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5, 2012

深圳勇于創新、善于創新!!

深圳科研產業為什麼行  來源:深圳特區報時間:2012-05-15《光明日報》昨日頭版頭條刊發通訊——深圳科研產業為什麼行

深圳,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一座創新的城市。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迅速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速度"聞名遐邇,創新、研發是深圳發展的靈魂。從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中看到,2011,深圳的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6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彈丸之地的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7933,幾乎佔據全國申請總量的近一半,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報告,2011年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前十位的內地企業中,深圳佔據半壁江山並囊括"前三名"。深圳為什麼行?這一問題一直縈繞著我們。近日,走進深圳,我們開始了"創新源"的探訪。

"這裏學歷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結晶。走進這座現代化的大樓,在每一層樓裏,你都會被那些新奇的新技術、新發明所吸引。我們隨意走到5,科研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智能手臂,這是神經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視頻顯示,當一位小臂受損者接上這種智能手臂後,可以自如地端起水杯喝水,還可以撿起桌面的一枚硬幣。即使是兩臂齊根部缺失的人,裝上這種手臂也有很好的效果。科研人員表示,他們正在致力于這項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行這項研究的團隊,大部分來自海外歸國學者。在這座大樓裏,各個樓層都有若幹個研究團隊在進行著不同方向的研究。現在這座大樓中的360多名中高級人才中,三分之二有海外經歷。其中不乏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中的頂尖人才。"在這裏學歷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先進技術研究院產業資源處的夏洪流這樣說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說,院裏的骨幹人員,有些是他到海外點名引進來的,個別人甚至還是和人才所在機構談判後才成功引入的。這是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5年前的一項戰略部署。要借鑒發達國家頂尖科研機構的運作模式,建立一種新型的研發機構。這種機構要實現從科學發明、基礎研發到產業化的整體運營模式,著力推進科研+產業+資本的"三位一體"的集成創新組織模式,逐步從單獨科技單元發展到科研產業混合體。說起辦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體會,樊建平很健談。他說:"先進技術研究院建立了一套以產業化為導向的評估激勵機制。在這裏引入的人才,要說做論文得獎都是一把好手,但我們更看重你把成果變成新產品,形成產業的能力。因此,全院上下形成了並不熱衷于各種報獎的氛圍,而是更加重視成果如何'接地氣',你要關注你的科研是否有市場,你的科研產品的經濟指標是否可行等等,我們就是要理直氣壯地培養出更多的'科技富翁'。"而從深圳方面看,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正是吸引像樊建平這樣的優秀人才的戰略舉措。"深圳受制于創新資源的匱乏,高校少,基礎研發薄弱。于是,深圳的創新必須補上這塊'短板',而組建新型研究院的做法,使我們可以擁有更高的起點。同時,深圳敢為人先的文化氛圍,使深圳敢于在體制機制變革中先試先行。"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會軍說。  

華為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如果說中國革命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那麼,華為也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企業成長之路。這條路,也是華為在實踐中趟出的創新之路。企業是創新主體,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深圳這片崇尚"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的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大幹一番,奏響了一曲響亮的自主創新之歌。任何一位來到深圳華為總部的人,都會為展廳中陳列的產品所驚嘆。在電信領域長產業鏈中,從電信網絡到終端產品,每一環都有華為的身影。如今的華為,全球知名。而它的成長之路不過僅僅25年時間。那時的任正非帶領6個人,兩萬元開始創辦華為。現在,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應用于全球140多個國家,涉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2011,華為銷售收入達2039億元,而海外市場佔了近七成。最能體現華為戰略思想的,是它的海外發展戰略。初生的華為,不能與歐美跨國公司正面競爭,但世界之大,也給了華為突破的機會——不能正面進攻就先迂回側翼。"國際形勢"本來就是這樣:太窮的沒有支付能力,賺不到錢。太有錢的看上的是歐美大公司,不會選擇你的產品。只有手頭緊,但未來經濟發展有潛力的國家才是最合適的目標。戰略思路一旦清晰,剩下的就靠"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堅持,6年的堅持,華為在海外才拿到了第一單生意,只有38美元。而正是不懈的堅持,讓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從非洲、亞洲向歐美市場挺進,目前全球最頂級的50家運營商中的45家都是華為的長期合作客戶。華為、中興、比亞迪等等,這些響亮的企業名字,都是在深圳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揚長避短,造就了深圳的企業創新能力。因為沒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所以深圳格外重視發揮企業的作用。注重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化為目的,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依托,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係建設。"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劉錦如是說。最能印證深圳創新環境寬松的是民營企業。這一特別活躍的經濟組織,在深圳生存得如魚得水,幾乎擔當起創新主力軍的作用。一批以華為、中興、比亞迪、邁瑞等為代表的自主創新跨國經營企業,和以騰訊、朗科、金蝶、大族激光等為代表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在這裏迅速崛起。

政府用心"頂層設計""提升研發層次,提升創新能級,推動技術創新向知識創新延伸,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拓展。"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鄺兵對深圳的創新戰略給出了明確的定位。近年來,深圳加快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基本建成,運算能力全球第四、國內第二;啟動建設首個國家基因庫,建設華大基因研究院、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型研究機構。重點新建一批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深圳市在大部制改革中,設立了科技創新委,這是深圳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嘗試。在這一機構改革中,為了將深圳打造成為知識產權強市,又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加設了知識產權局,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發展戰略。2005,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知識產權強市的目標。2009,深圳市又出臺了《深圳市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推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落實。同時,制定了《深圳經濟特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幹規定》、《深圳經濟特區技術秘密保護條例》、《深圳市網際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若幹規定》等一批地方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深圳市在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係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城市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能得到深度激發,特別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突出,已成為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作用下,深圳形成了很濃厚的知識產權氛圍。如今,深圳專利的"多產"和"高產"為深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並日漸成為促進深圳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飛速發展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市場開拓力的重要推手。這種氛圍也成為深圳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堅實基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