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老闆蔡國洲打造聰明公司2012-05-1501:11旺報 不聰明的人,不會成為老闆,但自以為聰明的人,不會成為大老闆。一手在兩岸打造出眼鏡王國的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竟然說自己「笨」,過去的所謂成功,都是誤打誤撞成功的,他現在不會再像過去那麼衝動決策了。 談到1992年到江蘇丹設廠、1996年併購美國隱型眼鏡品牌海昌(Hydron)、2001年入主寶島眼鏡等3件「典型戰役」,一般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英明」、「有眼光」,但蔡國洲卻說,他是誤打誤撞,中間經歷許多風險。 蔡國洲表示,他不敢自稱「經營之神」。特別是看過許多歷史書後,他常自問:「所謂成功者,當初的決策真有那麼英明嗎?還是恰好遇到時機?運氣比別人好?」因此他也經常告誡弟弟們:「要知福惜福,否則老天說不準那天會給你們小小的懲罰。」 4月27日,金可國際以每股198元(新台幣,下同)掛牌上櫃,盤中最高攻至230元,漲幅超過16%,收盤223.5元,漲幅12.88%,成交量有5288張,在台股大盤低迷的時刻,股價表現更顯突出。 不過,蔡國洲非常不想談過去的所謂「成功經驗」,因為那涉及當時大環境、當時用的人,「即使是當時用的人,現在可能也不能再用了,」他特別提及時空環境變動對企業決策影響甚劇。 針對過去的3個「成功案例」,蔡國洲誠實透露當年的決策內情,藉以佐證「老闆不是永遠英明」的道理。
丹陽設廠因盛情難卻 1991年數度擴廠後,訂單越接越多、但工人越來越難找。當時的蔡國洲每天一睜開眼,不是找錢,而是招工。在這種情況下,他到了江蘇丹陽,當時大陸最大的眼鏡代工基地,雖然當時丹陽工人源源不絕、工資只有台灣的1/10,但當地的環境真的差到讓人卻步。舉個例子,丹陽冬天冷到台幹都凍傷,跟客戶談生意,還要跟當地政府借辦公室,因為政府辦公室有暖氣,否則跟客戶談生意會冷到談不下去。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因為當地官員招商熱情,加上民風善良,蔡國洲頭一熱就決定第2年設廠。 果然,工廠啟用的半年內,預備的40萬美元就用完,追究原因完全出乎預料:當地的零件成本比台灣貴;工人不熟悉先進製程而造成的耗損比台灣高。蔡國洲咬緊牙根,補上40萬美元,工廠又撐了1年,業務才有起色。 當時,蔡國洲在台灣原本是做高價的光學鏡架,產品99%內銷,原本不需要到大陸設廠,但既然去了,就堅持做下去,並同時做外銷和內銷。 為了穩定丹陽廠,蔡國洲急調老三蔡國源到上海坐鎮,開展大陸內銷市場。而蔡國源才擔任台北某青商會長不到2個月,為此還必須辭職。 由於當時到大陸設廠的台灣眼鏡架廠商都是做低價的太陽眼鏡架,只有蔡國洲做高價光學鏡架,而當時東南亞70%的高價光學鏡架都被南韓廠商掌握。因此,當蔡國洲利用大陸廉價勞工生產,外銷東南亞時,同樣產品的報價比南韓低3成,很快就搶掉南韓廠商的訂單。 當年一頭熱到大陸設廠,被迫做內銷,現在竟產生一項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從1993年就開始做內銷,蔡國洲比其他外商更熟悉大陸經銷商的習慣、信用度,為後來行銷海昌隱型眼鏡鋪下很好的通路系統。 金可國際集團所屬「江蘇東方光學」(丹陽廠)代工的鏡架在大陸市占率,已經排到前2位,而丹陽廠的內外銷比例也由1993年的1比9,轉變為3比7。
收購海昌是騎虎難下 併購美國海昌隱型眼鏡更是一項「意外」。海昌是最早到大陸設廠的隱型眼鏡商,時間在1986年,但是在大陸市場犯下幾個戰略性錯誤。第一是在上海、西安、武漢分別設廠,未設中國總部,統一運籌,以致於發生3家工廠都把次級產品銷到另外2家的經銷區,形成同門相殘,把海昌的品牌弄壞。第二是採取50對50的合資方式經營,美方無法掌握合資廠的決策。10年後的1996年,海昌想脫售大陸業務,有人找上蔡國洲。 礙於人情,蔡國洲心想只要把對方的出價「直接砍一個零」,對方就會知難而退,沒想到,才出價,對方就一口答應了。蔡國洲被迫只能拾起爛攤子。 收購大陸海昌業務後,蔡國洲派人到美國學技術,結果去了1個月,海昌的工程師每天只叫台灣技師自己看技術手冊,什麼技術都沒教。最後,蔡國洲只得叫2名台灣技師把設備、技術打包裝箱,運到丹陽廠。 然後,從1996年一直摸索到2000年,整整花了4年的時間,自製的隱型眼鏡才能上市,但剛開始能做的業務,仍然是幫美國海昌善後,為了維繫經銷商、挽回產品信譽,蔡國洲只能叫業務拿新品換回舊貨。 屋漏偏逢連夜雨,博士倫於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很快搶占80%的市占,海昌節節敗退。期間,蔡國洲曾經思考過是否放棄海昌品牌,另外自創品牌,但考慮到海昌曾是世界最大的隱型眼鏡品牌,在歐美仍有很大的知名度,因此才決定全力挽回海昌品牌。 2004年,蔡國洲決定死馬當活馬醫,一方面從台灣挖角行銷人才,一方面再投資購買全球最好的隱型眼鏡製造設備。做這項決定前,蔡國洲看到歐美已經開始推廣拋棄式的隱型眼鏡,這意謂著隱型眼鏡市場已經形成,前景看好。 為重塑海昌眼鏡的品牌形象,蔡國洲不惜砸錢請到台灣知名藝人擔任代言人,從SAYA(張惠妹的妹妹)、吳辰君,到SHE、蔡依林、羅志祥,代言價碼可觀。
入主寶島眼鏡只為報恩 2001年決定入主寶島眼鏡時,更是遭致5個弟弟的一致反對。這是因為金可原來在台灣只做鏡架的生產及分銷,如果入主寶島眼鏡,等於直接跟上百家「客戶」搶生意,可能重創代工廠的出貨。但蔡國洲卻對弟弟們說:「過去20年,我們是靠寶島眼鏡起家,如果出事,最多就算回饋寶島眼鏡吧!」 最讓蔡國洲不忍的,還是寶島眼鏡的許多經理跟他同年,如果寶島眼鏡倒了,他們將面臨妻離子散的慘境。 最後,蔡國洲向弟弟分析可以入主寶島眼鏡的理由包括:寶島眼鏡體質健全,當時的困境起因於大股東個人理財失利;其次,寶島眼鏡充分分工,每個店都是獨立作業,現在總公司垮了,200多家分店馬上將變成200多家新眼鏡店,將打亂市場,收購寶島眼鏡可以穩定市場,其他非寶島的眼鏡店不會怪金可去搶生意。
10多年過去了,寶島眼鏡依然雄據台灣市場。 三個「成功」的往事,經過蔡國洲的嘴重現,乍看似乎變得一文不值,但深思之後,會發現蔡國洲果然具有「創業者的霸氣」。即使最初的決策不完美,但他能堅持,又能看到問題並逐步調整,同時大膽起用專業人才改造,敢1年花1.5億人民幣在大陸打廣告、做行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