問題」。   的確,不論是激光雷射、聲波拉皮的非侵入式微整型,或是隆鼻、割雙眼皮的侵入式整型,術後照護是維持美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亞洲接受整型手術返美後,如果手術出現問題,要怎麼辦?   「對於整型醫師來說,每位病人都是一件藝術品,有哪位藝術家會願意在別人的作品上動刀動筆?」一名在紐約執業的華裔醫師坦白指出,替別人處理善後,如果是原本就認識相熟的醫師之間,可能可以發生,但不可能變成長期的關係。在台接受醫美服務、返美後卻找不到後續照顧這一環無法解決,也是讓許多旅遊業者或有心推動醫美人士裹足不前的原因。在美推廣韓國醫檢/醫美旅遊的裴榮柱指出,其實針對這一點,他們也早就考慮過,因此很鼓勵美、韓兩地美容診所積極交流。位於新州北部、由韓裔醫師李承柱經營的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去年起與位於韓國首爾的整形外科中心合作,為前往韓國和中國上海進行整容手術的遊客,返美後提供術後康復服務。   目前人在韓國進行醫美交流的李承柱受訪時表示,在韓國主持整型外科中心的醫師與他是好友,兩人對彼此技術都很了解,因此在去年起嘗試合作。為了推展華人業務,李承柱將所有表格中文化,同時雇用華語職員,甚至提供加長型豪華轎車服務紐約部分地區的顧客。不過他透露,目前多半是個人前來,還沒有華人揪團報名的情形。   裴榮柱表示,全美有許多像上述直接和韓國當地合作的美容診所,雖然並不是經由政府牽線,但使得到亞洲接受醫美治療的一條龍式服務變得更完整,韓國政府也樂見其成。   在紐約從事旅遊業超過20年、佳美旅遊集團現代假期總裁孟淳仁說,四、五年前就曾考慮醫檢/醫美旅遊團的構想,但至今沒有成行,除了政府單位沒有實質上的補助方案,也因為潛在的風險太大,「只要有一點點醫療疏失,旅行社必然會被牽涉其中。」   孟淳仁指出,醫美旅遊不像一般的觀光旅遊,一般觀光除非天災人禍,行程安排確定後,幾乎不會有意外狀況。可是如果觀光客到了旅遊定點要做整型手術,那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像是雙眼皮沒有割好、要再多停留幾天,打了美白針結果引起皮膚過敏紅腫等等,到時還要幫他們重新更改機票時間、加訂旅館,「最嚴重的是如果旅客回美後才出現問題,一氣之下告上法院,旅行社也有相對的責任歸屬。」他認為醫美旅行團雖有其市場潛力,但在多方評估下,他仍然對此保留觀望態度。   台灣目前將眼光放在中國龐大的「陸客商機」,許多從中國到台灣的「陸客健檢/醫美團」趕搭「自由行」列車,正風風火火地開著,但在美旅遊業者認為,對於推廣到亞洲以外地區,似乎努力不足。   「其實陸客到台灣做手術的整型也有難處,因為軟硬體配合度不夠。」加州一名華裔旅遊業者以泰國為例指出,泰國醫美發展得早,有些醫院本身就像是一間五星級豪華旅館,所有手術、術後照護都在醫院裡完成;韓國也有類似「一站式」的服務。「可是在台灣,除了讓海外觀光客有插隊先做的優惠,後續的看護問題、住在哪裡,都得觀光客自己解決。」他透露有陸客到台灣割雙眼皮,由於術後還要一到兩周的休養,委託旅行社代訂旅館,一天住宿費80美元,連機票在內總共花了快7000美元,「這樣哪有省到錢?」   

一分錢一分安全 勿因小失大   「去海外做美容整型前,值得探討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美國和亞洲價錢差這麼多?』」在紐約執業十多年的整型醫師李致一 (Steve Lee, MD)指出,如果消費者原本就住在美國、在美國接受整型手術,「他們保證會得到醫師連續性的照顧」。不過保險公司針對醫生收取的保險費用非常昂貴,醫師對求診者收取的費用也相對提高。   李致一表示,在美國,正規的整型醫師使用的藥物和儀器,全都是經由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審核認可的,而能夠獲得FDA核可,其藥廠為該藥品或儀器反覆做試驗、研究,投注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上市成本也相對提高。李致一透露,有些藥品拿不到FDA的核准,只好以較低的價格賣到其他國家,「有時顧客拿著這些藥品反問醫師:『為什麼你們沒有這種 ()?』」可是像這樣的藥品,消費者用了安心嗎?   除了在美國擁有龐大的政府和法律撐腰,讓想做醫美整型的消費者可以安心外,李致一認為越洋做醫美必須考慮的,也是後續處理的問題。曾經有一位女性到韓國做削骨瘦臉的手術,結果回來一看,兩邊面頰不平均,跑到李致一的美容整型外科中心求助;也有人到中國隆乳,中國的醫師在她胸部以注射方式打入含有矽膠的物質,結果乳房裡的膠質在胸部分散,和乳房組織混合在一起,當這位女士反悔想要取出,又很難清理。   李致一分析,在美的整型醫師不太願意處理其他醫師手術後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這些後續處理起來往往更加複雜,而且同意協助後續醫療,等於是將這位病患納為自己的責任,相對來說壓力更大。但是真的遇上必須處理的患者登門求助,李致一仍會幫忙,像是在乳房注射矽膠的女士,她已經找過其他醫生把亂跑的膠質取出,但是仍然清理不乾淨,李致一最後同意動手術,「只是她為了美胸千里迢迢的出國,最終花出的金錢,比在美國做手術貴上了三倍」。   另外一個必須考慮的也與金錢有關,就是術後併發感染、美國保險公司可能拒付。曾有一位女性到哥倫比亞進行腹部拉皮,回來後腹部受到感染,緊急送到醫院急診室進行治療。後來保險公司發現感染的起因是因為到國外動整型手術,拒絕支付急診費用,該位女子最後還是花了一大筆錢讓自己恢復健康。   李致一建議有意接受整型美容的女性,不妨「多存一點錢,留在美國做」。他指出,整型美容的技術和品質不斷提高,美國醫美價格也在逐漸下降,儘管看起來比亞洲國家昂貴,「但至少不用擔心做失敗沒人負責。」由於整型美容的熱門,不少並非整型專業的醫師也投入到醫美市場,價格可能比正規整型醫師便宜,他提醒愛美女性應要求了解醫師是否為美國政府認可的整型專業 (Certified by the American Board of Plastic Surgery),才是對想要更美的自己負責的表現。   越洋整型美容固然有諸多風險,跑到海外做體檢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中美醫師協會會長劉季高曾應邀到台灣參觀當地的健檢環境,兩相比較,他認為健檢品質並不能說台灣比美國好,「如果本身有保險,兩地健檢的費用相差不多,不需要花機票錢跑到海外做。」他也提醒民眾必須考慮到,如果健檢報告出來,身體真的有問題,返美後可能會被醫師要求再做一次檢查;有些檢查可能對身體造成危險,但提供這些「健檢套餐」的醫院不會主動說明,更多時候一項檢查項目根本不需要。   「即使是做腸鏡、胃鏡檢查,也可能有危險,」紐約醫院皇后醫療中心、北岸大學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管勳指出,侵入式的檢查靠得是醫生的經驗和技術,一不小心把病人腸子戳破的例子也時有所聞;有的人可能對顯影劑敏感或腎功能不佳,如果貿然做超音波類的檢查,也可能有問題。他提醒民眾如果真的在海外出問題,美國保險公司是否負擔治療費用也是要考慮的部分。   管勳曾到中國、台灣視察醫療體檢的環境,他認為中國在醫療儀器和消毒方式上還有可改善的空間;台灣普遍提供的健檢項目,則讓他忍不住要問:「有沒有必要做這麼多?」但是在美國,特別在紐約,醫師們都受到政府機構嚴密的控管,也有嚴謹的法規,讓病患只做該做的健檢,避免身體承受太多負擔。   Raymond的父親十多年前因癌症過世前,和他定居新州,「父親生前受癌症折磨,末期輾轉回台灣治病,在那時接觸到台灣的體檢服務。」陳Raymond回憶,那時他的一個好朋友正值壯年,和妻小到巴哈馬度假,一個人在海邊浮潛時突然暴斃,後來檢查才知道,他的腦血管阻塞,只是一直沒發作。好友驟逝讓他悚然心驚,開始定期做健康檢查。「我每次返台都是自費,可沒有用到台灣的健保福利。」陳Raymond說,一次包括斷層掃描的健康檢查大約會花上2000多美元,每三年做一次。他說,他聽過有些健檢項目對身體可能造成影響,例如做斷層擾描時的幅射,「但健檢又不是年年做,而且現在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哪裡沒有或多或少的幅射?」他多番考量下,還是願意每三、五年定期返台做健檢,「與其以後花大錢治病,不如現在花小錢做預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