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9, 2013

無菌針劑須符合中國新版GMP (2014年1月1日前) !!

國策降藥價經營成本升 醫藥行業呈平穩增長 02/08/2013 基本藥品招標制度,困擾個別醫藥股,尤其是製造非獨家藥品的股份。市場分析普遍相信,今年醫藥行業可保持平穩增長,惟在藥價下降及經營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盈利增速將慢過收入增幅。

重點:‧藥品降價和落實新版GMP認證,將收窄行業利潤空間‧醫保支出增速快於籌資增速,控制醫療開支成長遠政策‧基藥招標制度或需不斷調整改革方向,增加了行業政策風險,以及藥企應付新政的成本

行業概況:新GMP收窄行業利潤 內地人口結構呈老齡化,醫藥行業可受惠醫療、藥物及保健品等需求上升,行業未來的增長空間無容置疑,然而今年醫藥行業收入和盈利增速卻有放慢跡象,今年首五個月,醫藥製造業累計收入同比增長19.8%,增速較首四個月減少0.5個百分點,而首四個月亦較首三個月減少0.22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行業利潤期間同比收入增速放緩的幅度更大,首五個月累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5%,較首四個月增速減少1.7個百分點,首四個月增速更比首三個月減少3.5個百分點。有分折指,基藥招標降價及藥企逐步落實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改造,是行業利潤空間收窄的原因,更有券商預計,今年下半年行業增速將繼續略低於上半年。以GMP改造為例,按「十二五」規劃,血液製品、疫苗及注射劑等無菌藥品須於201411日前通過新版GMP認證,其他製藥企業亦須於201611日前通過認證,未能達標者一律停產。業內人士估算,新版GMP改造需要平均花費600萬元(人民幣,下同)1000萬元,加上往後生產流程更為嚴格,生產成本將會較舊版GMP高出約五成。 華泰證券預計,今年醫藥行業收入增速可達20%22%,利潤增速介乎16%20%,總體而言,全年可保持平穩增長,主要因大部分省份的基藥招標已實施滿一年,相信基藥跳崖式降價對行業的衝擊已緩和。

政策解讀:醫改將降基本藥物價格 內地「十二五」醫改規劃主要有三部分,包括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制、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以及全面推行公立醫院改革,要說到最直接影響在港上市的醫藥股,非基本藥物制度莫屬,皆因招標制度直接影響藥品價格及行業格局。

廣東模式影響最大 今年5月,廣東省公布藥品招標規則的徵求意見稿,被稱最殘酷的招標模式,皆因招標條件以價格為先,加上該意見稿又提出建立協力廠商藥品電子交易平台,實行「在線競價、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等,減少政府在招標過程的干預,令藥價更為透明,普遍分析認為生產廠商較多的藥物品種,其競爭將會最慘烈。 銀河證券又指,過去藥品招標平均採購周期為18個月,在此期間中標價格不會調節,但新的「廣東模式」,醫院藥品消耗後可隨時進行網上報價,各藥企則按上報數量報價,以最低報價者中標供貨,令藥企保持價格的難度加大,或須頻頻降價。 有分析認為,新「廣東模式」進一步壓低藥價,目的是要控制醫藥費用增長過快。無他,2012年新農合基金支出增速為41%,遠高於其收入增速27%2009年至2012年,三大基本醫保籌資從4868億元增至9424億元,其複合年增長率為24.6%,支出的複合年增長為26.9%;中信建投指,醫保基金的支出增速正超過收入增速,而隨著時間推移,醫保基金存在被透支的風險。 其中一個例子是,早前發改委聲稱,為瞭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程中的成本、價格等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便向33家國產藥企和27家進口藥品代理商開展成本價格調查,並實行對企業實地調研,被指是為日後藥價改革作準備,同時也增加了降價的預期。 事實上,目前各省的基藥招標制度未有統一定案,本來在2010年曾推廣「安徽模式」,惟進度低於預期,部分省份大幅改動招標規則,如北京採用價格聯動模式(見表),是故不同地區及新舊的招標制度,或需要不斷調整改革方向,將增加行業的政策風險,加大藥企盈利的波動性。根據現行基藥招標的規則,已令非獨家品種陷入困局,皆因早年藥企為了搶奪基藥市場,不惜以低價中標,但按大部分省份的招標規則,舊價已成往後投標的上限價;同時,由於生產非獨家品種的藥企眾多,如仿製藥、非專利化學藥,預期未來仍會面對激烈的價格競爭,反觀創新藥、獨家品種即使有減價壓力,但藥價跌幅也相當有限。

個股點評:國藥下半年收入或回升 國藥控股(01099)近日有不少動作,在7月初才向母公司購入國藥山西的80%權益,業務包括銷售醫藥保健產品、醫療器械和種植中藥材,作價約8.2億元;事隔半個月,又增持其子公司國藥一致約7448A股,持股由38.33%增至約51%,涉資約19.4億元。 申銀萬國認為,收購國藥山西業務可鞏固其領導地位,估計新業務於2013年至2015年的盈利貢獻為2500萬元、6120萬元及7340萬元,收購對應今年預測市盈率約20.5倍,考慮到其醫藥分銷行業有穩定增長,以及國藥山西的市場地位,估值合理。 近日國藥股價造好,26日收報21.6元,一周升14%,以7月低位元計,反彈幅度亦達17.4%,市場似乎看好連串動作,可成為業績的新增長點。

業績增速有所放緩  國藥為內地最大藥品及保健品分銷商,以及供應鏈服務供應商,並擁有直接經營或特許經營的零售藥店網絡。截至去年底,醫藥分銷佔整體收入的九成以上,屬國藥的核心業務,包括為國內外藥廠提供分銷、物流和其他增值服務。 今年首季國藥業績增速明顯較往年有所放緩,亦差過市場預期,收入和純利僅按年增13.5%14.7%,跟2011年和2012年全年業績有兩成以上的增速,相差甚遠,其中毛利率按年跌約0.3個百分點。摩根大通表示,收入增幅偏弱,主要因發改委於首季兩度調低藥價、收緊付款期和反貪措施,但該行依然對國藥第二季,甚至下半年保持樂觀,認為基藥目標實施,而招標又將於下半年展開,可帶動收入回升。事實上,作為分銷商的生意模式,近年國藥成功將經營成本維持在低水準,今年首季費用率(分銷和行政開支佔收入比重)降至4.2%,低於2012年全年的4.6%,只是期間財務費用蠶蝕了一部分利潤,今年首季財務費用達3億元,相比同期經營溢利10.05億元,費用佔三成以上。不過,年初國藥先後發行公司債及配股集資,籌得金額約80億元,摩通認為兩度集資有助降低今年財務費用的佔比。有一點值得留意是,國藥的客戶中有不少為外資大型藥廠,而近期內地當局立案調查外資藥企的違法行動,且有擴大跡象,或會間接影響國藥的業務。繼葛蘭素史克(GSK)涉嫌賄賂正接受公安機關調查後,另一家藥廠阿斯利康(Astra Zeneca)亦有內地員工被傳問話,連串事件難免打擊外資在華的業務,只是對國藥的影響程度仍是未知數。 估值方面,國藥今年預測市盈率和市帳率為17.79倍及1.91倍,參考歷史平均值,過去1年平均市盈率為19.2倍,假設國藥今年每股盈利增幅跟行業相若,約18%,股價可上望23.5港元,估值相當於平均值。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